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kh2006 wrote:這個第一次有一點像是賺健保費.可能人太多了... 小弟"配合"的牙醫也是這樣一顆牙要跑N次不過絕對不是賺健保費或人太多他處理一顆牙就是蓋一格跑N次都弄同一顆牙也只蓋第一次而已也不是為了騙掛號費因為,他根本不收掛號費的更不是人太多採預約制一次就一個患者
抽神經要分比較多次抽,是因為內部有許多細小神經肉眼沒辦法清乾淨的所以需要塞靠藥物來慢慢殺死所以才需要分多次做喔!記的保持口腔清潔因為現在填塞的只是臨時的填補物喔~至於在台灣補牙好像一次補一顆才可申請所以才要請病人分次來.
這其實也算是台灣健保下的狀況有到國外應該知道在國外先進國家看牙的費用只能說是"天價"小弟先前在溫哥華做了一次endo(根管治療)算算花了台幣 近兩萬塊而去看做根管的專門醫師前你要先給一般牙醫診斷(花了一千多塊台幣只是嘴巴張開 讓他看看 然後拍了張X光接著 他再幫您轉到專門的根管專門醫師然後根管治療好 再轉給專門做假牙的醫師那像臺灣 去蓋個健保卡付個掛號費就可以看了一般的GP就能從頭到尾做到好 = =
CandiceL wrote:至於在台灣補牙好像一次補一顆才可申請所以才要請病人分次來....(恕刪) 1.健保局沒錢:不爽讓醫師一次申報過多金額,一次補太多顆,會被亂砍醫療費2.總額預算制:地方牙醫師公會也不希望醫師業績成長太快,稀釋大餅,造成點數打折3.醫師不是神:醫師也是有體力值的,一次處理太多項目,醫療品質一定會下降而且醫師看一個病人看太久,候診室的其他病人很容易等到拍桌暴動的......
我記得沒錯的話..蛀牙補牙一次最多可補三顆..刷一次卡..收100元..除非你多於三顆..才需要多跑幾趟...根管治療是同一顆牙齒抽神經..屬同一療程..所以只有第一次去會刷卡..後來幾次不用刷..且收50元...會叫你多次去..有部份原因是...要給你幾天時間..確定你不會痛了..才會填補起來...才又需要刷卡...補充...牙醫賺得錢跟其他科比...真的不多...尤其一個人半小時...一天看的人數有限...
抽神經(根管治療)一般來說要2~4個星期,我姐是牙醫,我給他看也是這樣,抹藥是要殺神經,然後每次去就把壞死的組織抽出,有一些人的神經的屍體比較不乾淨,為了確保乾淨,就要抽更多次,如果沒抽乾淨,封起來後還是從內往外繼續蛀牙,那顆牙就準備不保了.以上是我知道的,個人覺得牙醫要賺錢,抽完神經後,要裝保護的牙套,才有更高的利潤...
先說好我是個牙醫師 每次看到這種討論心裡總是有無限的感嘆 無論是在ptt或者是其他的討論區都有一些先進們為類似的討論作過許多完善的說明 可是醫與病之間的關係卻似乎停留在各說各話,一點都沒有溝通的空間 相信螢幕前此時一定也有許多前輩們看著這個討論主題,心中為之氣結 小弟不才,試著看能不能為這些事情作點說明 首先我們要了解到,牙科的治療是需要時間的 我們不像看感冒的醫生那樣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診斷病人的病情 然後振筆疾書,開藥讓病人回家休息,接著看下一個病人 一個晚上或許可以看好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病人 然而牙齒的問題往往不是像那樣吃個藥或是擦個藥就會好的了 從小到洗牙,補蛀牙,大到根管治療,作牙套,甚至牙周手術,植牙,矯正 往往都需要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來妥善處理 所以越來越多牙醫診所走向約診制,才能空出足夠的時間幫病人作完整的處理 然而當我們正在處理約診病人的同時,診所大門打開了 走進來一位摀著臉說牙齒好痛的病人 我們能跟病人說"不好意思,現在在忙,你排個時間再來" 或著是"不好意思,我還要忙一個鐘頭,你先等一下"嗎?? 以我自己的作法,我大概會在取得約診病人的諒解下(畢竟人家都約時間了) 先幫新進來的病人作"緊急處理" 一般門診常見的急症,通常不外乎急性牙髓炎,急性牙週炎 以及急性根尖牙週炎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 蛀到神經 ,牙肉腫起來 以及 長牙苞 緊急處理的辦法分別為 挖開放藥 ,局部牙結石清洗以及 切開排膿 不過既然名為"緊急處理" 表示這樣的處理並不完善,只是暫時解決病人的疼痛 剩下來未完成的治療,如果病人不接受約診,難道要診台上已約診的病人等候一個小時嗎 以我自己的作法來說 如果後面並沒有排病人,根管治療我盡量一次就完成 並不是如同前面網友所言因為我比較有"良心"或者是因為我"和病人有認識" 而是 第一 能夠一次完成我為何要分兩次,或許會多拿一次掛號費 不過老實說,以一個正常牙醫師的收入,不會跟你計較那五十,一百,或者一百五的掛號費的 至於掛號費要收多少,只有規定上限不能超過一百五,還有規定不能不收(怕你變相形成商業行為) 在目前的健保制度底下,醫師每個月申報的額度有他的上限 多做多報的話,健保局會覺得你有浮報嫌疑,會來找醫生麻煩 一間診所如果門診量過大,醫生會把掛號費往上限靠攏 目的往往只是為了有好一點的看診及生活品質 不用老是手頭上病人還沒看完,外頭還一堆人不安地排隊著 讓市場機制來決定,我想也無可厚非吧 第二 健保局評估醫療品質有許多指標 其中一項叫作"根管治療未完成率" 白話一點叫作"神經挖開了,放完藥,病人就跑了,沒回來把治療完成的比率" 這個指標如果過高,健保局就會來找醫生麻煩 然而也有例外的時候 往往在一些年紀較大,或者蛀牙過久的牙齒裡頭會發生根管陜窄,鈣化或阻塞的現象 如果把根管想像成一條隧道,上述這些現象就如同隧道裡有坍方落石 原本牙醫師用挫針就可以很輕鬆把管道裡的牙髓清除乾淨的 這時變成還要小心翼翼地把這些阻塞的地方都"打通"才可以 常常在作這些事情時,我都屏住呼吸,抱著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般的心情 因為稍有不慎,我可能就會變成下一個因為斷針而被告上電視的牙醫師 機器都要休息了,人是肉做的,總是會有狀態高低 如果我累了,或者碰到嚴重到通不下去的情形 那也就只好認命拿出牙齒專用的"通樂"來放藥 祈禱下次病人能乖乖地來赴診,不要讓我今天付出的努力白費了 因為在沒有把case完成以前,再來多少次我也拿不到健保給付的啊!! 夜深了,好像還有很多話沒有完整表達出來,有機會再說吧... 幹這一行,收入是的確比一般薪水階級來得高 相對的,也要付出更多的體力,心力和勞力,還有犧牲掉許多和家人相處的時間 在醫病關係持續惡化的同時,那種一踩到地雷就可能要你賠上一生積蓄的精神壓力 也不是局外人所能體會 眼前看得到的,並不代表以後都用得到吃得到 我所期盼的,是我的投資可以帶給我越來越多的被動收入 關於這點,還有賴mobile01上的各位大大的指點囉,小弟是一竅不通(不過聽說mobile01是毒窟是吧...) 如果可以的話,我會希望慢慢的減少門診的量,減少讓我可以踩到地雷的機會 某種程度來說,我們只是薪水較高的技術工,受僱於健保局這間公司 比起醫科的朋友們來說我們算幸運一點,還有一些自費項目的餅,不過吃不吃的到也是各憑本事 真正在這個社會上能賺到大錢的,應該是那些大老闆們還有那些投資者吧 不過,有錢或者是收入高都不該是種罪惡 問題的核心應該是在探討這個收入的手段,方法是否合理 如果在對事情並沒有了解之前 就輕易地下了類似"醫生就是要你的錢"之類的結論 我想,對於我們這種白天累的要死,半夜還要上來為不是我做的事作說明的牙醫師 會覺得很心寒的 想想自己真的是神經病,白天整團的幼稚園帶過來說要作口腔檢查 一整天疲勞轟炸完,現在還在這裡打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看得進去的文章....還是睡覺去吧....
我也是牙醫師我最不喜歡替病人做的治療是什麼你知道嗎?是根管治療, 因為花很多時間, 才能保證清乾淨, 又最容易劇痛一根根管健保幾付台幣一千多, 不管治療幾次, 健保局給的都一樣多美國同樣一根台幣一萬多算是美國所得是台灣3倍好了台灣根管治療還是只有美國三分之一不到若是哪個病人要求一次治療根管然後後果自負的話, 我倒貼病人台幣100都可以根管太複雜了, 死角很多, 清一次要乾淨很難阿還有所謂的"放藥"殺神經, 不是一定必要的, 我都不放藥, 因為學校沒敎
美國看牙醫是有名的貴所以這也就是為何每次美國電影有人要去工作時常常會問公司的保險有沒有包含牙醫保險印象中美國牙醫保險一個月要破100美金8年前在美國讀書時有一次牙齒痛結果做完根管治療後全部付了快1000美金包含做個牙套在台灣的話聽說只要7000左右所以到美國千萬別牙痛
現在技術好又有醫德的牙醫真的不多了碰過的都是說要洗牙結果只幫你看牙垢還騙你說有洗了(睜眼說瞎話.你有沒有洗我會不知道?)或是洗牙洗到牙齒凹禿不平結果凹下去的地方特別容易蛀牙或是齒縫比原本還大人多的時候趕時間看一個人只花不到5分鐘頂多6~8分鐘就下一位這樣真的有品質可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