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的小兒子在出生後不久作第一次身體檢查時被小兒科醫生聽到有心雜音,
隨即建議我到高雄榮總做進一步檢查。本來我是覺得還可以再觀察看看,因為
大女兒當初也是有這種情形,可是過了一兩個月之後雜音就不見了,雖然兩個
小孩都在同一間婦產科出生,不過負責身體檢查的小兒科醫生是不同人。
後來因為醫生的堅持,我還是帶了出生剛滿一週的小兒去榮總,檢查結果心電
圖顯示有心律不整的現象,超音波照到一處疑似心瓣膜閉鎖不全的樣子,醫生
當下決定馬上住入病嬰室開始觀察一個星期,天啊!不願意都不行,連跟老婆
商量一下的餘地都沒有,可是觀察後的結果是完全正常!一星期過後就放小兒
回去了。
不過後來就持續要回榮總複診,一直到現在四歲多了,還得半年回去一次。去
年還做過一次24小時的心電圖,不過所有的檢查都正常,只不過醫生不放心,
所以這樣的複診大概要到小孩上小學時才會結束吧。
我跟各位大大報告一下最近的身體狀況:
5/29回榮總做複診,我告訴醫師說:「從5/1複診以來,就遵照醫生指示按時吃藥。前兩、三週發生不整脈的頻率仍然很高,而且伴隨著胸悶,有時還會出現血管短暫抖動的情況。直到這一週發生不整脈的頻率似乎有降低的趨勢,胸悶也和緩許多。」
醫生隨即幫我診脈,發現當時的狀況似乎有所改善,他要我繼續再服用調整過的藥物,並把下一次預約的時間延長至兩個月後。醫師吩咐我倘若有不舒服症狀時,可以立即預約掛號,不必等到兩個月後的回診日。另外,他又告訴我:「這樣情況“可能”不是心律不整問題,“可能”是心臟不正常放電。」我不太瞭解醫生的意思,亂放電?!
這一次回診他也沒有跟我提到安裝支架的事情…。
目前不整脈的頻率已有減少的趨勢,但是一天之中仍會發生三、四次比較明顯的症狀,看來藥物治療沒有這麼快復原,希望發生頻繁的次數可以降低,至少要到忙的時候,意識感覺不到不整脈的程度。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