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也有同樣的問題腳底膝蓋一路到腰和背骨科和復健都看過後來有人介紹去拍打撥筋治療了一陣子就改善很多只是撥筋過程非常痛要想辦法撐過去打類固醇只是臨時止痛還是要想辦法根治目前建議可以去買瑜伽滾筒把大腿和小腿的肌肉慢慢都鬆開要持之以恆
抱歉我不知道樓主疼痛到底是什麼原因,但是我提供一些個人經驗參考。我從2X歲到快30歲有固定運動習慣,家裡有電動跑步機,但是我自認身強體壯,用跑步機的時候都沒穿慢跑鞋,曾經有營養師提醒我要穿慢跑鞋,我沒聽進去。足底疼痛(純痛,沒有麻或針刺感)都當運動過度的正常現象。後來因緣際會了解慢跑鞋和籃球鞋的差別,當時想法是為了保護膝蓋,買了吸震慢跑鞋,之後這種足底不適沒再發生過。所以第一點簡單來說,請檢視自己的行動姿勢與保護措施是否足夠(尤其如果體重過重)。後來我左腳產生類似樓主的情況,只是僅限腳底與腳趾,也沒那麼痛,大概是麻+痛+刺各佔一部份的感覺。也是找了骨科和神經科醫師看不出問題,某天心血來潮,把左腳中上方一塊厚厚硬皮鏟了,在踩地的時候居然覺得輕鬆許多。後來只要左腳麻痛,我就鏟了那塊硬皮,症狀通常在兩三天內緩解。第二點總結,人依照自己行走習慣,在足部某些區域會產生硬皮,因人而異,像我左腳硬皮每隔一陣子就產生大概3CMX1.5CM,但是右腳大概就1.5CMX1CM,不鏟也不影響。估計硬皮太大太深,容易壓迫到足部神經,但是剪除時請一定小心,一不小心可能過深造成疼痛甚至感染。另外不知道樓主是否需要長時間站立?這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年紀大了見識過的莫名其妙問題真的會越來越多,希望樓主早日找出問題,根治康復。
進擊的卡住牙 wrote:不是這樣分類的,他與(恕刪) https://www.ntuh.gov.tw/neur/Fpage.action?muid=939&fid=798神經科看哪些病?一般人往往以為神經科看「神經病」,殊不知俗話所說的「神經病」其實是精神疾病,而把精神科與神經科的角色混淆了。另外也有許多病人該看神經科卻 不知道,徒然遊走於其他科別,浪費了時間與精力。 神經科到底看哪些病呢?簡單的說,就是一切與神經系統有關的病變。我們的神經系統大腦、小腦、腦幹、脊髓到周邊神經、肌肉等,其間的連線可謂 錯綜複雜而環環相扣,各個部位也各有各的病變。是以神經科醫師就必需以其專業 的知識,作像「偵探」的工作,首先要定出病變位置所在,然後找出病因,進而對症下藥。 以下就列舉一些神經科常見的病症。中風及其後遺症。癲癇。意識障礙:如嗜睡、昏厥。退化性疾病:如失智症、小腦退化等。不自主運動:如巴金森氏症、顫抖 、舞蹈症等。神經系統腫瘤。顱神經病變:如顏面神經麻痺、 三叉神經痛、暈眩。周邊神經及肌肉病變:如手腳麻木、肢體無力、肌肉萎縮、抽筋等症狀。各種疼痛:包括頭痛、脖子肩膀酸痛、肌肉痛、腰酸背痛。其他:如失眠、神經衰弱、焦慮症、憂鬱症、身心症(此部份找精神科或神經科均可)。 讀者看了以上的描述,應該對神經科治療的範疇有了一個粗淺的認識。有些人可能發現原來這麼多常見的症狀都應該找神經科。 在各大醫院中的神經科因為編制的不同,可能有神經科或神經內科不同的名稱, 而小兒科中也有小兒神經科的次專科,所以讀者在求診前應打聽清楚。至於神經外科,主要以手術來治療神經系統的疾病。一般而言,民眾最好先由神 經科醫師診視,如果有手術的適應症時,再轉診神經外科。 神經科學其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然而國人對於神經疾病的認識,仍嫌不足。本網站將以病患的觀點出發,提供一些神經科常見疾病的常識,希望能對神經疾病患者有所幫助。(作者:楊智超醫師)(建立者: 許楨凰 2018/3/23 下午 04:57)以上是台大醫院對神經內科及神經外科的介紹
martinjm wrote:https://www(恕刪) 哈!要這樣做也是可以,我只是給他我的看法椎間盤突出 直接掛 神經外科 (不是要開刀了才找神外,神外也不一定要開刀)所以有些醫院直接神經科不分,你要掛神內還要仔細看一下醫生的專研部分,神內真的很廣,而脊椎神經的這部分,我是建議他直接就神外,真的有差。當然若真是椎間盤突出也可以掛骨科,復健科,神內神外,疼痛科慢慢藥物緩解復健物理治療,但考慮這些他已經有做了,似乎也沒有更好,才做此建議,祝福能早日康復。
我之前也跟您有相同的狀況,不過只是在腳底痛,還沒有到往上痛的狀況。本來已經想要去看醫生了,後來突然想到........加鞋墊跟換鞋,總之就是讓腳底下面又厚又軟,走路時的震動不會直接傳導到腳底,讓鞋底跟鞋墊把震動減輕。因為我之前的鞋在腳跟有氣墊緩衝,但在腳掌部分就沒有。就換比較寬大腳掌部分也很厚的鞋,就好到現在都沒怎麼痛了,您可以考慮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