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 vs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哪一個過濾效果更強?

8924132 wrote:
N95口罩防禦力一定(恕刪)

會用到這種R95等級的大概就是油廠槽內或噴塗EPOXY之類~但現在都PAPR掛起來才好做工作,戴這種自吸的穩早死的!公司如果是提供這種的護具,我看還是早早離職算了
akila911 wrote:
會用到這種R95等級(恕刪)

那是小弟在做鑄造時戴的
外面黑黑的是沾到石墨

主要就是防微粒
頂多加點金屬燻煙
我在網路上無意中看到這三個用PTFE(鐵氟龍)奈米微孔薄膜製作成的口罩 
它的PTFE(鐵氟龍)奈米薄膜孔徑0.070微米=70奈米 或 0.2微米=200奈米,它是用物理特性過濾細菌/病毒的,跟 醫療用N95口罩、PM2.5防霧霾口罩、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一般醫療用口罩 所用的PP(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靠靜電原理來吸附細菌/病毒完全不同
 
重點是他們還可以水洗(廢話,因為它不是靠靜電原理來吸附細菌/病毒的)!
 
1.i-life® PTFE(鐵氟龍)奈米微孔薄膜製作成的口罩,它的PTFE(鐵氟龍)奈米薄膜孔徑0.070微米=70奈米,號稱可以過濾0.075微米=75奈米的顆粒、病毒
 
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是0.100微米=100奈米
 
一般平面型 每包(5入)才200元,平均一個才40元
只可惜現在這種非常時期,它也缺貨了
https://www.ilifeptfe.com/ecommerce/%E5%B9%B3%E9%9D%A2%E6%88%90%E4%B
 
2.另外一家廠商,它也是用PTFE(鐵氟龍)奈米微孔薄膜製作成的口罩,但它雖然沒有說它的PTFE(鐵氟龍)奈米薄膜孔徑是多大,但它號稱可以過濾致癌物質顆粒(0.075微米=75奈米),合理推測它的PTFE(鐵氟龍)奈米薄膜孔徑應該也是在0.070微米=70奈米
 
一般平面型 每盒(入)才600元,平均一個才30元
只可惜現在這種非常時期,它也缺貨了
https://dctpro.com/tw/facemask.php
 
3.另外一家廠商,它也是用PTFE(鐵氟龍)奈米微孔薄膜製作成的口罩,但它的PTFE(鐵氟龍)奈米薄膜孔徑最大是0.2微米=200奈米 它號稱可以過濾0.2微米=200奈米的顆粒、病毒。
只可惜現在這種非常時期,它也缺貨了
http://winresp.com/about-ptfe/
8924132 wrote:
那是小弟在做鑄造時戴(恕刪)


金屬薰煙在此
151515

當天施行金屬切割 切了一天。使用的離子切割器。
當初NIOSH N95 的測試為什麼要選用純粹0.3微米的顆粒
就是要對抗肺結核桿菌(因為最小的直徑就是0.3微米)


現在已經進入了病毒時代(0.1微米以下的直徑大小)
該用PTFE(鐵氟龍)奈米微孔薄膜製作成的口罩
joygene wrote:
取自當時CDC的醫護人員預防SARS防塵口罩選用技術問答集,供參考。

Q:測試 N95 口罩的粒徑大小為何?
A:
理想上驗證規範會採取最難捕集但也可行的測試條件進行測試,
因此一般測試微粒粒徑所代表的就是該規範認為最難捕集的粒徑大小
(確保其他粒徑的捕集效率都會比此高,
例如美國 NIOSH 就是選用數量中位粒徑(CMD)0.075±0.02 微米﹙μm﹚,
標準差(GSD)1.86 進行測試,此粒徑對於近年來發展之帶靜電濾材,
一般被認為是最難捕集的粒徑),相同的其他測試規範也有此考量,
因此對於病毒、細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捕集,均有驗證之效率。


我記得Niosh N95是選0.3微米的粒子做測試
有選到0.075微米(75奈米)的粒子嗎?

而且用靜電吸附病毒的限制蠻多的
1.空氣中濕度較大靜電的吸附效果就變差了
2.過濾材質的孔徑太粗,靜電吸附效果也會大大折扣
chih_haohung wrote:
PM2.5(2.5微(恕刪)



這裡想請教跟討論 關於次微米的定義:
樓主的次微米 是指小於2.5µm的粒子。
但是 樓主下面貼的第二張圖 醫用面罩測試規範,
所謂的「次微米過濾效率」是指小於1µm的粒子。

所以...次微米定義....到底是???


再者,關於醫用面罩的部份
其實是可以分為
一般醫用、外科手術、外科手術D2防塵三類

第一種一般醫用口罩這裡就省略討論了

第二、第三種的外科手術口罩部分,除了作CNS14776之外,其實還有作次微米防護效率測試。並且有A和B法,A法是以0.1µm乳膠球粒子測試,B法則是依據CNS14755的標準測試(CMD 0.075±0.02µm)。

「三級」的外科手術口罩對次微米是有98%以上的防護率,甚至一級都有95%以上,而不是您文中的80%喔。

不過補充一下
外科手術口罩A法的測試是0.1µm乳膠球粒子
(有看到資料這部份是採0.1µm - 5µm的粒子來測試,這部份有待查證)
N95或CNS15980的防霾口罩.....是測試0.3µm.....


所以???0.1µm的比0.3µm好??

這有流速的問題
外科手術口罩測試的流速約28.3 L/min
N95跟CNS15980 約85L/min

空氣流通量越大,過濾效果當然就越差....
如果以外科手術口罩用N95的粒子和流速去測的話,大概只有過濾70%左右。
chih_haohung wrote:
N95口罩實際上並無(恕刪)


這部分是錯誤的....13樓的Xan大說的才是正確....

單就....NIOSH N95口罩本身來說,的確沒有工業跟醫療之分
但是
在美國必須向FDA提交510(k),經批准才可以在美國作為 「合法的外科口罩」來販賣。
而要通過510(k)最少是要通過液體穿透力和可燃性測試的(數值自己爬...)

所以....3M要賣口罩當然要通過FDA 510(k)

其實應該是分為「標準」和「外科」才對....
也就是大家說的工業和醫療啦....
吐槽一下...叫啥工業用啦...雖然也不能說錯wwwww
ma1111d wrote:
這部分是錯誤的...(恕刪)



我在1樓文章就有寫了


美國NIOSH標準在全世界的認可度比較高。按口罩中間層的濾網材質分為N、R、P系列,根據過濾效率每一種又可分為三個級別。N用於可防護非油性懸浮微粒。R、P用於可防護非油性及含油性懸浮微粒,而P系列使用的時間相對較長。N95口罩就是N系列中過濾效率≥95%,MMD=0.3微米(非油性懸浮微粒)的口罩。在“SARS”時期,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醫務人員使用NIOSH認證的N95口罩。但N95口罩不等於醫療用防護口罩,醫療用N95口罩規定它的過濾效果要達到N95口罩要求,也要具備醫療用口罩的測試規範(美國標準ASTM F2299-03)[共5項],同時具有血液阻隔能力和表面抗濕性。 ASTM F2100標準就是一個醫療用口罩標準,該標準將口罩分為三個等級: 低防護 (Leve l)、中防護 (Level 2)和高防護(Level 3)。Level 3口罩可在手術室使用,也叫外科口罩 (surgical mask)。ASTM認證包括細菌過濾效率、顆粒過濾效率、合成血液穿透阻力和壓力差四個方面的要求。Level 1能阻擋95%的細菌微粒,可以用於一般社區使用者;Level 2與Level 3 則需要口罩阻擋至少98%細菌和微粒。醫療用N95口罩需要同時滿足FDA(採納ASTMF 2100標準:共5項,同時具有血液阻隔能力和表面抗濕性)的上市要求和NIOSH對於N95口罩的要求(過濾效率≥95%,MMD=0.3微米(非油性懸浮微粒))。

N95只是工業的規範(by NIOSH),如果要用到醫療上需要經過FDA的核准,因此必須要再加上ASTMF 2100標準:共5項,同時還有合成血液穿透和表面抗濕性,這兩種測試大項目。
ma1111d wrote:這裡想請教跟討論 關於次微米的定義:樓主的次微米 是指小於2.5µm的粒子。但是 樓主下面貼的第二張圖 醫用面罩測試規範,所謂的「次微米過濾效率」是指小於1µm的粒子。 
所以...次微米定義....到底是???
 
 
 
 
 
 
前者是台灣對於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的規範
後者是台灣對於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的規範
 
 
 
ma1111d wrote: 再者,關於醫用面罩的部份其實是可以分為一般醫用、外科手術、外科手術D2防塵三類 
第一種一般醫用口罩這裡就省略討論了
 
第二、第三種的外科手術口罩部分,除了作CNS14776之外,其實還有作次微米防護效率測試。並且有A和B法,A法是以0.1µm乳膠球粒子測試,B法則是依據CNS14755的標準測試(CMD 0.075±0.02µm)。
 
「三級」的外科手術口罩對次微米是有98%以上的防護率,甚至一級都有95%以上,而不是您文中的80%喔。
 
不過補充一下
外科手術口罩A法的測試是0.1µm乳膠球粒子
(有看到資料這部份是採0.1µm - 5µm的粒子來測試,這部份有待查證)
N95或CNS15980的防霾口罩.....是測試0.3µm.....
 
 
所以???0.1µm的比0.3µm好??
 
這有流速的問題
外科手術口罩測試的流速約28.3 L/min
N95跟CNS15980 約85L/min
 
空氣流通量越大,過濾效果當然就越差....
如果以外科手術口罩用N95的粒子和流速去測的話,大概只有過濾70%左右。
 
 
 
 
 
 
 
台灣的規範 醫療用口罩:一般、外科手術、外科手術D2防塵
第二種:外科手術之醫療用口罩有A法或B法來測試
你說: A法是以0.1µm乳膠球粒子測試,你說: B法則是依據CNS14755的測試標準(CMD 0.075±0.02µm)
我剛上網查詢台灣最新版(2018)的醫療用口罩,的確有修訂了,你是正確的,我在1樓的CNS14755的測試規範是2003年的,最新版的CNS14755的測試標準把美國的醫療用口罩的測試規範(美國標準ASTM F2299-03)給整合進去了

 
美國的醫療用口罩的測試規範(美國標準ASTM F2100-07)

 
美國的醫療用口罩的測試規範(美國標準ASTM F2299-03),我上網沒找到,但我推測它跟美國標準ASTM F2100-07應該是一樣的
 
 
 
另外我們台灣對於醫療用口罩的測試標準非常曖昧不清,美國醫療用口罩的標準是ASTM制定的,次微米的定義就是0.1微米 而台灣醫療用口罩的標準是CNS制定的,次微米的定義就是小於1微米(所以是要小到哪裡呢?),台灣CNS有guts一點就應該像美國ASTM定義出這個次微米粒子就是0.1微米,為什麼我們不能有guts定義這個次微米就是0.1微米(100奈米)呢?或是0.075微米(75奈米)呢?而要搞個小於1微米呢?(台灣2003年版的醫療用口罩的測試標準有上述的情形,但在2018年版的醫療用口罩的測試標準已經沒有了)
美國做事就是這樣嚴謹 不論是NIOSH或是ASTM
NIOSH測試是世界公認最嚴謹的,它的0.3微米測試都是拿同樣大小的0.3微米粒子去做測試,不會搞大小不一的某一個範圍大小的粒子
 
 
 
台灣的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 A法的資料這部份是採0.1微米 - 5微米的粒子來測試(其實我也看過了 沒錯你看到的就是真的),所以測試時候是憑運氣嗎? 萬一取樣到的粒子大部都是偏5微米的粒子 所以通過了A法測試 因此就可以對於宣稱,我的外科手術之醫療用口罩 是通過0.1微米粒子的檢測嗎? 別笑掉全世界大牙了....
 
所以在第1樓不是說,為什麼我們的測試方式不會學NIOSH這樣直球對決呢?!!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