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感覺是!
你奶奶這種情況已經滿嚴重的了
真的救回來
同樣的事情還是會發生
畢竟86歲已經夠了
古老的習慣是過80歲是喜事
想想怎麼讓她好好的走吧!
雖然捨不得 但是這樣對他比較好!
小弟的奶奶也是暈迷之後送醫
進加護病房後 有休克 但是有做急救 電擊 氣切
但是還是分身乏術 之後看了很不捨
因為做電擊 她的胸口跟後背都有瘀青
只是讓他更難過而已!
過一個月 我外婆也進加護病房了!
但是改成放棄急救 送回鄉下老家讓他走!
不用讓他在走之前 又多痛苦一次!
1. 未知原因的感染(有懷疑是腦膜炎)=> 2. 造成敗血性休克=> 3. 引發呼吸衰竭 => 可能會拖很久要氣切
=> 3. 同時引發血糖控制差
所以引發出下列幾個問題
a. 要不要做脊髓液穿刺
=> 這是要做診斷用,因為腦和脊椎的神經系統有所謂的血腦屏障,會擋掉一些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進入腦內。因此若是這地方引起的感染,必需要選擇特定的抗生素才知道
=> 會不會很痛: 一定會痛的,但是在做穿刺前會先打局部麻醉減少疼痛,所以不一定真的會很痛。大部份病人都還是能做完檢查
b. 意識的判定
=> 一般來說在內科的加護病房醫師是用眼睛 口語回答問題和運動三個部份去評意識狀態。當然完整的意識評估很複雜,上述的方式能快速完成,且評估嚴重程度。而家屬也常常會誤認一些反射動作當做是病人有反應,所以這部份家屬常常會有誤解。
c. 氣切的部份
=> 老實說在短期拔不了管的狀況下,做氣切絕絕對對是對病人好的一個行為。我最常跟家屬舉的例子,就是我拿一個管子插在你嘴巴插3個星期,你嘴巴完全不能關,連咬都不能咬這管子,跟我在你脖子插一個管子讓你呼吸,嘴巴能張合,哪個比較恐怖?事實上是開氣切對病人幫助很大,不僅在心裡上能降低一個管子造成的恐懼,在呼吸上減少一段管子的長度也可以讓病人較好呼吸,而且也比較好抽痰。只是台灣人很不好的觀念就是覺得開氣切很不好,但在實務上開氣切對病人 對醫護人員 和對家屬都有好處....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