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健保藥費黑洞 每年達200億元 -- 黑洞在哪裡?就是醫院啊!


Ricetea wrote:
商業保險有病拒保,老...(恕刪)


感謝,所以健保應該是有降低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設計.
weinong.chang wrote:
但是長官或是家人來看病還要指定不想用學名藥....(恕刪)


講到這個,我學弟服務的一家中部地區很大的醫院,前一陣子發生了很扯的事。中風的病人常常要用一種血栓藥治療,哪家醫院就進了一個印度進口的學名藥,原因當然是利潤比原廠貨多的多。但是醫院還是有買原廠貨,給誰用呢? 因為心臟病人如果裝心臟塗藥支架,就也要用到這種藥,而原廠貨就是給這些病人用的。
各位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有這樣的差別待遇呢? 因為裝一隻心臟塗藥支架,病人都要自費五~六萬,很多人一次可能要裝到兩支,就超過十萬啦。這些可是醫院的重要收入,所以這些人不能得罪的,所以就可以用歐洲進口的原廠貨。
結果好像有中風病人因為改用了學名藥,就又中風了! 差點就被病人告,所以醫院又換回原廠貨。

ppt18360 wrote:
第一,藥價差的存在會改變原廠藥與學名藥的市場採購相對價格,使原廠藥在藥品市場的競爭中居於劣勢,降
低藥廠引進或研發新藥的誘因,因而不利於生技製藥產業的發展與整體國民健康水準的提昇。...(恕刪)


這是欲加之罪

健保局為了消除無中生有的所謂「藥價黑洞」,所以拼命壓低健保藥價;消除藥價差就是要讓「健保給付價 - 醫院進價」趨近於零,方法不外乎拼命壓低藥價,不然就是成立全國統一的藥品中心,禁止醫院私下議價

以台灣的規模,其實是不太有本錢與原廠談殺低藥價,特別是尚在專利期保護的新藥;當原廠藥價低到一定程度之後,原廠利潤過低,貨是擔心引起其他國家的比價效應,自然會選擇離開台灣 ... 過低的藥價,最有利的是生產學名藥的台場,對於引進新藥或專利藥沒有任何益處

醫療界也一直不乏「衛署成立全國藥品中心,直接負責全國藥品流動」的聲音,為啥健保局或是衛生署一直裝聾作啞,因為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事,處在目前情勢下,有事沒事還可以用莫須有的「藥價黑洞」罵罵醫界

各醫院特別是私立醫院,為了降低成本一定會盡可能壓低進藥價錢,以公務員的議價能力來說,全國統一進價能有多大成果實所難料;萬一未能如預期的壓低進藥成本,結果壓縮其他醫療服務的預算當然更為可觀

ppt18360 wrote:
《論藥價差》
第二,藥價差也會改變藥品與其他非藥品醫療服務(例如手術)之間的相對價格,使藥品支出佔整體醫療支出比重提高,以及醫院利用藥品賺取利潤以補貼其他醫療服務損失的交叉補貼(以藥補醫)現象。...(恕刪)


這是詭辯,以果論因,再以因導果

一段時間前的新聞「健保藥價過低,藥局拒絕調劑處方藥貝樂客」;藥價差為負時,就連藥局都拒做賠本生意,更何況是醫院尤其是財團醫院;對於健保而言,每年的總額預算固定的情況下,高額藥價固然壓縮其他醫療服務的點值,但尚可以藥價差弭平其他醫療服務損失

如果是醫院殺低進藥成本下的零藥價差,對健保而言,只是把藥價的錢拿去補其它醫療服務,總額沒有變多;對醫院而言,只是把左手錢放到右手,不構成向藥廠殺價的誘因,有很大機會後續整體藥價上漲

萬一是進藥成本無法壓低的靈藥價差,不但藥品強烈壓縮其它醫療服務,醫院也沒有錢可以打平其它消耗大量資源的醫療服務,結果不是停止某些服務,就是最後撐不下去收場

ppt18360 wrote:
第三,藥價差改變了不同規模醫院之間藥品採購的相對價格,使小醫院在市場競爭中居於劣勢,進而促成台灣醫院日趨大型化的現象;而醫院規模愈大,獲取藥價差的市場力量愈強,形成藥價差問題的惡性循環。...(恕刪)


這大概是這篇裡面稍微持平的論點

本來大醫院就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只要健保藥價是用全國平均,就一定會有「大醫院可以賺取藥價差」的空間,可以討論如何使其更合理,但這是必要之惡;把一堆區域醫院倒閉的現象只歸諸於藥價差,未免失之偏頗;諸多中小型區域醫院倒閉,更大的原因在於健保制度的設計不良,說起來又是另外的長篇大論,大概會被指責離題吧

以市面上的罐裝咖啡來舉例,小七賣二十五,全聯賣二十,愛買可能只要十八,所以其中存在「咖啡價黑洞」,為了消除「咖啡價黑洞」不讓大賣場以此牟利,所以要規定全國罐裝咖啡只能賣十八元;健保普拿疼藥價不到一元,自己到藥局購買普拿疼,一盒十顆要價將近百元,這將近十倍的利潤也是藥價差,為了消除藥價差,以後要規定藥局的普拿疼一盒只能賣十元 ... 聽來荒謬,但就是這篇《論藥價差》鼓吹的主旨
小小的憂鬱 wrote:
對於健保而言,每年的總額預算固定的情況下,高額藥價固然壓縮其他醫療服務的點值,但尚可以藥價差弭平其他醫療服務損失

藥價差 = 健保價 - 醫院進價成本

因為這句話看來怪怪的,我想確認一下是否應該是這樣,多加醫院兩個字在其中。(健保是總額制 應該沒有損失可言)
這段文字是說「藥價差可以弭平(醫院)其他醫療服務損失」對嗎?
所以藥價差越大,對醫院越有利,把藥品換成便宜的藥或是向藥廠殺價,直接降低成本增加藥價差,這不就是誘因。
小小的憂鬱 wrote:
對醫院而言,只是把左手錢放到右手,不構成向藥廠殺價的誘因,有很大機會後續整體藥價上漲

依照「藥價差弭平其他醫療服務損失」的理由,我認為這有醫院向藥廠殺價的誘因。
反而對健保局而言,根本看不到醫院成本,不管醫院多開藥或少開藥因為總額的關係,對健保總額而言才是「把左手錢放到右手」。


小小的憂鬱 wrote:
以市面上的罐裝咖啡來舉例,小七賣二十五,全聯賣二十,愛買可能只要十八,所以其中存在「咖啡價黑洞」,為了消除「咖啡價黑洞」不讓大賣場以此牟利,所以要規定全國罐裝咖啡只能賣十八元;健保普拿疼藥價不到一元,自己到藥局購買普拿疼,一盒十顆要價將近百元,這將近十倍的利潤也是藥價差,為了消除藥價差,以後要規定藥局的普拿疼一盒只能賣十元 ... 聽來荒謬,但就是這篇《論藥價差》鼓吹的主旨


這個例子和健保藥價似乎不太一樣。
各賣場對於咖啡的進價不一樣,設定利潤不一樣,售價也不一樣。

藥品則不同,健保局算是最後的買家,因為藥費是由健保局支付,所以健保局規定支付的藥費是固定的。
雖然藥品是由藥商送到藥局或醫院然後交給病患,但是金流則是健保局交付給藥局或醫院,藥局或醫院在交付給藥商。也就是說健保局是藥品市場的最大買家,和一般的咖啡是由個人消費完全不同。


今天我們每個人喝咖啡都是政府支付,小七賣二十五,全聯賣二十,愛買可能只要十八,廠牌也有二三十種,人民可用身分證到各賣場每天領一罐咖啡,之後政府再依照民眾的簽單數量計算出金額付錢給賣場。
假如您是政府官員且在有限的金額預算下,應該如何支付這筆款項?


目前的制度其實是有問題的,假如不使用健保的制度,而用統一採購中心的制度來看看是否問題就可解決。
一樣是由政府支付喝咖啡,咖啡由政府採購,之後貼上政府咖啡的標籤免費送到各大賣場,每交出一罐給民眾就由政府付一點手續費(例如 成本價的 5%)。賣場中有貼政府咖啡的就是免費,每天可以領一罐。假如您是店長,您會希望自己的商店架上放滿了政府咖啡或是根本不放政府咖啡?
如果我是零售商,其他的商品利潤如果有超過5%,我才不會從政府單位進咖啡。
假如政府統籌採購的藥品分發給各藥局或醫院,當醫院可收取的手續費利潤很低,馬上就會關閉醫院內的藥局。或者醫院與藥局可以聯手不申領健保藥品,民眾領不到藥,就能夠利用這種狀況迫使健保局調整手續費比例。
假如您是負責採購全國藥品的人,被全國的醫界與藥界聯手封鎖,您應該如何處理這個狀況?
您能確保自己採購的藥品可以經過不是自己可控制的物流系統分送到病患手中嗎?




多讀書、讀好書、讀懂書
ppt18360 wrote:
藥價差 = 健保價 - 醫院進價成本

因為這句話看來怪怪的,我想確認一下是否應該是這樣,多加醫院兩個字在其中。

(健保是總額制 應該沒有損失可言) ...(恕刪)


只要進價與健保給付價不同就存在「藥價差」,有正有負,不只是醫院,藥廠、藥局都有藥價差

「藥價黑洞」是健保及仇醫人士虛擬出來抹黑醫界的名詞,結果一堆人抱著追打卻連定義都搞不清楚

開版文就是用這種莫須有的罪狀怪罪醫院,後續還有引用《論藥價差》來佐證的回文

ppt18360 wrote:
所以藥價差越大,對醫院越有利,把藥品換成便宜的藥或是向藥廠殺價,直接降低成本增加藥價差,這不就是誘因。

依照「藥價差弭平其他醫療服務損失」的理由,我認為這有醫院向藥廠殺價的誘因。
反而對健保局而言,根本看不到醫院成本,不管醫院多開藥或少開藥因為總額的關係,對健保總額而言才是「把左手錢放到右手」。 ...(恕刪)


自己提出《論藥價差》一文,提到的所有論點都是「藥價差會降低醫療服務的品質」,現在又說「藥價差可以提供醫院向藥廠殺價的誘因」;消除藥價黑洞就是要讓醫院賺不到藥價差,沒有誘因又要醫院全力向藥廠殺價 ... 話都給你說就好了,何必討論

麻煩要紮稻草人打,也搞清楚自己做出來的稻草人有啥意義,不然一巴掌打在自己臉上還蠻好笑的

ppt18360 wrote:
假如政府統籌採購的藥品分發給各藥局或醫院,當醫院可收取的手續費利潤很低,馬上就會關閉醫院內的藥局。或者醫院與藥局可以聯手不申領健保藥品,民眾領不到藥,就能夠利用這種狀況迫使健保局調整手續費比例。
假如您是負責採購全國藥品的人,被全國的醫界與藥界聯手封鎖,您應該如何處理這個狀況?
您能確保自己採購的藥品可以經過不是自己可控制的物流系統分送到病患手中嗎? ...(恕刪)


新聞「健保藥價過低,藥局拒絕調劑處方藥貝樂客」;健保普拿疼藥價不到一元,自己到藥局購買普拿疼,一盒十顆要價將近百元,這將近十倍的利潤也是藥價差 ... 這麼大的「藥價黑洞」怎麼就不敢提;根據藥事法,藥品藥庫管理是藥界的權利以及義務,不需要藥界做不好的部分就拉醫界下水陪葬

消除藥價差最中的一個辦法就是「由衛生署成立全國藥品中心」,既然一直以「醫院因藥價黑洞賺取不當利益」批評醫界,就由國家統一的機關負責啟不美哉,進價成本等於健保給付價,藥價差立即歸零沒有藥價黑洞,至於後續好或不好就是衛署要承擔的部分;不要罵醫院一副義正嚴詞的聲音,談到承擔責任就推推拖拖
看多了這種廢文~~~~~~~~~~~~

怎麼討論都是死胡同~~~~~~~~~~~

醫療的賤價養出很多怪獸病人~~~~~~~~~~~~

試問..............到底是台灣人愛吃藥????還是醫師喜歡開藥????

誰是因,誰是果................................基本都搞不清楚還來發文.......

實在很囧!
小小的憂鬱 wrote:
自己提出《論藥價差》一文,提到的所有論點都是「藥價差會降低醫療服務的品質」,現在又說「藥價差可以提供醫院向藥廠殺價的誘因」;消除藥價黑洞就是要讓醫院賺不到藥價差,沒有誘因又要醫院全力向藥廠殺價

請參考23樓您自己的文章和24樓我的文章對照一下。
我是以您的說法為前提寫出這段文字,和原本的《論藥價差》一文無關。

因為看不太懂您的文句,我只是把您的資料重新整理之後反而可以推理出醫院還是有向藥廠殺價的誘因。
所以,我是提問,我有沒有誤會您的意見,為什麼我根據您的文字推論和您的結論不同。

小小的憂鬱 wrote:
「健保藥價過低,藥局拒絕調劑處方藥貝樂客」

關於貝樂克事件,我上網查了一下,發現兩家報紙報導的相差極大,不過藥局的藥價差都為負值。
轉載各報紙【高於健保價藥品】狀況與反應
蘋果日報的內容是藥師公會理事長提出的說明,賣一盒貝樂克賠 150元。(每盒藥價差 -150元)
聯合晚報卻說該事件的藥局宣稱「賣一盒貝樂克會虧損2000元」。(每盒藥價差 -2000元)
這個....成本也相差太多了....
我沒有認識人開藥局,實在無法判斷這個新聞事件中,藥局的真正進價成本,也無法判斷這些「負藥價差」的真實性如何。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來,賠錢或者是利潤不足,藥局就不會想賣健保藥。如果藥品由健保局統購,藥局幫健保局發藥,中間的手續成本如果太低的話藥局根本不想賺這些蠅頭小利,這會導致藥局退出健保特約。藥品統購的機制如果沒做好,所有的健保藥物都會出現和這個新聞一樣的狀況。那時候不是少數的幾項藥物會被拒售,而是所有的健保藥品都會被拒售。

小小的憂鬱 wrote:
消除藥價差最中的一個辦法就是「由衛生署成立全國藥品中心」,既然一直以「醫院因藥價黑洞賺取不當利益」批評醫界,就由國家統一的機關負責啟不美哉,進價成本等於健保給付價,藥價差立即歸零沒有藥價黑洞,至於後續好或不好就是衛署要承擔的部分;不要罵醫院一副義正嚴詞的聲音,談到承擔責任就推推拖拖

藥品中心是由醫界提出,還在《台灣醫界雜誌》中刊登過。
我已經舉了案例,這個方案有缺陷,小小的藥品中心主管要推動全國醫院與藥局的藥物銷售,是力有未逮,很容易被大家聯手抵制。您也沒有提出解決方案。

另外,對於民眾去醫院買藥這是個人消費的行為,和健保局的藥品支付不同,請參考我之前提到的咖啡案例。
前者是由個人支付,後者是由健保局支付,大量採購享有議價的優勢,一般消費就不一定了。
而且就是實施藥品中心,一般民眾去藥局消費,也還是一樣「普拿疼一盒十顆要價將近百元」。代表這個民眾自己消費的狀況,不論總額支付制或是全國藥品中心制都一樣會發生。

=============================================================
其實我有想到另一個方案,就是藥品基本費用+藥品自付額。
因為現在的病人去醫院看病一樣要支付部分負擔的費用,不如將這兩者整合。

健保局還是依照現況執行,只不過藥品給付的點數依照精算打折,醫院或藥局則可另外加上自付額,健保局需要明定自付額的上限。
例如:
藥品依照點數打五折(0.5元),病患自付額上限也依照點數五折(0.5元),也就是藥品每點健保局只付0.5元,病患自付額0~0.5元。
原本需要支付10點的藥品,病患從藥局領藥,藥局可以從健保局領到5元,可以從病患手中領到0~5元。這個自付額就是藥局或醫院自己可以調整的價格,這樣就具有市場機制。
也就是10點的藥品,最低價為5元,假如藥局不想賺錢只需向健保局領5元,最高價為10元藥局向健保局申領5元向病患收取自付額5元。
這樣50%的彈性自付額就有市場競爭的效果出來,10點的藥(健保局付5元),當病人可以買到2元、3元、4元或5元,可以選擇去售價2元的藥局購買。或是醫院或藥局可以提高其他服務,然後將藥價訂在5元,維持較好的藥品利潤。

多讀書、讀好書、讀懂書
Kelly Lam wrote:
健保藥費黑洞 每年達...(恕刪)


你的問題很好

我想問題不是這麼簡單就可解決

太多人在耗用資源

但沒有繳費的 是一堆
小小的憂鬱 wrote:
到底是台灣人愛吃藥????還是醫師喜歡開藥????
(恕刪)


就是醫師愛開有藥價差很高的藥!
我爺爺年紀很大了,一個月要看兩種病,心臟和老年神經,結果兩個醫生常常開重複的藥,像是
胃藥,抗焦慮的藥。我媽有時會陪去看診,也會提醒醫師家裡還有存糧,但是醫師還是照開,還說沒關係就留著。但是上個月,老年神經的醫師說,我阿公有失智的症狀,建議自費買愛憶欣Aricept,我媽就說少開重複的藥,是不是就可健保開愛憶欣Aricept,結果就招醫師白眼。
如果真的是遭白眼, 那我想這位醫師態度並不適合

但是接觸第一線久了會常常發現到一些誤會, 所以此種情形敝人不會馬上斷言
但是您母親的想法確實是好的

只是古云"民富而後知禮義"

只是也請你想想, 當一個醫院被醫師的底薪調到2萬這種可憐又可笑的數字
而一些合理的費用如指定費診察費全世界都在收卻被無良的民粹署長跟仇醫基金會硬拗封殺之後
他的醫療會不會受到這種體制影響?

講直接一點, 今天把醫界逼到非得窮途潦倒家破人亡當雷鋒才能算有醫德的話
很多人是寧可不這麼作的

舉例, 現今很多醫院根本不做顯微鏡斷肢接回手術的
為什麼? 因為要很高深技術嗎? 很貴的設備嗎? 都不是
而是健保的給付連材料費都不夠, 動不動還核刪
而且台灣的病人多半被媒體不良風氣影響, 得寸進丈, 機歪的人實在太多
如果你是醫師, 你願不願意半夜趕來醫院, 忙個老半天之後不但沒有收入還可能有一堆糾紛?
別說你願意幹, 太虛假了
所以連累很多其實很善良的病患他的斷肢就無法接回

再說您的狀況. 很多時候一些好的藥物雖然健保局他表面上有給付
但實際上的情形是只要有醫師敢開, 就幾乎都被核刪掉, 這種例子太多了
請你自費在少數醫療院所可能是為了收入, 但大多數則是直接的好意
因為太多藥物開了就核刪, 不開即便病人願意自費但也不准, 因為"理論上健保會給付"

很多時候社會大眾所遭受的體制的不幸其實是自己的行為所造的業障反過來影響的
最後, 祝您的家人都平安健康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