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_Hsu wrote:
請看樓主寫的,難以呼...(恕刪)
藥物不適合本來就需要改藥,如果樓主有說吃了很不舒服醫師還硬開同種藥當然是失職。很多處方都是要經過幾次診療溝通之後慢慢調整成適合病患個體的處方。醫師都看百分比這個觀念我認同,因為醫學不算真的科學,充其量算是統計學,只是在沒有更好的方法之前至少比較"科學"一點。在一般醫院的藥袋上都會清楚著名副作用,比要常見會造成不適的醫師都會說,少見的就麻煩自己看一下藥袋。打個比方,你去看扁桃腺發炎醫師開了止痛藥,抗生素:
Ibuprofen最常見的副作用為:胃灼熱(3%至9%),噁心(3%至9%),嘔吐(口服,1%至 3%;)頭暈(3%至9%),頭痛(1%至3%)。其它可能副作用包括:便秘﹑腹瀉﹑腹脹氣﹑神經緊張﹑耳鳴等等。此藥較嚴重的副作用為:心跳不正常﹑皮膚起紅疹或發癢﹑吐血或含暗黑色的物質﹑含有帶黑色的糞便﹑呼吸困難﹑氣喘﹑胸痛﹑發熱﹑發冷及喉嚨痠痛﹑腹痛或胃痛﹑嚴重的頭痛等。通常這些副作用發生的機率較低。
Augmentin:
感染及寄生蟲
常見: 皮膚黏膜念珠菌症
血液及淋巴系統疾患
罕見: 可逆性白血球減少症(含中性球減少)及血小板減少
極罕見: 可逆性顆粒性白血球減少、溶血性貧血。流血時間及凝血時間延長
免疫系統疾患
極罕見: 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反應、血清病變樣症候群、過敏性血管炎
神經系統疾患
不常見: 頭昏、頭痛
極罕見: 可逆性亢奮與痙攣。痙攣可能發生在腎功能不全或使用高劑量的病人。
腸胃道疾患
成人:
極常見: 腹瀉
常見: 噁心、嘔吐
兒童:
常見: 腹瀉、噁心、嘔吐
所有族群:
噁心常與較高的口服劑量相關。倘若腸胃之反應明顯,可於開始進食時服用以減輕腸胃不適。
不常見: 消化不良
極罕見: 與抗生素相關之結腸炎(包括偽膜性結腸炎及出血性結腸炎)。
黑色毛樣舌。
於兒童曾有極罕見牙齒表面變色發生的報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可以幫助預防牙齒變色的發生且此情形通常可以刷牙移除。
肝膽疾患
不常見: 曾在使用β-lactams 類抗生素的病人,發現中度AST 及(或)ALT
上升的現象,然目前其重要性不明。
極罕見: 肝炎及膽汁鬱滯性黃膽。其他penicillins、cephalosporins 亦有相同
之報告。
肝臟反應主要發生於男性及高齡患者,並可能與治療時間延長有關。在孩童則極罕見。
徵候及症候可通常在治療期間或治療後不久即出現,但也有些病例是在治療結束數週後才發生。這些反應通常是可逆轉的。至於肝臟方面的反應但可能會很嚴重,也曾報告有極罕見的死亡病例。這些大部分發生在帶有嚴重疾病的病人或同時服用已知會造成肝損害的藥物。
皮膚及皮下組織疾患
不常見: 皮疹、搔癢、蕁麻疹
罕見: 多形性紅斑
極罕見: Stevens-Johnson 症候群、毒性表皮壞死、水泡剝離性皮膚炎、急性
全身性膿疹。
若發生其中任何一種過敏性皮膚炎反應,均應停止治療。
腎及泌尿道疾患
極罕見: 間質性腎炎、結晶尿
這兩種藥物的副作用看了都很恐怖吧,感覺吃了是不是必死? 其實這只是一般每天診所都在開的藥,大部分的人吃了都會好,有點離題但是提供大家參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