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快要四十了!大家平常都怎麼保養身體?


一切隨風去 wrote:
腎虛分陽虛和陰虛

腎陽虛使用八味地黃丸
腎陰虛使用六味地黃丸
幾霸昏

valen-hsu wrote:
腎陽虛使用八味地黃丸...(恕刪)


這我知道,我是說不要不清楚人家的情況就亂開藥。

吃藥也還要看是否有禁忌。

原來我爸有些東西是不吃的,
比如說豆干豆腐,因為容易壞,所以他覺得裡面應該都會有防腐劑

還有哪些東西有防腐劑要少吃的?
人到中年的養生之道

常言「人過四十天過午」,這是說年逾四十歲的人,各臟腑組織的結構和功能由旺盛轉入衰退,人體的健康狀態猶如午後的太陽,一步步開始下滑。各種自然退化性疾病、慢性疾病從這個年齡開始多發,特別是心肌細胞脂褐素開始沉着,心肌纖維逐年增生而肥厚,血輸出量卻逐年減少,心臟周圍的血管漸漸硬化,動脈血管痙攣,管腔變窄,導致心、腦、腎、眼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減少,引發各種心腦血管病變。

四十歲以後,有的人常常感到體力大大減退,頭昏腦脹、注意力不能集中、頭痛、疲累、肌肉酸痛、煩躁失眠、胸悶、心悸氣短,肥胖等等,各種慢性病痛愈來愈多,愈來愈重。

資料顯示,三十至五十歲的白領體檢者,只有25%基本達到健康標準;75%處於亞健康狀態,其中25%的人還有血壓偏高、脂肪肝、高脂血症。

身負重任積勞成疾

四十歲左右的人在公司往往身負重任,更有一些追求盡善盡美的人,額外再給自己施加壓力,工作時間每周長達七十小時以上,工作之外則是無休止的應酬。由於長期疲勞、壓力過大,精神緊張、缺少運動,飲食不能科學合理,大量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性和不規律的生活方式,日積月累已經積勞成疾。

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也顯示,全球約有35%的人處於非健康狀態,而在這個「亞健康」人群中,四十歲左右的男性所佔的比例高達75%。

就人的生長規律而言,四十歲是身體健康改變的一個轉折點,年過四十的人就像一台運轉已久的機器,常常會出現一些小毛病,需要保養維修。如果四十歲以後,對自己的健康狀況還是不予重視,隨意透支建康,一味忙於工作,對於身體出現的一些不舒服現象不調理,較輕的病痛也不及時治療,任其發展,到了老年將會疾病纏身。

四十歲左右是調理身體的最關鍵時期,中年人雖然臟腑氣血有些失調,臟腑功能有所減退,健康狀態一般還不會太差,及時調理則能較快恢復,預防疾病叢生。握住中年這個調理身體的最佳時機,不僅利在眼前,積攢健康財富,預防疾病的發生。而且功德長遠,能避免慢性疾病的發生,到了老年仍能保持身體健康,生活質素大大提高。

中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維護身體健康非常重要,做到生活起居有規律,膳食科學合理,適度運動,情緒保持穩定,睡眠充足。並根據自己體質狀態,適當調理身體,以保持臟腑氣血的旺盛。人到中年還要多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每一至二年最好體檢一次,以及時發現疾病的隱患,對於身體出現的各種不舒服或反常,要及時調理治療,防止小病日積月累,釀成大病。

注重調理延緩衰老

臟腑衰退是一個漫長而漸變的過程,注重調理則能延緩衰老,保持健康狀態。中醫認為,人體健康與臟腑氣血有密切關係,氣血的生成有賴於臟腑的生化功能,而臟腑也須氣血滋潤,才能暢通調和。

各種慢性疾病是氣血失和,循行受阻,導致臟腑功能紊亂,最終將形成氣滯血瘀,痰濕凝滯等病理產物滯留體內,而引發各種慢性疾病叢生。

台灣地區中年人的體質大多是氣虛血瘀,脾虛濕盛,這種體質較容易患膽固醇偏高、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胃腸功能紊亂、痛風等疾病。四十歲左右的人應該根據自身體質狀況,適當選擇益氣行血、健脾祛濕的保健湯水,及時調補身體,糾正自己的不良體質,避免疾病的發生。
右歸丸:
本方增強內分泌功能,強心。用於性機能減退、精子缺乏症、男子不孕、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哮喘、支氣管炎、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腰痛、老衰。
還少丹:
本方能大補心、腎、脾、胃四經虛損,而偏於腎陽虛者。方中巴戟天、肉蓯蓉、杜仲、牛膝、楮實子、補腎助陽、強筋壯骨;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故用熟地、山藥滋陰益腎;並用茯苓、大棗、小茴香溫胃健脾,使先天後天俱補;再用遠志、五味子、菖蒲交通心腎,安神定志;山茱萸固腎澀精。諸藥合用、陰陽俱補、養心安神、健運脾胃、使補而不膩,久服能延年益壽,去老還少故得方名。

要使用請先找合格中醫師了解了解 確認體質是否合宜

多運動然後可以開始吃些東西保養了~
像是蜆精之類的~挑大品牌的喝~身邊蠻多人是喝白蘭氏蜆精的~
說口感比較不腥不重~還蠻順口的~可以試試看~主要就是保養身體囉~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