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

若健保要求你一個月繳10000元, 真的不要繳了

pyh wrote:
要不然政府大可回歸保險精神,讓使用者付費。然後再以加稅的方式來負擔所謂弱勢群眾的保險費。當然,這時候大家會轉而監督「稅收」是否公平,也許又會讓某些既得利益團體的「稅」被找出來討論就是了。這又是政府不願意的啊~

保險精神=使用者付費?
我的觀點是保險精神=風險分散、大數法則

政府每年花在置入行銷的錢不知道有多少,併入健保,對於每年四千億的支出可能只是杯水車薪,不會轉虧為盈

關於加健保費或是加稅,我的觀點是,如果今天不是這個署長,其實根本沒人想碰健保改革,
反正放著不管也不會在自己任內倒,署長上面的大官更是沒人想碰,只會說些好聽話,那些傢伙又怎敢出來喊說廢健保費、加稅?
看這幾天新聞,勞工團體、稅改團體都出來抗議要改革,也沒見哪個官出來發言,實在不奢望健保費併入稅收會好多少

另,廢掉健保費(現有健保費等同於指定用途稅),併入稅收並加稅,收成一塊大餅然後再分部分預算出來給醫療保健,我個人是不覺得這樣會比較好,優缺點如下

這樣的制度的好處是減少行政資源重複(我只能想到這個),但少掉的人力也有限
但可能相對應的問題是:
1.如您所說的"現有稅制不公",健保費併入稅收還是一樣不公,稅制改革難度更高,有一段好長的路要走
2.分配預算更不透明,加7%的稅可能只拿5%用在健保,一樣用總額壓榨醫界
3.由稅收支應醫療支出,原有的支出大於收入問題雖然看不到了,但每年4%的醫療支出成長還是要在,要不是每隔一段時間要加稅,就是要排擠到其他部門的預算

至於可能的陰謀論,我想到的是把原有衛生署版的健保法案改成閹割版的健保法案那些立委才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發文前先爬文做好功課有助於"問一個好問題",讓別人更快回答你,節省大家時間~
反正錢是老百姓交的
不是自己的
被挪用又何妨?
果然"很有效率"

健保局被當開心農場?督保盟批政府帶頭A健保近千億

健保虧損嚴重,民間監督健保聯盟今天痛批,政府才是A健保的大戶、近10年A走約850億元,
並形容中央健保局淪為行政院的「開心農場」,政院為解決北市健保費欠費問題,
硬要衛署編列25億元協助清償健保欠費,公務預算排擠之下,
本該由衛生署、疾管局編列預算支應的毒癮藥物、H1N1克流感藥物費,
通通由健保買單,健保被當成私房金庫,不僅要民眾買單,還計畫漲民眾保費,惹人非議。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衛生署一再強調健保快要倒,政府卻帶頭A錢,
把健保局當成開心農場,想拿什麼就拿什麼,再持續下去,健保還真是「非死不可」。
「衛生署在99年編25億元要協助台北市和高雄市償還健保欠費,因為編25億,
所以我們就大膽推估,因為編這25億,所以排擠非常多原本公務預算應該要支出的,
所以就把克流感也推給健保,把美沙冬減害療法也推給健保去支付,
雖然他們知道這些都是違法的。」

我覺得二代健保有他的道理. 不過應該解決一下健保被濫用的情況.

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

將不同病狀/藥物分成五六個等級. 像頭痛, 感冒藥這種, 給付30%就好了. 對於低收入戶再補助60% (低收入戶只要繳10%), 第二級的嚴重點就多一點到35%... 以此類推到最高級癌症之類的給付95%... 這樣因為隨便看病要多付錢, 人才不會假看病, 真換藥
INNOCE wrote:
健保虧損嚴重,民間監督健保聯盟今天痛批,政府才是A健保的大戶、近10年A走約850億元,
並形容中央健保局淪為行政院的「開心農場」,政院為解決北市健保費欠費問題,
硬要衛署編列25億元協助清償健保欠費,公務預算排擠之下,
本該由衛生署、疾管局編列預算支應的毒癮藥物、H1N1克流感藥物費,
通通由健保買單,健保被當成私房金庫,不僅要民眾買單,還計畫漲民眾保費,惹人非議。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衛生署一再強調健保快要倒,政府卻帶頭A錢,
把健保局當成開心農場,想拿什麼就拿什麼,再持續下去,健保還真是「非死不可」。
「衛生署在99年編25億元要協助台北市和高雄市償還健保欠費,因為編25億,
所以我們就大膽推估,因為編這25億,所以排擠非常多原本公務預算應該要支出的,
所以就把克流感也推給健保,把美沙冬減害療法也推給健保去支付,
雖然他們知道這些都是違法的。」

不知道督保盟滕小姐的數據哪來的,如果有更清楚的來源細項就更好了,光靠"大膽推估"難以服眾
確實應該健保歸建保、防疫規防疫、公衛歸公衛,誰都不要用到誰的錢才對
不過他也算專家,應該不至於信口開河

行政院更是慷全民之慨,拿稅金去補台高兩市的健保欠款,有夠糟糕
不過美沙冬減害"療"法以及克流感(抗病毒藥物)算是預防還是治療呢?
如果是預防就該衛生署出錢,治療就健保出吧?
政院出錢是"補"健保,這則新聞把它推論到因此排擠到其他公衛支出,所以是A健保,
混在一起講不太好,有誤導之嫌,單純把不該由健保支出的其他公衛項目列出來即可

這則新聞讓我更不信任由稅收來支應國家醫療體系制度了,能操弄的空間更大XD


發文前先爬文做好功課有助於"問一個好問題",讓別人更快回答你,節省大家時間~
azenis wrote:
將不同病狀/藥物分成五六個等級. 像頭痛, 感冒藥這種, 給付30%就好了. 對於低收入戶再補助60% (低收入戶只要繳10%), 第二級的嚴重點就多一點到35%... 以此類推到最高級癌症之類的給付95%... 這樣因為隨便看病要多付錢, 人才不會假看病, 真換藥

雖然不完全相同,但您的想法其實就是現有的部分負擔制度
於藥品、門診、住院、復健都有規定,
但是現有藥品部分負擔可以說是等距等比例,不像您提出的辦法,有不同的等級與負擔比例
住院的話就比較像您的想法了,依住的日數(住越久越是重病開銷越大)有不同比例的部分負擔.
但百分比沒到95%那麼高,還有自費上限

您的想法實際執行上,可能會有的狀況是...
1.如果只依病狀來分級疾病等級進而規定部分負擔比例,各個病友團體應該都希望自己的病症/常用的藥/處置能被納入到部分負擔%越低的那個層級吧?
如果是依病狀/藥品/處置要耗費的"總費用"來分級就比較沒這問題,被納入到低部分負擔比例的等級同時也代表總費用高,一來一往病患要部分負擔的錢不會比較少,也沒有去關說的誘因了,還可能會希望醫師把病寫輕一點.

2.小病要自己負擔較多比例的錢,有些人可能就不去看病了,有小病不醫變大病的可能性,最後是省小條花大條也不一定。
不過一樣是小病只要算一算部分負擔不要比現在多,是不會造成小病變大病的問題,但如果不比現在多,又抑制不了輕病就醫的浪費,兩難

3.假設是依藥價/處置費用來分等級,一次生病可能不只吃一種藥/處置,各種藥/處置可能被分在不同的等級,算帳時是要用"總藥價"來算病人部分負擔的百分比,還是分開各種藥的等級算部分負擔比例,然後再加總在一起?
前者失去你原有依病/藥分級的精神(變成依總價格),而後者造成計算/調查費用等行政成本上漲.

4.假設如前一個狀況依藥價定等級,藥在專利期其實有較高的價格,過了專利期可能價格大降,價格監控與計算上也是有行政成本上漲的問題

5.假設是依藥針對的病(如您說的感冒、癌症)來定等級,可能的問題是同一種藥並不一定針對特定的"病",而是針對"症狀",感冒跟癌症一樣可能要用到止痛藥,這時要如何定藥的等級?

6.假設是依病症(可能是依對生命的危害程度)來分負擔比例的等級,就更傷腦筋了,一樣的主診斷可能會有許多的併發症與合併症,要分等級需要耗用一些醫界大老的腦漿來分等級了(現有的制度沒這麼複雜,相同的醫院等級下一樣看內科不論什麼病,健保給醫生的診療費都一樣,病患的部份負擔比例也一樣)

我覺得您的想法可以抑制浪費,越想越有趣,是很創新的疾病分級方式,讓我醍醐灌頂,但總覺得不是太"簡單"
我很想知道您的看法,是否有更細部的執行方式?能夠化解這些實際執行上的問題

最後請教,"假看病真換藥"是什麼意思?

發文前先爬文做好功課有助於"問一個好問題",讓別人更快回答你,節省大家時間~
捕風捉影、見到黑影就開槍,你的健保費要繳到“一萬”恐怕你還不具備資格與要件呢,別窮緊張!
unnerv wrote:

保險精神=使用者付費?

我的觀點是保險精神=風險分散、大數法則


這只是廣義而簡略的說法,實際的意思是保險費和「使用度」與「風險」有關,細節我之前說過了,就不再討論。

unnerv wrote:
但可能相對應的問題是:
1.如您所說的"現有稅制不公",健保費併入稅收還是一樣不公,稅制改革難度更高,有一段好長的路要走
2.分配預算更不透明,加7%的稅可能只拿5%用在健保,一樣用總額壓榨醫界
3.由稅收支應醫療支出,原有的支出大於收入問題雖然看不到了,但每年4%的醫療支出成長還是要在,要不是每隔一段時間要加稅,就是要排擠到其他部門的預算


1. 健保費也一樣不公,要改兩樣不公,還不如只有一樣,好好弄好。更何況,健保局、衛生署都不是財稅專家,不如交給財稅專家來做。健保局就好好搞好「保險」。
2. 只要定個法律,不得低於多少%就好了。另外,我比較期待,加5%的稅,能用7%在健保,因為有很多稅被亂花,如果都是稅,政府有更大的責任在向人民要錢之前,確認把錢花在需要的地方。
3. 這根本是胡扯的說法。除非所以你假設,政府不會節流?醫療保健不會進步?所以才要一直成長?那健保費獨立收就不用成長?還是說,只要健保費獨立收,成長到多少都沒關係?不果如果照現在的作法,我相信政府不會把精神放在節流上。

unnerv wrote:
最後請教,"假看病真換藥"是什麼意思?


去掛個號,拿幾包人工淚液
unnerv wrote:
如果你想要的是全面使用者付費,那年輕人身體好,付的錢也少,
而那些弱勢與老人家我們都可以跟他們說掰掰了...因為他們不論身體或是經濟都是弱勢.用的多繳的多...
哪天年輕人也是會老...燒香保佑到老的時候,還有存夠錢可以看病...


以上是詭辯,舉了一個佔少數的例子卻忽略以下佔多數的情況。

1. 如果回歸保險+稅收補助,真正的弱勢和老人家,可以有來自稅收的補助。
2. 正常發展的社會,隨著年紀增加,平均收入會增加。不是這種情況的,是少數,否則就不是個正常的社會。以少數的例子來對比多數的例子,很詭異。
3. 以財務的觀點來看,年輕時存下來多一點錢,隨著長期投資,會有加乘的效果(這就是所謂第一桶金的概念,更何況有政府所謂633、黃金十年的加持)。如果年輕時身體好,少用也少繳健保費,這筆錢累積到了年紀大了,有機會遠超過所需的醫療支出。現在,年紀輕輕就被先剝削,難怪到老會又病又沒錢。
4. 年輕人少用少繳的健保費,他可能會拿去做健檢、運動、吃得好一點,這些有可能讓他老的時候少病一點。不是說預防勝於治療嗎?
pyh wrote:
以上是詭辯,舉了一個佔少數的例子卻忽略以下佔多數的情況。
1. 如果回歸保險+稅收補助,真正的弱勢和老人家,可以有來自稅收的補助。
2. 正常發展的社會,隨著年紀增加,平均收入會增加。不是這種情況的,是少數,否則就不是個正常的社會。以少數的例子來對比多數的例子,很詭異。
3. 以財務的觀點來看,年輕時存下來多一點錢,隨著長期投資,會有加乘的效果(這就是所謂第一桶金的概念,更何況有政府所謂633、黃金十年的加持)。如果年輕時身體好,少用也少繳健保費,這筆錢累積到了年紀大了,有機會遠超過所需的醫療支出。現在,年紀輕輕就被先剝削,難怪到老會又病又沒錢。
4. 年輕人少用少繳的健保費,他可能會拿去做健檢、運動、吃得好一點,這些有可能讓他老的時候少病一點。不是說預防勝於治療嗎?

哈,我也可以說您詭辯...別用這種字眼比較好吧?

1.您的意思是,真正的弱勢和老人家,現在沒有來自稅收的補助嗎?
真正的弱勢和老人家,已經有了啊...低收入戶補助跟老人年金不就是...
假的弱勢和特權族群,變成稅收加保險支應醫療費用...會消失嗎?

2.所以您認為年紀越大應該越有錢,所以如果生病靠自己應該付的起?
付不起的是少數,但是如果真的發生它老了但窮了病了,政府能袖手旁觀嗎?
好吧,沒有數據也難以討論,擱置

3.&4.這是社會儲蓄與個人儲蓄的對抗...我們是要相信政府會幫我們存錢,還是要自己存錢比較好?
您的觀點是每個人都有自制力,把錢做最有效的運用去創造更多財富,年輕時就把它的錢拿走會害他發展不良
我的觀點是人都有劣根性,與其賭成功的機會以及自制力不如把錢先收起來比較保險...
EX.媽媽總是把壓歲錢拿走說幫小孩存起來...反正要用到錢媽媽還是會幫小孩出...
但如果壓歲錢交給小孩,有的人拿去做"更好的運用",有的則是花光了...

您的觀點會有的問題是有些人就是賭輸了或是根本沒有自制力,把老年時要用的錢都花光了,
我們可以放任他自生自滅或是再由政府稅收拿錢出來補助他們,結果不一定比較省錢,對其他人也不一定公平

我的觀點會有的問題是壓抑了那些很有自制力與創造力的人的發展機會

發文前先爬文做好功課有助於"問一個好問題",讓別人更快回答你,節省大家時間~
  • 4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