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oooooe wrote:
這是陳副總統在解(恕刪)
還是用陳建仁副總統說的 :
『
他指出,有人單純以檢驗病毒人數,或是每百萬人檢驗率來作國際比較,這是不合宜的!在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檢驗人數當然就會最高,但是並不表示這個國家的檢驗病毒個案涵蓋了重症、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
陳建仁解釋,不同國家的病毒檢驗政策都不相同,有些只檢驗重症者,有些連輕症或無症狀者也檢驗。前者的每千受檢者陽性率,自然會遠高於後者。換句話說,陽性率反映了病毒檢驗的涵蓋率。 』
所以各國百萬人數檢驗與確診人數相關資料是非機率抽樣, 也就是條件不同的抽樣。
也就是因為檢疫效益而造成的檢疫條件。
比如, 島國當然以入境作為高風險檢疫對象條件。 但境內社區的關係很容易發生斷點。
而發生境內社區感染的國家, 已經無法得知高風險目標的區域時, 所以只好以普篩做流行病如何進入社區並在社區傳播動力調查。,才能做社區封鎖防堵。 如韓國。
而有的國家有症狀病歷太多, 所以常規通報的已經做不完了, 所以輕症來不及檢驗,如初期義大利與西班牙。
對於不同母群體,的非機率抽樣資料, 要放在一起做回歸分析, 實在是不適合。
所以陳建仁才會以陽性率作為指標。
而這幾天因為海外歸國, 我國陽性率開始走升。
這是要注意警惕的, 要避免西班牙與義大利都是有超級帶原成為破口進入國境, 造成大規模社區群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