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helios1955 wrote:
我懂糖尿病患看到啥有的沒的妙方、健康食品都會想去試的心理
總是要走過一段才會醒
啊~還是吃藥、運動、戒口才有用
...(恕刪)
sunhelios1955 說的好啊, 小弟其實這陣子也是如此, 除了正統醫學建議 "吃藥,飲食與運動"外,
還真的看了很多妙方,都是飲食調整居多 .
比較有根據的理論, 可以參考:
郭漢聰醫師(本身也是第二型DM, 控制得非常好), 推廣斷(節)食+生酮+排毒
https://www.facebook.com/hancong.guo
郭葉璘醫師, 推廣生酮飲食
https://www.facebook.com/yehlin.kuo
非常唬爛的如下:
標題: 低熱量飲食八週,有效逆轉糖尿病
像這種記者或編輯, 直接寫出"痊癒"兩個字, 真是非常不負責任, 雖說給人一種希望, 但是也可能害人仿效因此更嚴重, 但不用付任何責任.
書: 不吃主食糖尿病就會好:限制醣類的飲食建議
這種書寫出"就會好", 我覺得也是不負責任, 但是其實也想看看內容怎麼寫的

這些妙方, 大概的理論基礎幾乎都是這兩項, 加以變化形成各種流派而已:
(一)斷(節)食,讓身體進入修復模式:
最熱門的 5:2 輕斷食法:
一周選不連續的兩天, 每天只吃600卡(可分早晚餐300卡)
或是 24小時斷食(只吃一些油脂,水)
(二)讓酮取代醣成為主要熱量來源
人體可以使用的熱量, 主要是醣類,其次是酮類, 因此生酮飲食非常熱門(一日熱量中 10~15%澱粉+碳水化合物,15%~25%蛋白質,60%左右油脂)
以上這些法門, 對照目前主流
吃藥(除非醫師認可停藥) + 60%澱粉與碳水化合物 + 其他是蛋白質與油脂(油不可太多)
剛好呈現180度相反看法, 但也無形多了很多想逆轉勝的信徒呢!
不過話說回來, 我遇到的狀況是:
當我知道有糖尿病的時候, 非常難過, 覺得人生無望.
接著我爬了這棟大樓爬好久, 決定告知親朋好友, 以免聚會時, 不好意思推辭, 吃下一些不能吃的食物.
但也在此時有一堆人跟你推薦方法, 而且這些人幾乎都不是糖尿病患者, 當他覺得你不怎麼聽的時候, 他們還會生氣, 一直強調他們講的是正確的,總是說:"真的真的真的,不聽你會很慘, 到時候你就洗腎,截肢,失明!","糖尿病又沒甚麼,有吃藥就好了!" ,或是說 "飯還是要吃!" <= 這很好笑,是要吃,但吃也是有技巧的, 但他們不知道.
反倒周遭有糖尿病者, 聽了一堆有的沒的, 也懶了, 一心一意只想要吃藥+正常飲食(也就是跟以前的生活一樣), 可是總是落得血糖控管不良, 藥越吃越重, 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併發症又沒出現,順其自然.
我的方式是: 先確定主流方式(藥+飲食(60%澱粉)+運動), 讓自己血糖控住. 接著查看看自然(食)療法是否能改善, 如:
爬bob這棟大樓, 飯後1小時爬樓梯, 每天6000步, 降到標準體重, 修復模式, 生酮飲食.
前提是絕不能讓身體越來越差.
這一切只想要讓控管血醣這件事情更easy, 而且我要小心偏方, 如某某中藥行很靈.
其實我還蠻抗拒,當有人說"你怎麼做都沒用, 就只有吃藥,飲食(60%澱粉),運動"的時候,我心裡總是鬱卒.
這病就如同重症一樣, 心理上會有五階段:
(一)否認與隔離;(二)忿怒;(三)討價還價;(四)沮喪;(五)接受。
反正無論如何, 有可能就是試了一輪, 把握不要亂吃來路不明的藥, 或是過於激烈的飲食就好了.
**再次推廣Bob說的麥當勞早餐一號餐(不要薯餅)+無糖冰咖啡.
我自己則是發現"防彈咖啡(咖啡加上奶油與椰子油)"真是美味啊.
走了一遭,有效者會持續, 無效者就看破, 乖乖照主流方式控制血糖, 這樣下來也算是有趣.
代謝綜合症+尿蛋白解說
都跟糖尿病有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AA0ASB6ZHk

第一次踩腳踏車踩這麼遠.


買了一台很超值的二手 逃跑1號

從我家騎到南寮漁港繞一圈回到家正好20公里.



我開始了解 為何柯P可以從台北騎到高雄..

這種單車 踩起來 根本不太會累 ..

柯P那台8萬多 踩起來絕對更輕鬆.

從初診過了5個月囉
07/30驗血
08/06回診看報告

飯前血糖127(<130)
0806看診前先驗血糖140
低密度膽固醇75.8(上次55.6),也<100
醣化血色素6.3(上次7.9)
數據看起來還算可以
醫生建議將每天晚餐飯後一顆伏糖減量為半顆

0806回診處方

血壓方面沒有太高或有時太低發生頭暈的情況
醫生就降血壓及降血脂用藥維持目前處方
~~~~~~~~~~~~~~~~~~~~~~~~~~~~~~~
這次回診後伏糖改半顆,飲食依然不能放鬆,運動可能要再增量一點(Pokemon Go剛好今日在台開玩)
下回目標醣化血色素朝6以下邁進.....加油嘿^^

感觸很深是因為等ㄉ夠久~夢想實現之前有多少人抱憾離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