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helios1955 wrote:
賴宇凡沒有醫學背景,我沒那麼相信,但如果對你是有效,也維持得下去,
我覺得那對你就是好的方法。
我知道如果""完全不攝取""澱粉,也不吃藥,的確,你的血糖是會降低的。
只是問題在"""我能不能長久執行下去30年,我做得到嗎???那些食物要求我吃的了30年嗎??""
因為我正式吃藥前,有過3年掙扎,其實你的想法我懂。
在"我不想吃藥,吃藥是萬惡,我要靠自己控制"的前提下。
我吃過
1、健康食品(蘋果醋膠曩、武薛葉→功效有醫學文獻證實,但幫助有限,對我無效)
2、不吃澱粉(有用,但我補償性的去吃高油脂食物,而且我外食很難不吃澱粉類東西,
除非三餐自己準備,我也準備過一陣子,但我0上班都要累昏了,最好是有那閒工夫→無效方式)
3、用「糖尿病有救了』的飲食方法,作者是國外醫生,他的方法有發表醫學文獻,有實驗對照組,
主軸不是不吃澱粉,而是降低油脂攝取到非常低,所以幾乎等於不能吃肉,他的理論是油脂讓胰島素功能失效
其實也就是抗阻高的意思,他覺得一旦身體不攝取油脂,阻抗消失,胰島素就會發揮應有功能。
澱粉可吃,但也不能吃多,而且也是主推多吃豆類,透過豆類來。
(在當時不吃藥的前提下,血糖有降低,偶爾不錯,飯後我有量過140-160的,
但外食很難達到書中要求,豆類吃多又會脹氣,上班外食族做不到→無效方式)
4、只靠運動,飲食不管(當然也無效,而且當年我運動是1天捕魚,3天曬網,不像現在幾乎天天散步30分)
3年不吃藥,想靠別的方式控制,但血糖也沒好到哪,我悟出一個道理,
任何方法,只要你空腹血糖降到126以下,飯後8成都控制在180以下,
且可以維持30年實行,那對你來講就是好方法,恭喜你。
但如果做不到,就算別人試了多有效,對你都是錯誤的方法。
後來我的恐懼並不是吃藥,而是如果繼續這樣控制得時好時壞(壞大於好),
我的併發症風險簡直是可預見的(心血管疾病、中風、洗腎、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
等併發症那天來臨,我怪得了誰,不就是自己嗎?
所以去看醫生確診吃藥那天,我心裡是很清楚,
沒有第二條路了,都掙扎3年了,血糖沒多好過,什麼方法都試過,
快快吃藥,""""把血糖控制到併發症風險降低""",才是我想要的。
手邊剛好有資料,
我的糖化血素1年半來的變化是(藥都是一直加上去的,從增敏的,到刺激胰島素的):
確診時高到測不到→12→11.1→10.6→9.2→7.8→到上週的6.5。
(所以我掙扎個屁,掙扎的結果就是有3年我的血糖都是高到測不到,我現在只想罵我自己神經病,
我的器官跟醃了3年的蜜餞一樣,我看已經醃到有脆了)
現在6.5讓我內心踏實很多,而且因為去看診,等於每3個月就驗血確認一次身體情況,
醫生還順便管我的壞膽固醇、肝指數、尿糖、腎臟、血壓等,
而且每年的病變篩檢,還可以檢查我腳底和腿部的神經傳導,
以及我最擔心的視網膜病變(上班天天用電腦和下班手機族)
我真的內心安心安心很多。
其實之後我自己還想去外面的醫檢所,加驗血管健康度(彈性)和血管病變風險,
我家人有中風過,我極度恐懼血管疾病風險,中風失能,所以每次不想去運動時,我就想這風險,
然後我就乖乖去散步了
我對藥物的恐懼還是有,畢竟全台灣都有一個觀念就是,吃西藥吃久了,對身體會有副作用,
這觀念我也沒有少過,但我對併發症的恐懼卻消失了。
現階段我是選擇用藥物讓我的血糖達到控制標準→我做到了
我目前的飲食方式(可以澱粉、可以外食、偶爾可大餐)→對我來講實行方便,我可以實行30年沒問題
我的併發症風險降低→因為我糖化6.5
我的身體被妥善照顧→因為我三個月抽一次血,我每年做病變篩檢
我每天運動→因為我終於發現運動對我血糖控制太有幫助
我有目標→我要減肥,我想停藥
以上我的心路歷程
給大家參考
真的,適合自己、血糖確實下降,且能維持多年以上的就是好方法。
糖尿病患很容易在某一時刻,只相信某一種方法是唯一救贖,我懂那種感覺。
像我現在就只相信自己這套,但30年後,會不會對我身體有甚麼影響,我也不知道。
我只希望是好的結果,不要併發症~不要併發症~不要併發症。
這篇文章真的太經典..我不得不直接把這篇文章直接拉到第一頁第9樓 ..精華文章置頂區 NO.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