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體驗~ 啟動身體自癒能力(~101/05/04更新~養生減肥法,免費預約體驗!)


Lisa_Hsu wrote:
我們做企業系統軟體的...(恕刪)


其實我也很好奇如果西醫這樣都不算有了解人體的原始碼
那你崇尚的自然醫學原理或是中醫就有比較了解人體的原始碼嗎??
如果沒有..那憑什麼你會相信自然醫學呢?

再者..
藥物要上市要經過FDA認證的話可必須要有長期監控
甚至連上市後都必需要有post-marketing的monitor
像是凡帝亞會引起心臟方面死亡率增加還是每十幾萬人每幾年才會增加很少的個案..
中醫或是自然醫學有做過這麼嚴僅的監控過嗎??
如果這麼嚴格的管控你都不信了..
那你憑什麼相信來路不明的中藥(對..很多中藥的來源根本沒人知道)

Lisa_Hsu wrote:
就算拿出經典論文證據也沒用

我以前就遇過了,就扯說你提出的論文太舊了,有XX瑕疵等等,一定要他手上那些藥廠贊助的不知名論文才算數,正常新鮮食物偏食造成的問題,會被他說成食物有毒不能吃;他手頭上貨物有的明顯問題,就說無科學證據證明有此問題。很會講術語裝權威,內容全是胡扯。

很多就只是打口水戰

很容易看穿這種人,他手上的論文都是要你長期吃藥、健康食品、某大廠產品,先懷疑就對了,沒必要浪費時間跟他打口水戰
...(恕刪)


大嬸您總該知道sci paper是啥吧?
您提出來的可才是不知名的論文喔..

MARS戰神 wrote:
如果看倌不信大可自已拿體溫計一適,首先開始吃冰或吃寒涼食物體溫一定會下降,之後開始變冷,開始發抖,此時人的反應能力相對的變差許多, 這是我說的沒有錯,但是我並沒有說馬上體溫會下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句成語相信大家都聽過,體質也非一夕之間而有所變化,『寒、熱屬性並非物理性的寒與熱,若是物理性質的寒與熱,那加熱後就都是熱的哪來寒的,中草葯煮水之後也就沒有寒葯了!但!食物及中草葯屬性之寒、涼、平、溫、熱這仍是葯性及食物的屬性,而非物理的寒、熱。』

希望你能看得懂= ="


我看不懂.

如果你”並沒有說馬上體溫會下降”,請問我要甚麼時候拿體溫計一試?十年後麼?

你在叫不相信的人自已拿體溫計量的時候,理所當然就是指吃寒涼食物那個當下嘛,不然咧?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Lisa_Hsu wrote:
勸樓主為了版面整潔,可把惡意吵鬧的列入黑名單,這樣他們就無法在此發言了...(恕刪)


只要是跟大嬸妳意見不同,糾正或質疑你言論的會被歸類到"惡意吵鬧".
大嬸您的黑名單可能不太夠用喔..
只要您有發言幾乎一定被吐巢糾正, 您不累啊?
如果您能基於理性基於科學討論懂多少說多少講錯認錯怎會落得如此?

在pcdvd搞到被停權, 現換到這可不要又再來一次喔...

版主起碼至今在態度上很良好也願接受別人的意見並認錯刪改文章與說法
可比你高明太多了!
Krayt wrote:

關於肝臟排毒時間那個,也是版主第一次聽聞,各位屬於專業,那版主會吸收了解,

並且也已經刪除掉了,各位如此忿忿不平,不如統整一下,列出幾點希望版主

做的事情,如此版主比較好依照各位的意願去修改與修正。

還有幾位講話比較中肯的大大,版主聽了也很受惠,也希望這些大大繼續給予版主指導!

...(恕刪)


您的第二觀念"藥不治病"
可能需要刪除或大修改.
因為與事實明顯不符, 立論完全不成立.
前面我提的抗生素等例及他人提的胰島素等一大堆藥品都是明顯的反證.
明知如此, 您又完全沒法有任何合理的解釋
(事實就是如此, 要想答辯也難)?
您說該不該修正一下啊, 還是您根本不知從何修起? 又不捨不得刪掉?


看來您堅持您的說法不願修刪
且把我給黑了...(且還被檢舉刪文)
呵, 原來Krayt您還是喜歡一言堂
早講嘛. 還一副open mind的態度
浪費諸位專業人士的時間幫你挑錯修正.



本人寫的任何文章內容可不曾公布誰的個資過!
請您深入了解清楚.
該大大本名是其在01上自己公開寫明的.
其餘個資都是其個人公開網頁上公開寫明的!!!
本人連轉貼過來的動作都沒有! 而且任何人想要知道都可看地到.
何來的啥本人公布個資?? 有需要本人公布嗎?
用這藉口封口, 還真牽強地過份.



看來的態度是很明顯了, 不容專業人士質疑與糾正
版主您就自己慢慢玩吧..

大家都看地很明白了!!!!!


加藤老鵰 wrote:
1.中藥物性的寒熱與...(恕刪)


感謝雕兄的整理,我趁著午休來與您討論一下,希望可以解您疑問,如果有不合宜的地方,

請不要再砲轟版主,歡迎討論,或找您可以查詢相關資料,告知版主,教學相長!


中藥物性的寒熱與物理上的冷熱會互相影響麼?

基本上按照版主的理解,這跟物理上的寒熱不太同,是屬於屬性的,
老實說版主確實也很疑惑,古代人到底是怎麼去做食物的性味分析,而且分析得這麼精準,
於是版主查閱書籍之後,對一些常見的草物食物做了一些實體嘗試,
基本上古書記載,凡是寒涼的東西,多食必然傷及脾胃,版主脾胃本身不好,所以對此特別敏感,
並且對於長期看中醫吃中藥的結果,只要方子中放有寒涼藥物的,版主吃了脾胃都不太舒服,
會有脹氣的情況。

如果說寒熱是可以互相中和的,理論上,現行許多書籍記載都是可以的,
例如1:1的寒熱,可以造成中和,但是版主的看法是不行,
為什麼呢,有一次版主看中醫,強調我不要寒涼的藥,但是他堅持一定要加減,所以
下了,生薑10.5克,巴戟天7.0克、川芎7.0克、茯苓7.0克、白朮7.0克
甘草5.0克、菟絲子、7.0克、倒地蜈蚣10.5克。

大致上藥物是這幾種,幾乎都是溫熱的藥,但是只有一味倒地蜈蚣是寒涼的藥,
版主回家吃了,晚上還是一樣脹氣到睡不著,一直到版主停藥才改善,
並且不只一次,幾次看同一位醫生,他都堅持要加減,
最後是依照版主堅持,下了全都是熱藥,版主吃了才無異狀,
我曾問醫師為何如此,他也說不出來,只說我的身體比較敏感,可以感知藥物的變化。

由此經驗版主得知,如果說藥性是可以中和的,那這麼多味熱藥,怎麼壓不住一味涼藥,
因此版主"個人"認為藥物的中和性,應該不太可能成立。

但是之前版主說過,身體好的人、作息正常的人,寒涼食物的影響不大,但是一但身體虛寒的人
對寒涼食物就要特別注意。

有些朋友告訴我,水果用燉的,就不是寒性的了,譬如水梨,
以前張大千最愛吃冰糖燉梨加貝母,說是潤肺,有效沒效我不知道,總之是好吃


水果用燉之後就不是寒性?

確實版主知道某些中藥在知道如何炮製之後,是有可能改變他的屬性,
但這個版主就不了解,所以不便隨便亂答,
但是依照版主認知,光是水煮,不太可以能改變他的屬性,
因為很多藥材,如果你做水藥,也都是買回來用水滾,幾碗水煮成幾碗水,
那藥性還是涼,並不會因為水煮就改變!!

以上回覆與雕兄討論,如果版主所說有不足的地方,
歡迎您指導,並且互相交流增長!

感謝您!!!

Lisa_Hsu wrote:
我們做企業系統軟體的,很容易明白的一件事,就是網路上這些西醫誇口說自己懂,其實他們根本什麼都不知道,不然就不會有"試誤科學"說法

我們做大型系統,正在運作中的系統絕對不敢隨便上Patch(更新程式),因為太複雜了,每一家企業狀況都不一樣,所以一定說不知道,除非複製到測試區完整測試過,沒測就上鐵定出問題

反過來說,西醫看不懂人體程式碼(比企業軟體複雜千萬倍,簡單的都沒法說肯定答案,何況難的),也不測試(人無法複製一份測試),直接就拿正式區(病患本人)要求長期服藥,拍胸說沒問題(騙人),這本來就會出問題,西醫出問題推給疾病就行了,實在太輕鬆了

企業軟體也沒有在Patch甲公司測OK,就可直接在乙公司上的偽科學,因為每家公司就像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恕刪)


任何軟體上市銷售需要如藥品上市般需如此漫長的臨床試驗及審核嗎?
不用科班學位及國考證照也能做it, 但醫師,藥師,護理師,復健師,醫檢師等哪個不是科班學位加國考證照的?
差多了..
clws wrote:
你解釋得很清楚
給樓主的方向也很明確
總之是取樣和樣本數的問題
所以樓主發表的方式接近底下這種會比較好?

>>>

錯錯錯,剛好和我的想法相反哩,這裡不是學術網站,要求用這種方式發文既無必要也不合理,更重要的是,恐怕沒幾人想看,包括我.我只是試圖告訴你,如果照你原來的希望,把重點放在檢驗是否有效上,恐怕會難乎為繼,這是條死胡同,走不通,結果必然是信者恆信,疑者恆疑.

假使真的有討論的空間,勢必只能在理論上用心,比方說,版主的理論很清楚是以中醫為主,由其本人融會貫通並加入個人創見的東西,自然會有熟悉中醫的人去挑戰他一些非驢非馬的論述,至於他對於西醫部分的謬論更不用說,大概一般人都可以因為生活經驗興起疑問.討論的砲火集中在此處看來是個不得不然的趨勢,否則只剩下兩種反應:反對的人質疑其資格,贊同者諛詞滾滾---這還討論甚麼?


MARS戰神 wrote:
好笑至極,你是醫者嗎?

至少我民俗調理碰上的比你多!!!

瞭解嗎?
>>>


你在本欄以”伍引堂”(後來改名)之名發的第一篇文章,說:

"如果看倌不信大可自已拿體溫計一適,首先開始吃冰或吃寒涼食物體溫一定會下降,之後開始變冷,開始發抖,此時人的反應能力相對的變差許多"


我真的做了實驗,也立即回文提出疑問,之後還把同事抓來一起量體溫,完全沒發生你鐵口直斷的事,敢問你怎麼就這麼有把握別人不會實地操作驗證事實啊?

或者如果覺得橘子不夠涼,中午我再請同事吃生菜沙拉好了,我再量一次,你說的咩,”如果看倌不信大可自已拿體溫計一試”,我試了兩次了.


pop8989 wrote:
試問依你的智慧會不知道?還要人家拿出論證,拿出臨床實驗

若你想表達不同的意見和想法,大可提出相關的知識(不論中醫或西醫的觀點都可以

何必咄咄逼人,要別人拿出實驗數據,回答你的問題,回答不出來就攻擊對方,何必呢?
>>>

我沒有這樣要求他喔,請看上文.在之前的發文我甚至不曾就他的理論作評價,而是提出對寒溫的疑問,你是不是搞錯人了?


以上是被丟進垃圾桶的內容,刪除被檢舉”文不對題”的部分重發.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fisheries wrote:
您的第二觀念"藥不治...(恕刪)

自己由"上游"追起可能快一點...
http://www.hantang.com/chinese/ch_Articles/drug92.htm

加藤老鵰 wrote:
以上是被丟進垃圾桶的內容,刪除被檢舉”文不對題”的部分重發....(恕刪)

有完整版嗎
關於食物屬性對身體的影響,可以參考下列網站:

日常食物屬性


像是前面說的薑,薑肉性熱、薑皮性涼,如不去皮則性溫。


相信很多食物都有類似的情形。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