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癡 wrote:
我覺的清海高原的乾燥...(恕刪)
DOPODO wrote:
改善男性功能,B+鋅有效,瑪卡沒用,誇大過度,找不到sci 或ssci科學實證.
瑪卡有用,但是要吃足劑量,有科學證實。
科學證據的劑量都在一天要吃1.5~3克之間,所以吃2克會有效果,只吃1克的作用不會很明顯。
附上瑪卡提升性功能的人體實驗科學文獻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2472620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8801111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781622
鋅(化學合成鋅、南瓜子或牡蠣)可以提高睪固酮含量(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6648789),所以可以提升性慾,但是這跟所謂的更硬更猛無關,性慾跟性功能是兩回事。
鋅主要是能提高精子質量,所以對於生育會有幫助;但也就是說補充鋅可以增加性慾跟幫忙你讓別人懷孕,但是這跟壯陽是不同的意思。
至於B群,連抗疲勞的科學證據都很薄弱了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158866),更別說對性功能是完全沒幫助。
==================================================
食品成分中,除了瑪卡以外,普遍有被炒作成跟壯陽有關的成分很多,這邊就科學根據來分析:
精胺酸:一天要吃2克以上,1克只能說是最基礎,大部分的實驗數據都在每天吃2~6克之間。
精胺酸是胺基酸的一種,可以在體內被合成一氧化氮,實驗數據顯示吃精胺酸可以增進血流(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9809945) 以及可以提高體內一氧化氮濃度(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9809945, http://jap.physiology.org/content/early/2010/08/19/japplphysiol.00503.2010.abstract),一氧化氮跟勃起功能息息相關,威而鋼和犀利士的機制都是抑制一氧化氮合成的信號分子被分解。
人蔘:吃40 mg (毫克)就可以在體內偵測到,一般一天可以補充200~400 mg (0.2~0.4克);科學文獻顯示吃人蔘有助於勃起功能,要達最好的效果要吃到3克左右,但是人蔘非常貴,一般人大概也沒辦法這樣吃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234482,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6855773)。
東革阿里:主要是馬來西亞在流行,比較是傳統偏方,沒看到什麼很有力的科學證據 (台灣法規不能當食品販售)。
希臘草 (葫蘆巴籽):科學顯示可以提升性慾,一天吃0.6克左右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1312304)。
淫羊藿:有效,因為裡面含的Icarin有類似威而鋼的效果,但威而鋼大概比淫羊藿強80倍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6395327),這個在台灣的法規也不能當食品賣。
透納葉:最近被很多廠商炒作的墨西哥催情草,老鼠實驗顯示有些許類似春藥般提升性慾的效果(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501274),在天竺鼠實驗中有類似威而鋼的作用(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4692728),不過這個成分沒有比較明確的人體實驗來驗證人所需要吃的劑量,一般保健品大約是吃0.1~0.4克。
黃精:是傳統中藥材,台灣食品可用,前幾年新聞有報導有廠商動物實驗顯是老鼠吃了可以「一夜七次」;但是西方文獻沒有什麼強力的人體試驗可以支持。
育亨賓(yohimbe):對勃起功能有效果(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9649257),但是台灣不能當食品賣。
蛇床子:體外實驗對兔子的海綿體組織的血管有作用(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0799242),但是沒有做過體內的人體實驗來證實吃了真的有用。
管花肉蓯蓉:有篇泰國的科學研究顯示對勃起有幫助(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146455),但文獻只有一篇,西方沒有類似的研究。
韭菜籽、鹿茸、袋鼠精、鱉精、土龍都沒有科學根據,蟲草西方研究也比較少,查不太到什麼有力證據說是對壯陽有幫助
至於刺五加 (西伯利亞蔘)、紅景天、西洋蔘等都是廠家加不起人蔘而找類似又比較便宜的成份來替代
==================================================
「濃縮」二字的騙術
很多產品都說什麼幾倍濃縮的,其實都是騙人的。要濃縮,得先知道要濃縮什麼;舉例,一杯糖水,要濃縮取糖,去除了50%的水就是兩倍濃縮。天然保健食材,一般裡面的東西像多酚類的種類的非常多,根本不知道效性成分是什麼,所以一般的處理方式都是「水萃取」,也就是像煮中藥湯那樣,然後再把取出來的汁液冷凍噴乾成粉。
常看到店家吹說什麼5倍、10倍濃縮的,也沒說是在萃取什麼,都是隨便喊的。
更何況,台灣食品法規規範,一個食品能賣得本來就不能萃到多濃,真的把效性成分萃出來就變藥品了,法規上根本就不能賣。
那些說哪個廠家比較高級的也都是假的,其實看製造廠跟檢驗就知道有沒有保障了,有GMP/ISO的工廠做的,有驗過農藥重金屬的就可以放心了。
至於很多所謂的「高級」品牌......應該只有售價高級吧。
==================================================
最後說幾句,市面上產品很多,很多廠家都把東西賣很貴來賺錢。
保健品要吃到有效,就是要比吃下多少劑量。
一般一顆錠或是一顆膠囊都大約只有0.5克,還不到一小茶匙,食品吃那這樣的劑量會有效才有鬼。
除了葉黃素或維他命那些有限量的合成成分以外,一般天然的食品成分都要吃到不少才會有作用。
那種要消費者吃一、兩顆膠囊就說有效果的保健食品多半是騙錢的商品。
我是讀吃屎的生科,所以看得懂科學研究的報告文獻,這邊分享給大家一點分析。
我不是賣產品的,曾看過一篇類似的產品比較表,我去找來貼給大家參考,要不要買保健品,或要買什麼牌子就自己決定吧。
https://fbcdn-sphotos-e-a.akamaihd.net/hphotos-ak-xpa1/t31.0-8/12068984_194368254228825_5854142382920768825_o.png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