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測過人體連皮帶骨打成泥(是否帶消化管內容物?)測ph值的結果嗎?
或許納粹跟日本731部隊測過!? 但有人見過此資料嗎?
人體不同部份的酸鹼值都不同
膽汁pH值約為7.4
胰液pH值約為8.0
胃液pH值約為2.0
血液pH值為7.35-7.45
若以血液為人體酸鹼值的代表. 人體血液系統為一效能強大的酸鹼值(ph值)緩衝液,人體血液酸鹼值幾乎維持恆定,變化極微,不會因飲食而改變,因個體差異,但酸鹼值(ph值)都在 7.35-7.45之間.超過此一範圍為酸血症或鹼血症; >7.45為鹼血症(Alkalemia),<7.35為酸血症(Acidemia)對此兩病有興趣可google一下即知,正統西醫並無酸性體質&鹼性體質此一說法,翻遍國內外所有生理學,病理學,血液學,營養學教科書也找不到酸性體質& 鹼性體質的字眼.原因如上!
至於中醫因無化學元素,官能基,電位,ph值的觀念. 所以根本無酸性體質&鹼性體質的字眼.翻遍古今所有中藥典籍也絕對找不到酸性體質&鹼性體質的字眼及探討.
現在很多在講酸性體質&鹼性體質的人,不是未經正統西方生理學或中醫訓練, 就是掛著野雞學校學歷想圖利(賣書,賣水,賣器材,賣東西...)圖利的騙子,請大家千萬小心,花錢事小,傷身事大.
對於酸鹼體質之說最簡單的破解與駁斥:既然人體血液ph值都在7.35-7.45之間,酸性與鹼性體值的定義ph值區間各為何? 如何量測? 保證沒有人答得出來.....(7.35-7.45是弱鹼性, 何來酸性體質?)因為根本沒酸性體質&鹼性體質這回事!
此外,會有酸性鹼性食物這種誤導的觀念, 是在以前國小健康教育課本中提及酸性的柑橘類食物攝入體中後排出之殘渣為鹼性! 原文本是要表達腸胃道能改變食物的PH值, 但卻變成柑橘類食物是鹼性這種說法, 正常人糞便PH值為7~8, 主要因腸液之pH值約7~8 .
「食物的酸鹼﹐並不是憑口感」,人會覺得酸,是因為有有機酸R-COO-存在,可樂中並沒有有機酸,但是pH值達3~4,是因為裡面含有磷酸之故,人的舌頭感覺不出磷酸。科學上一般偵測的是H+,所以測出來pH值很低。
食物屬酸或鹼,也是以化學的方式來測定的。一般人所說檸檬是酸性,都是採阿瑞尼士酸鹼,以水溶液狀態進行測量, 所以檸檬是酸性。
但很多講食物分酸鹼性的說法, 其所說的食物的酸鹼性跟一般人的認知不同, 是用灰化法後進行量測的. 現在一些宣揚酸鹼性體質的網頁與資料中滿常見的.
此法在測定時, 乃將100克的食物燃燒成灰質(灰化)後溶於水中,再以酸(或鹼)來中和, 所需要的酸(或鹼)的毫升數,就稱為此食物的鹼(或酸)度. 為何要燃燒成灰質呢?其說法是為了要模擬食物在體內被消化的過程.(但這樣能模擬嗎? 此原始想法是來自於食物熱量的量測)其說法為:酸鹼食物是酸或鹼,並不是以吃起來的口感來決定的,也不是指食物在體外未經消化時的酸鹼度!而是看它進入人體,經消化、代謝後,會產生酸性或鹼性物質來決定.這往往跟食物所含的礦物質種類及多少有關。例如:一般來說:含硫、磷等礦物質較多的食物,呈現酸性;而含鉀、鈣、鎂較多的食物呈鹼性。 檸檬具有有機酸,在體外呈酸性,但進了體內被代謝成了鹼性;而醋所含的礦物質很少,所以幾乎是中性的。
「灰化法」在分析實驗中主要用來檢測動植物內所含的重金屬離子。尤其是砒霜(砷)、鉛、汞、磷等等, 灰化是去除樣品中有機物的步驟。
但是, 現並無證據顯示灰化法可模仿或重現等化人體消化過程, 此理論的論證非常薄弱。且幾無意義可言。
不過,可以保證檸檬(灰化法中檸檬為鹼性)不會中和胃酸, 且在胃部檸檬並不會代謝。有人喝醋喝到胃穿孔 ,檸檬原汁也一樣危險。
另外,光酸鹼定義在化學上常見的正規學說就有三種
阿瑞尼士酸鹼學說、布忍斯特及羅瑞酸鹼學說、路易士酸鹼學說。
一般人所說的指的是阿瑞尼士酸鹼,必須要有水溶性。
但是,以其他兩者的理論而言,不一定需要有水溶性。
一般人所說的,都是阿瑞尼士酸鹼,所以檸檬是酸性。
現在對於人體酸鹼性,完全沒有正規論文顯示有其因果性,請勿相信那些國外雜牌大學的野雞博士向您直接間接(通常從賣書開始)推銷商品的說詞,你可以調查一下那些博士學位,幾乎都是有錢就給你學位的野雞學校。
相信這些人拿大學程度的生理學及生物化學給他們考, 應該會不及格且會很低分.
一些醫師,營養師對酸鹼性體質的駁斥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5605&category=%E9%81%93%E8%81%BD%E4%B8%8D%E5%A1%97%E8%AA%AA
http://www.webhospital.org.tw/essay/essay.html?pid=5274&category=%B9D%C5%A5%A4%A3%B6%EE%BB%A1
計別情 wrote:
作者:陳俊旭博士
..........(恕刪)
基本上這個人從學歷到言論都有不少爭議...
先不談其他的, 光講食物啥酸鹼性的就有點ooxx了..
計別情 wrote:
有些知識來自於網路沒錯但自己要有分辨消化的能力並不全然都是謠言!!
..........(恕刪)
問題是您有多少專業背景知識可以判斷?
計別情 wrote:
另外糖與醣大不同,醣是我們一般說的碳水化合物也是我們身體必要的養分之一,進到身體裡的醣首先會進到肝臟以肝醣的形式儲存起來作為我們的能量!這位大大你好像把糖與醣混合混淆了吧!照你的說法那我們五谷雜糧都可以不要吃了直接把5匙糖到進嘴裡不就好了!上文提到的是不要糖而不是不要醣!
..........(恕刪)
眾所週知糖(蔗糖)是屬於醣類(saccharide)中的雙醣(D-葡萄醣與D-果醣各一所構成), 當然屬於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也因此蔗糖當然可以當為食物或能量來源. 這有啥好質疑或討論的空間嗎?
計別情 wrote:
認識的醫生????唔..我家好像有一位,大我幾歲,是專門教醫生的...怎麼了?..套句網路上的名言...認真我就輸了..........(恕刪)
教醫生? 教醫生啥? 理財還是運動?
"認真我就輸了"是要輸啥?
把提點指正謬誤的網友的熱心當啥了?
要不信自己去找幾本生物化學,醣類化學,營養學教科書看看....
想問的是閣下跟這位陳博士很熟嗎?怎麼說人家是國外野雞大學出來的呢?這樣不太好吧!那閣下又是哪個名牌大學出來的博士呢?
判斷好壞非要自己有專業的學術背景嗎?我們都知道反式脂肪不好,就必須都要很清楚的了解反式脂肪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化學式是什麼嗎?我可以用知識常識判斷吧!沒知識常識還可以看電視吧!我也不需要知道黃豆是怎麼種出來的,一般人只要知道無糖豆漿比有糖豆漿更健康就可以了.
我家的是臺大醫學院畢業,史丹福大學的醫學博士不知還入的閣下法眼否?現在在杜克大學做研究教醫學院的博士生!10月份他回來我再問問他有沒有誤人子弟嘿....
實在忍不住回嘴..有冒犯處還請見諒.來逛01是有趣不是來辯論的.就此打住吧閣下渴了嗎.別歪樓了喝杯無糖豆漿吧..
buzzbee wrote:
提醒您:
身體非常珍貴,
不要靠傳言養生,
也不要靠謠言立命!
有問題時,到家醫科掛個號,
花不了多少錢,
至少是較有公信力的醫師給的建議。
至於其他人的話,聽聽就好,別當真!...
醫生花了多少時間學營養與相關代謝?
你發燒嘔吐會去找營養師嗎?為何營養的問題要找醫師問?堅持找外行人也是不珍惜生命的行為!
以台灣醫療體系,不做改善,醫生也不見得可靠:國民大會:醫療採購爛到根
計別情 wrote:
古歌大神說約翰霍普金...(恕刪)
不過古歌大神上也有Cancer Update Email -- It's a Hoax!
的嚴正聲明
http://www.hopkinsmedicine.org/kimmel_cancer_center/news_events/featured/cancer_update_email_it_is_a_hoax.html
http://www.hopkinsmedicine.org/news/media/releases/Email_Hoax_Regarding_Cancer
是要相信誰的...
不過我還是會喝無糖豆漿...

華人很喜歡講大話,喜歡講空話,喜歡講假話,喜歡講謊話,更喜歡講毒話
Lisa_Hsu wrote:
醫生花了多少時間學營養與相關代謝?
你發燒嘔吐會去找營養師嗎?為何營養的問題要找醫師問?堅持找外行人也是不珍惜生命的行為!
以台灣醫療體系,不做改善,醫生也不見得可靠:...(恕刪)
醫生學營養與相關代謝所花的時間絕對比你和營養師還多。
你若頭痛或腦部有問題也應該趕快去看醫生。
Lisa_Hsu wrote:
我喝甜飲料很容易頭昏頭痛,不會痛的那才是新聞,大家都在用啦!附近傳統市場有家賣豆花與紅豆湯的真的沒加,喝了完全不會頭痛,老闆常說他沒加防腐劑,買回去要立刻吃,不然很快就壞掉。那一家生意非常好,看來大家都識貨。
除非像我一樣能分得出來,不然甜食少吃為妙。
頭有問題就快去看醫生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