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antia_L wrote:
我一向看niosh認(恕刪)
我個人覺得這一則新聞很不專業 也講得全部攪和在一起
細菌 vs 病毒 傻傻分不清
一般醫療用口罩的過濾對象都是以細菌(3微米以上直徑 也就是說拿來測試的細菌有可能是3微米、4微米、5微米的直徑)為標準
N95口罩則是以0.3微米直徑的顆粒來測試
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防塵口罩、醫療用N95/N99/N100口罩最嚴苛,因為全部都是選0.1微米直徑的顆粒來測試
這二種口罩完全沒有提到病毒,這一次的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平均直徑大小是0.1微米,上面所有口罩除了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防塵口罩、醫療用N95口罩,根本無法有效擋住。因為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不能透過空氣傳播,只能依附在飛沫才能傳播,而不管是較大的飛沫(直徑大小是大於6微米)還是真正的飛沫(直徑大小大概是3-5微米):一般醫療用口罩、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醫療用N95口罩都能擋得住99%。事實上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平均直徑大小0.1微米還算大了,一般常見的病毒直徑大小大概落在0.03~0.08微米,如果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可以藉由空氣傳播,那可能所有人出門都要戴防毒面具才行了!
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防塵口罩、醫療用N95口罩則是選MMD=0.1微米直徑的顆粒來測試,可以有效防病毒
再次重申,一般醫療用口罩(MMD=3微米)、N95口罩(MMD=0.3微米)、PM2.5防霧霾口罩(MMD=0.3微米)是無法有效防病毒的! 這三種口罩只能有效防細菌,還有飛沫
chih_haohung wrote:
我個人覺得這一則新聞(恕刪)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hcp/infection-control.html?CDC_AA_refVal=https%3A%2F%2Fwww.cdc.gov%2Fcoronavirus%2F2019-ncov%2Finfection-control.html
遇到中國人 無解

Use respiratory protection (i.e., a respirator) that is at least as protective as a fit-tested NIOSH-certified disposable N95 filtering facepiece respirator before entry into the patient room or care area. See appendix for respirator definition.
一般分為三層:外層有顏色的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防潑水用紡黏製程不織布,可阻隔有病原的飛沫或血液附著傳染;中間層是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利用靜電原理,吸附空氣中的細菌、粉塵,但如果這一層遇到水氣、油氣、酒精(乙醇)、IPA(異丙醇)會使其靜電消失,因而降低其過濾效果;內層為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PE[Polyethylene,聚乙烯]親水用水針製程不織布,可吸收戴者的口水、油脂。
我個人看法是防護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其實最關鍵的就是第一層(最外層):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防潑水用紡黏製程不織布
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是依附在飛沫中傳播,第一層(最外層)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防潑水用紡黏製程不織布就會把比較大的飛沫,也就是大於6微米的飛沫[占飛沫總量超過80%],給擋下來了,除非病毒主動離開這個比較大的飛沫才有可能穿透過第一層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防潑水用紡黏製程不織布,嘗試進入第二層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第二層的孔徑又比病毒來得大,照理說病毒應該可以輕鬆穿透過去的,好在第二層是靠靜電來把病毒吸附住的,但如果病毒此時全身都是濕透透的,可能就無法靠靜電把病毒吸附住的,此時病毒極有可能穿透過第二層,那戴口罩的人就大事不妙了!
如果這個飛沫是真正的飛沫,也就是直徑大小為3-5微米的飛沫,第一層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防潑水用紡黏製程不織布並無法阻擋它,因此這個直徑大小為3-5微米的飛沫會直接穿透第一層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防潑水用紡黏製程不織布而到了第二層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外面,雖然這個直徑大小為3-5微米的飛沫會被第二層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擋住,但一旦藏在這個直徑大小為3-5微米的飛沫內的病毒脫離了這個直徑大小為3-5微米的飛沫,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的靜電吸附效果也有可能無法吸附住病毒,因為此時的病毒全身濕透透的(即使病毒脫離了飛沫,身體還是保持很潮濕的狀態)
另外靜電吸附也是有它先天上的限制,就是病毒不能小於聚丙烯不織布的孔徑太多,如果小太多,還是無法用靜電吸附這個病毒的!
總結,除了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CNS 14776)、防塵口罩(CNS 14755)、醫療用N95口罩可以有效防護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平均直徑大小0.1微米)"。N95口罩、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則無法有效防護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平均直徑大小0.1微米)"
至於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真要"單純"防護"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平均直徑大小0.1微米)"的作用根本是微乎其微
理由:
1.比較大的飛沫,也就是直徑大於5微米的飛沫[占飛沫總量超過80%],即使被第一層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防潑水用紡黏製程不織布給攔截住,可是藏在這個直徑大於5微米的飛沫內的病毒,它脫離了飛沫的泡泡,它也會輕而易舉的穿透第一層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防潑水用紡黏製程不織布,然露它也會嘗試著穿透過第二層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就算此時病毒全身是乾燥的,第二層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的靜電應該會吸附住它,但由於第二層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的孔徑大小vs病毒直徑大小 還是相差太大,靜電此時也是無法吸附住它的,因此病毒還是極有可能穿透過第二層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
2.真正的飛沫,也就是直徑為3-5微米的飛沫,第一層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防潑水用紡黏製程不織布並無法阻擋住這個直徑為3-5微米的飛沫,因此這個直徑為3-5微米的飛沫會長驅直入抵達第二層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的外面,但此時第二層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可以成功地攔截住這個直徑為3-5微米的飛沫,可是當藏在這個直徑為3-5微米的飛沫內的病毒一旦脫離了這個直徑為3-5微米的飛沫,病毒也會嘗試著穿透過第二層,就算此時病毒全身是乾燥的,第二層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的靜電應該會吸附住它,但由於第二層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的孔徑大小vs病毒直徑大小 還是相差太大,靜電此時也是無法吸附住它的,因此病毒還是極有可能穿透過第二層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本身就已經不是很乾燥狀態下或是空氣濕度很高的狀況下,第二層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的靜電吸附能力將會失效或是大大折扣!
akila911 wrote:
脫離載體失去養分的話會失去活性喔,至於多久病毒才會死亡只有作過研究的人才知道
沒有活性 vs 死亡
還是有差異!
沒有死亡的病毒 還是有其傳染能力!
我同意擋住載體(飛沫)才是戴口罩的最主要目標
因為專家或政府官員不應該說 "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無法防護飛沫傳染" 這種沒有事實根據的話了!
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 第一層材質都跟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都一模一樣了
預算考量較寬鬆的人民 絕對可以用 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 來取代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而且防護效果會更好,前者價格還是後者的三倍啊!
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 送去做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測試條件,我相信也絕對通通能通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