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氣不氣切的兩難 ~

may5488 wrote:
只能說沒有經歷過的人...(恕刪)

樓上大大經歷過這個過程
這些花費確實很高
但你面對至親時能考慮費用問題嗎?
氣不氣切差在日後照顧上方便的問題而已
怎麼做病人都是痛苦
如果時光能倒流,放棄急救連加護病房都不要去更好
現在卡在這裡只能看病人本身求生意志是不是很強烈
如果是確定的,那還是要選擇氣切以便日後的照顧
如果沒抽痰問題那就當然不氣切了
版主加油.版主加油.
navigator wrote:
樓上大大經歷過這個過...(恕刪)
看了很多大大的文章
大家對氣切都有一定的誤解

做氣切 不等於 讓病人苟活 它只是一個管子
會讓大家不捨 難過的是疾病 不是氣切

一個重症的病人
在因為某些原因(肺炎,敗血症,心衰竭.......等等)
造成呼吸衰竭時(白話一點,靠自己的力量已經無法呼吸)
這時醫生會建議病患插氣管內管接上呼吸器(從嘴巴, 注意 不是氣切)
插管是為了建立呼吸道讓呼吸器可以跟肺連接
這時呼吸器便可以幫忙呼吸
讓病患爭取時間來治療讓呼吸衰竭的原因(就是治療肺炎,敗血症等等的病因)
白話一點 插氣管內管使用呼吸器是向上帝買時間來讓其他的治療有效
在這個時機點(第一階段)
1 有插氣管內管 可以買時間先讓呼吸穩住,讓其他的治療(抗生素,類固醇,洗腎,等等治療)讓呼吸衰竭變好
2 沒有插氣管內管 因為呼吸無法維持(給氧氣是沒用的,因為無法自己呼吸),漸漸的便會缺氧,然後器官自然的衰竭而死亡

在這個階段 病患可以選擇插氣管內管使用呼吸器 走 1路線 進入第二階段
也可以拒絕插管, 採取支持療法 走2路線

在第二階段(有接受氣管內管插管並使用呼吸器)
在經過治療(通常是在加護病房)有幾種情形會發生
A 疾病持續惡化 用盡各種治療仍無法改善病況,這時漸漸多重器官衰竭,便進展到死亡
B 疾病經治療改善,呼吸衰竭的原因獲得解決

在這個階段 病患持續的插著氣管內管接著呼吸器(注意,還是沒有氣切)
走A路線的 醫生是不會建議氣切的,因為沒就了,也沒有條件去接受氣切手術。可以考慮緩和醫療路線,甚至安寧拔管以善終。
走B路線的 會進入第三階段 (呼吸訓練階段 之後詳述)

在第三階段(仍然接受氣管內管插管並使用呼吸器)
這階段便是訓練及評估病患是否可以從靠著呼吸器呼吸回復到自行呼吸(只要開始使用呼吸器,人的呼吸肌肉便開始萎縮,所以在脫離時需要評估)這時有幾種情形
B-1 訓練順利,可以自行呼吸,於是順利拔管
B-2 無法回復自行呼吸,仍須使用呼吸器

在B-1路線 拔完管,就不需使用呼吸器了,便回到得病前的情形,便會離開加護病房
走B-2路線 因為仍須使用呼吸器,且短時間內無法拔管,這時醫生通常就會建議氣切了 (注意,這裡才氣切)

這裡先休息一下說明氣切

Q1 氣切是什麼?
為了讓呼吸器和人的肺可以連接,便需要一個連接管,連接管除了氣管內管(從嘴巴的管子)另一種便是從脖子的氣切管,它只是一個管子,是為了接機器

Q2 氣切管和氣管內管有何不同
1. 氣管內管經過嘴巴到會厭到聲帶再到氣管,嘴巴的細菌極多,所以使用久了,會增加肺炎的機會(細菌會順著管子到肺部)。反觀氣切管,從脖子進入,不經由嘴巴,會厭會關閉,嘴巴的細菌不會跑到肺部,所以產生肺炎的機會比較低(不是不會肺炎,是機會低)
2. 氣管內管因為會通過聲帶,所以會影響聲帶的運作,所以插氣管內管的人士不可以說話,也不能吃東西。而氣切管,因為沒動到聲帶和會厭,有的狀況許可的人是可以說話和吃東西的
3. 氣管內管比較長,氣切管比較短。根據流體力學,長的阻力大,短的阻力小,所以在呼吸的做功上,氣管內管比較費力,氣切管比較省力。在呼吸訓練上,藉由氣切管訓練,較容易成功。
4. 氣管內管的置放比較危險,只能由醫師進行(如同急救的過程)。氣切管的更換(不是氣切手術)比較簡單安全,不一定由醫師進行。所以氣管內管放了之後一般非不得已不會更換,更換要冒著插不回去的風險,插不回去人就死了,所以若不改成氣切管,便一直放著(碰過有人放了好幾個月的,當然,管子變得很髒)。氣切管因為更換容易,一般一個月變會更換新的。所以氣管內管的病患多在醫院內,而作氣切的病患因為好照顧,所以可以在慢性病房,甚至家裡。
5. 氣管內管的病患,嘴巴要開開的(因為有管子),喉嚨會痛(聲帶被撐開)。反觀氣切管的病患,度過手術後的傷口疼痛期,碰過的病患都認為氣切比較舒服(喉嚨不會痛)

Q3 氣切有什麼壞處
1. 比起氣管內管,要使用氣切管,就要進行氣切手術,大部分醫院進行的氣切手術必須全身麻醉,所以有麻醉的風險,當然也有手術的風險。有的醫院有進行經皮氣切,當然也有它的風險。
2. 其他的壞處,目前想不到,它只是一個管子,可以連接肺和呼吸器的管子。只是位置開洞在脖子

好 回到B-2路線

因為有的病人在疾病治療好(度過第二階段)在做呼吸器脫離評估和訓練 (第三階段)後被評估為無法脫離,(從插氣管內管到這階段的時間不定,一般是二至三週)這時有幾種可能
B-1-a 永遠無法脫離,如某些神經肌肉疾病。這些人靠著呼吸器可以活很久,沒有機器就走了。這些人做氣切的目的就是更換管子的位子從嘴巴移到脖子。
B-1-b 暫時無法脫離,如某些心肺功能不佳,或年紀大,或疾病仍無法有效控制,可能需要呼吸器再使用一段時間。這時建議做氣切的目的有,更換管子的位子以利後續照顧,減少管子的阻力,以利後續的呼吸訓練,這些病患再接受氣切手術後,有些人會轉入呼吸照護中心(RCC)再度嘗試脫離,有些人之後就順利拔管了。有些人經由這方式的訓練仍無法脫離,之後便進入長期的呼吸照護。

請注意,進入這個階段的病患,多是當初造成衰竭的病因已經解除,但是因為本身的身體狀況,或是疾病後遺症,讓他無法脫離呼吸器,而必須仰賴機器。這階段的病患要進展到死亡除非又有新的疾病發生(又再次肺炎或敗血症,甚或心肌梗塞等)不然他就如同一般人一樣,只是無法離開呼吸器。只要接著機器,沒有新的狀況,要活很久甚至很多年,也是有可能的。

會被建議氣切的病患,目前說來幾乎99%都是已經有氣管內管的病患。若是因為擔心病患往後只能仰賴呼吸器生活,沒有尊嚴什麼的,當初最開始就拒絕插氣管內管,也就不會有是否要氣切的問題。但是,有些人就是會因為買到了的時間而讓疾病痊癒。氣不氣切,真的不是重點,他只是一個管子,讓需要呼吸器的病人一個好照顧的管子。國外做氣切甚至不需要病患同意,因為他就是一個插氣管內管病患,當無法脫離機器時的下一個處置。

幾個觀念釋疑

1. 醫生建議我做氣切,是不是切了就會拖很久,不切就不會(這在這層樓很多大大似乎都有這看法)
A: 今天會拖很久是疾病造成呼吸衰竭所以會拖很久,跟做不做氣切沒關西。如樓主的父親已經插管無法脫離,做不做氣切都無法改變他要依賴呼吸器的事實,做了好照顧,沒做不好照顧。沒做氣切他也是放著氣管內管用呼吸器,一樣不能說話,一樣進入長期照護,但是病患比做氣切的更不舒服,說難聽一點,做是拖,不做也是拖。說可以拔管,依據安寧緩和條例,病人未必符合末期定義(他只是需依賴呼吸器,非疾病進展死亡為無法避免)所以也不適用安寧緩和條例而拔管。

2. 多數人看到或聽到依賴呼吸器之後的樣子很不捨,便不想做氣切。
A: 這真的是氣切的原罪,不是氣切讓病患這樣的,是疾病。氣切只是管子。

3. 當初不要救,現在就不會這樣子?
A: 這是事後諸葛的說法。當初救了,插氣管內管了,用了呼吸器,後來疾病好了,也順利脫離了,你會說,還好我有救,所以活下來了,當初沒救就死了。因為結果不如預期,來懊悔當初的決定是錯的,若結果是好的你還會懊悔嗎?所以,在一開始發生呼吸衰竭時,大多數人都是相當慌亂的,不救,就死了,救了,有可能活,也可能死,也可能依賴呼吸器,請問你怎麼選擇? 請往前看,在醫療上的決定請不要去懊悔之前的決定。

打這麼多 只是想告訴大家,氣切只是管子,大家把太多罪過加到他身上了,這層樓的問題應該是,碰到呼吸衰竭時我該不該救,而不是已經無法脫離呼吸器了該不該氣切,因為切不切,病還是這樣,人也還是這樣。
先謝謝各位網路大德寶貴的意見:
先父已於昨日自己作出決定,不願至親好友終日為他憂心徬徨, 已追隨佛祖前往西方極樂世界.
難過不捨, 無法避免. 時間是最好的療傷藥, 我相信堅強的家母, 會很快的走出失去伴侶的痛苦.
晚輩的我們也會克盡老爸的心願,善盡為人子女的責任.
這次過程, 更讓我體會更多生命的道理. 感恩, 雙手合十 ~

zig31 wrote:
先謝謝各位網路大德寶...(恕刪)

節哀!
雖然不捨,但令尊身體已經好了,不再需要忍受痛苦了
希望佛祖能接引他往西方極樂世界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