pyh wrote:
要不然政府大可回歸保險精神,讓使用者付費。然後再以加稅的方式來負擔所謂弱勢群眾的保險費。當然,這時候大家會轉而監督「稅收」是否公平,也許又會讓某些既得利益團體的「稅」被找出來討論就是了。這又是政府不願意的啊~
保險精神=使用者付費?
我的觀點是保險精神=風險分散、大數法則
政府每年花在置入行銷的錢不知道有多少,併入健保,對於每年四千億的支出可能只是杯水車薪,不會轉虧為盈
關於加健保費或是加稅,我的觀點是,如果今天不是這個署長,其實根本沒人想碰健保改革,
反正放著不管也不會在自己任內倒,署長上面的大官更是沒人想碰,只會說些好聽話,那些傢伙又怎敢出來喊說廢健保費、加稅?
看這幾天新聞,勞工團體、稅改團體都出來抗議要改革,也沒見哪個官出來發言,實在不奢望健保費併入稅收會好多少
另,廢掉健保費(現有健保費等同於指定用途稅),併入稅收並加稅,收成一塊大餅然後再分部分預算出來給醫療保健,我個人是不覺得這樣會比較好,優缺點如下
這樣的制度的好處是減少行政資源重複(我只能想到這個),但少掉的人力也有限
但可能相對應的問題是:
1.如您所說的"現有稅制不公",健保費併入稅收還是一樣不公,稅制改革難度更高,有一段好長的路要走
2.分配預算更不透明,加7%的稅可能只拿5%用在健保,一樣用總額壓榨醫界
3.由稅收支應醫療支出,原有的支出大於收入問題雖然看不到了,但每年4%的醫療支出成長還是要在,要不是每隔一段時間要加稅,就是要排擠到其他部門的預算
至於可能的陰謀論,我想到的是把原有衛生署版的健保法案改成閹割版的健保法案那些立委才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