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version wrote:
我去罰站,
跟我期待的不同........................
但為何新聞常看到.......有人去買茶
結果進了警局??
李組長勒??你也過年去了嗎??
出來說明一下...
總不能每次案情不單純帶過.......
你那些不單純的案情........何時會破案??
01管理員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您客氣了 感謝您 很高興可以在此跟您結緣認識 另外也跟您分享一下 另一位朋友的問題
還請大家多指教 感恩!! 祝大家 新年快樂
~~ 茶葉中有分 手工採 以及 機器剪 其中有什麼分別呢 ? ~
依 外觀來說 當然是 手工採 比較完整 機器剪 則 參差不齊 但是手工採茶 確有 時間上的限制 因為懂茶的大家都知道 採茶 的話 當然是 採午茶 (中午時段) 的茶葉滋味最足~~
因此 如果要採中午這時段的茶的話 則需要許多的人力 而同一產茶時段又有許多區要採 採茶大審又那麼搶手 所以當然 要喝到好茶 這也是其中的成本之一 ~~
所以 取而代之的就是 由機器來採 機器的產值 是可抵 20個人力 但是由於 外觀被破壞 所以無法取的較高的經濟效能 因此機器多用在低海拔(300--500公尺高度)的產區 來使用
若以 同一產區 分別來泡 手工採 以及 機器採的茶 有什麼差別嗎?
手工採的話 茶湯的味道比較容易控制 釋放也比較均勻 但是機器採的 因為葉面有被切割 茶湯濃淡不容易控制 因此 機器採茶多使用在 較低價位的 茶品或是 茶包 來使用~
~ 品茶趣 爵有情 ~

pianovagrant wrote:
剛好之前小弟有寫過 先po給大家作依各參考 稍後再來補充哩~~
~ 台灣茶 vs. 越南茶 ~
上個禮拜 報章媒體又在披露大舉越南茶進口台灣 於是大夥兒又開始問你的是不是............ 給大家說各實例小故事 大約三年前小弟跟 許多茶行老闆在大賣商家那聊天 ! 剛好有朋友寄越南茶要給大賣試試 嘿嘿~ 終於有機會一試到底風行的越南茶長個什麼樣 一起來瞧瞧!
大賣剪開包裝紙盒 將茶緩緩倒出 賀!! 個個精神飽滿 喔!不是這樣形容 應該是粒粒結實飽滿 每一粒大小形狀都很完整大扮 嚴然是冠軍茶的製茶標準 大家看的是眼花撩亂 心裡暗中盤算 果然厲害!!
接著 等水燒滾開後 大賣拿出瓷碗 以及 湯匙 把茶撲滿碗底後 將熱水沖入 這時所有茶行老闆都將脖子伸的長長的 想要一聞這外來的和尚到底有幾把斤兩 等到大家都分的一杯熱騰騰的茶後 大賣再請大家一起喝 只見大家原本懷疑的臉色漸漸如喝入的茶一樣變沒了 小弟也趕緊喝了一口 歐! 這茶似乎難以入嚥 而且既苦又澀 頓時才明白大夥為何心中的大石放了下來 因為都深怕被越南茶打敗 沒了生意餬口
所以小弟心中也明白 越南茶即使進口過來 越南茶也不會因此變成台灣茶 茶很老實 最怕的恐怕是人不老實吧!~
...(恕刪)
恐怕是沒拿到好的越南茶..
沒辦法...
台灣人帶台灣的茶種,栽植,製茶技術去氣候土壤更棒的地方去生產...
如同當年福建的茶種散來台灣般...
值得樂觀以待?
pianovagrant wrote:
------------------------------------------------------------------------------------------------------------------
以價格與口感來簡單分類:
1000以下 : 熱泡後 香氣或是花香味會有 但耐泡度不足 約四 五泡
1000~1600 : 熱泡後 會有香氣以及各地方的口感 飲後也會有回甘的感覺~ 耐泡茶可至5~7泡
1800~2500 :熱泡後 茶香四溢 茶葉泡後 顏色應該要有鮮微綠色 回甘明顯 喉韻佳
2800~ 3200: 熱泡後 就是各山頭氣明顯囉 口感青黃感十足! 除了回甘 愈泡愈會有甜水味就是由甘轉甜茶葉鮮綠
3200以上: 熱泡後 軟水 口感清晰 喉運佳 茶葉像現摘般綠
5000以上 : 熱泡後 軟水 茶性清楚 味薄質清
...(恕刪)
呵這是零售價嗎?
hibitat wrote:
被小綠葉蟬(浮塵子)咬過的茶葉
大多標榜不使用農藥
因為一使用農藥的話
浮塵子早就死光光了
利用浮塵子咬茶葉以產生特殊口感的茶種
除了新竹峨嵋與北埔一帶出產的椪風茶
花蓮瑞穗的蜜香紅茶也屬此種茶
小弟最近喝的就是這號
不知pianovagrant大對此號茶的評價如何?
熱泡水溫約82~85度C
每泡時間約40~60秒
不知道這樣的水溫與時間是否正確?
小弟岳父大人就是在北埔作椪風茶的,還算小有名氣啦
每次回去都可以喝喝得獎的茶,不過都是自己留下來的樣本,因為得獎的沒多久很多老客戶就來搜刮光了...
至於那個水溫和時間,水溫的部份差不多,但是時間有時要因茶而異
不過我只會喝,確不太會泡.....
我自己通常大概第一泡抓個3~5分鐘,之後幾泡稍微短些~~
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zhaohua
相簿http://www.flickr.com/photos/zhaohua/sets/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