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加工食品商人真的好邪惡,從小吃到大30歲得骨質疏鬆症

abc003 wrote:
人體中有一個平衡機制就是為了維持人體酸鹼平衡鈣質和磷的比例必須在一定範圍以內
如果太酸也就是吃太多磷酸鹽就會把骨頭的鈣質溶解出來或變成離子,然後透過新陳代謝排尿出體外

人體骨格的主要成份就是磷酸鈣
請問什麼叫做"鈣質和磷的比例必須在一定範圍以內"?
為什麼太酸就會把骨頭的鈣質溶解出來或變成離子然後代謝排出體外?
請問可以解釋一下這個化學機制嗎?

我不知道你是從哪看來網路消息
但是你說的這些添加物都是合法的添加物
添加合法的添加物並控制在合法的添加量以內, 就要被你說成黑心?
路邊攤或手搖飲賣的食品和飲料會告訴你它的成份及添加物嗎?
麥當勞肯德基披薩等速食店何時告訴過你它的成份及添加物了?
當你在餐廳用餐大塊朵頤的時候有想過它的材料加了哪些東西嗎?
喜歡三餐外食本來就要承擔這些風險
要不然你可以三餐買原料食物及自己可以知道成份的調味料來自炊
沒時間則是你自己的問題
而且你自己都知道維生素D會影響鈣質吸收
怎麼不先檢討一下你為啥維生素D會攝取不足?
錯都是別人的問題?
路人39 wrote:
人體骨格的主要成份就是磷酸鈣
請問什麼叫做"鈣質和磷的比例必須在一定範圍以內"?
為什麼太酸就會把骨頭的鈣質溶解出來或變成離子然後代謝排出體外?
請問可以解釋一下這個化學機制嗎?

不知道你是從哪看來網路消息
但是你說的這些添加物都是合法的添加物
添加合法的添加物並控制在合法的添加量以內, 就要被你說成黑心?

鈣磷比是大學營養學課本裡最基本的概念

不過網路上就是很多人,像這位路人39,能把理直氣壯把歪理講得很有學問的樣子,外行人很容易被氣勢唬住

基本上我不花時間跟這種人辯論,因為他們真的對學術有興趣,就會乖乖翻課本,而不是來這裡用話術唬人
加工食品的本意是延長保存避免腐敗,現代食品能夠大幅壓低成本跟常溫下長期存放也是歷經長久歷史累積食品化學不斷技術進步的結果,怎被講的好像十惡不赦的樣子?

真要說不管任何東西過量攝取都不利健康,如同人體對高油鹽的欲求也是對能量保存需求的本能殘渣,現代加工速食等攝取管道與取得都太容易,長久偏食易健康亮紅燈,要懂得多自我節制控制飲食與均衡
id104140alex wrote:
樓主有知識常識,有經濟能力可以篩選,但更貧困的人卻沒得選!....老話一句~我都吃泡麵了,還管營不營養?

以前看奧立佛系列與一些窮人飲食的節目,有時真覺得當事人就是懶!

有個媽媽都用垃圾食物養小孩,後來節目裡女社工氣到說再這樣下去,要告媽媽虐童,她兒子很胖很多指標都不好。台灣父母權無限大,父母要怎樣糟蹋小孩都可以,但美國沒有愚孝觀念。那位母親被社工罵之後,想想自己的確太過份了

奧立佛校園主廚系列,他希望改善兒童食物營養,不要都用加工食品。有位小學廚娘說她覺得奧立佛陳義太高,她就是想工作輕鬆點,不在意兒童營養。節目撥出後,很多觀眾寫信或打電話把她罵到不行。

奧立佛很喜歡中式快炒,烹飪起來又簡單又快,特地設計幾種食譜介紹給窮人,願意理會他的人卻不多

安部司本身做食品加工悔改,寫書強調食品安全。他也說很多人說窮,拼命打工沒時間作飯,然後買昂貴外食(售價多半是食材2~3倍),之後生病花更多錢,要想這划算嗎?
MyH0ME

''節目撥出後,很多觀眾寫信或打電話把她罵到不行",我相信這些觀眾有很多人自己也是如此,藉由指責別人有助於減少罪惡感。要不,那些垃圾食物都誰在買

2022-08-27 20:52
笑死,就是因為當年的食安,所以政府才要求食品要詳細標示啊,
看到標一堆的加工食品,你還是給它買下去,買完再說商人好邪惡政府好爛?

nick667 wrote:
買整隻蝦,不要買蝦仁蝦丸.

買整塊肉,不要買香腸火腿貢丸.

買整隻魚,不要買魚丸魚漿.

等商人生意不好 他們才會願意去改善.

這位大大說到重點啦,要健康,就去買天然的食物,
要買加工品,成份看清楚,
看看義美布丁的成份,再看看統一布丁的成份,
伸手選了統一布丁,然後回來哭說都是they的錯?
所以我都自己種菜
食品添加物吃多確實不利人體~
可是,30歲骨質疏鬆症那是基因問題吧!
現在是在講什邪惡之類的…

但實際上呢?

台灣消費者總是只在出事時才再想著什麼食安,等到事件一過去,就忘了。

那這造成了什麼問題?

就是『A廠商老實的作產品,成本高,售價100元;B廠商用一些加工原料來節省成本,售價賣50元』

這時台灣多數的消費者所想的絕對不是什麼50元的東西會不會過於便宜、會不會有過量的添加物,而是…

100元的商品賺的利潤肯定爆表,都賣給盤子的。

50元的商品一定是薄利多銷才能如此便宜,真是良心廠商。

沒有任何根據,反正消費者為了合理化自己選便宜的作法,就會如此去思考。

然後這些加工原料的問題又不會立即出現,於是劣幣逐良弊之下,A廠商為了生存下去,也只能降價,並改用與B廠商相同的加工原料來省成本…,如果A廠商不認清現實?沒什麼,關門倒閉了,還是一樣結果。

說到最後,我要講的是:『如果如文章中所指責的這類添加物已充斥於市面上,而不是只有一家兩家,那責任就絕對不會是只有生產廠商或政府,因為現今的市場,整體而言是消費導向,故已造成總體化、廣泛現象的話,那消費者的思維才是最導致如此情況元兇。』
大膽猜測樓主是不是每天都喝牛奶?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