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0

呼吸中止症與陽壓呼吸器討論<第一頁注意事項必讀>


vtriplev wrote:
心血來潮 google.
私以為海外購機,可以購到及拿到,就算很lucky了, 似宜不要懸念想要拿到補助這件事.
.若真想海外購機,又想拿補助,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可能就是允許進口辦不出來.卡關而拿不到機器, 連帶也影響後續新同學想要購機所面臨可能拿不到機器的風險.(量變會產生質變).(恕刪)




你貼的資料,裏面都是寫明藥品,不是器材,而且是多是超量限制
我想cpap不是藥品吧!
每個人有自已的經濟條件,或許有人需要那筆輔助
大家分享經驗,能努力拿到是好事,可以減輕點經濟負擔,現在大環境的經濟真的不好
寄不進來可以帶進來,加一張機票或請朋友帶進來也比在台灣買便宜
我相信有需要的人會自行考量,要不要走海關通報,好用允許進口來申請輔助

大陸現在也看到不少陸製的cpap,這個東西需求大起來,競爭就會有
台灣代理廠商這種不合理的高價位,早晚會被逼退~~~
Jason1327 wrote:
你貼的資料,裏面都...(恕刪)


藥物,藥品,器材的差異,就去跟食藥署澄清吧 , 法律這樣訂 ,怎麼解釋不在你,也不在我. 看看有沒有學法律的網友來表達看法了.

我依稀看到哪一頁寫著,醫療器材是被當作藥物的[物],來看待


Jason1327 wrote:
大家分享經驗,能努力拿到是好事,可以減輕點經濟負擔,現在大環境的經濟真的不好
寄不進來可以帶進來,加一張機票或請朋友帶進來也比在台灣買便宜
我相信有需要的人會自行考量,要不要走海關通報,好用允許進口來申請輔助...(恕刪)


你講的我都同意, 只是我們自己也總得了解會不會有風險, 尤其是託朋友幫忙帶貨的時候
有些風險可以自己冒 , 卻不能叫朋友替你冒, 我們多了解些規定,總是好的.

vtriplev wrote:
藥物,藥品,器材的差...(恕刪)



那我在國外買個血壓計,也是違法的嗎 ? 哇,昨天回國剛買一台也~~~

分享的文章和資訊是好事,但不要老帶一堆觀念導向連結比較好

一下要人別比較國內外價格,一下要人斷了請輔助的念頭,一下又要人小心帶機器或寄機器觸法
嗯,大約可以感覺到你的意思了~~~


Jason1327 wrote:
那我在國外買個血壓...分享的文章和資訊是好事,但不要老帶一堆觀念導向連結比較好(恕刪)


何謂觀念導向? 自認發言持平 , 所以我能理解你的不舒服, 但我不懂你想表達什麼.

至於血壓計是不是被藥事法規範的醫療器材,還請您查詢後告知大家.


vtriplev wrote:
你講的我都同意, 只.
有些風險可以自己冒 , 卻不能叫朋友替你冒, 我們多了解些規定,總是好的...(恕刪)


有必要把風險硬是放大來看嗎? 還刻意說的好像我叫朋友去冒險觸法一樣
台灣的海關是很有人情味的,自已心中一把尺,帶進來不是要販售圖利

還有自已帶的風險,接近零,請你不要用放大鏡來看
我已帶進帶出多次,台灣的大陸的海關也都打開看過了,問都沒問就過去了
因為他們相信你帶一台是自用
很多事情,是有方便之門的,不用刻意自我拿硬性的規定把門給堵死

vtriplev wrote:
何謂觀念導向? 自...(恕刪)



我當然是希望你是好意提醒,這裏是大家相互分享討論的地方
沒需要貼一堆規定文章,來強烈表達你的意思
有沒有持平,相信大家會自已評斷
潛水那麼久了,註冊上來發一堆連結勸人,也真辛苦你了

個人的意見就說到這裏了~~~
你喜歡貼就自便吧~~~
其實各位說的都沒錯~ 一般民眾只要從國外進口屬於"醫療器材"的東西,應該都需要向衛福部 食品藥物管理署申請 "自用醫療器材許可"。 如何認定是醫療器材呢? 大家可以依照稅則去看 只要有"輸入規定代號說明504"這條,就屬於醫療器材。包含 血壓 血氧機 體脂計都是... 我們國家修法的效率之差大家不是不知道。這些可能在20年前真的是醫院等級才會有的功能,現在都已經整合到電子錶裡面了... 會有民怨是因為國家修法的速度之差...

在跟食品藥物管理署的人周旋的過程也發現到它們的作業流程有很明顯的瑕疵。 大家知道台灣入關有個 違禁品主動申報區吧。依照規定 對於醫療器材 應該 "先"申請自用許可後,才可從國外自行攜入時 主動申報。 請大家再回去看 食藥署的申請單裡面要有 "海關提領單" 我打去國貿局海關問,海關提領單號碼 其實就是貨物物流號碼。 也就是說是包裹號碼,自行攜入是不會有包裹號碼的。 所以~ 對於自行攜入醫療器材這條 其實根本行不通。 食藥署的人會一直撞牆跟你要海關提領單, 海關會要你先跟食藥署申請個人自用許可後才可自行攜入。 所以對於醫療器材自行攜入這部分,其實有很大的流程瑕疵。

然後再看到 廠商人員就在醫生旁邊的那副吃定你的嘴臉... 講出那些話... 我實在是知道甚麼叫做制度殺人。任人魚肉的感覺。
連開證明都需要靠關係才能拿到"標準合格"的文件。 會有民怨,大家會轉彎想存僥倖,似乎有所其因。

總之 因為申請補助國外進口呼吸器這件事情,我想要照正常流程,打過N通電話,從地方衛生署 到 國貿局 海關 食藥署 不同階層,到醫院不知道幾趟,浪費多少時間還沒處理完。甚至還有承辦人員叫我直接花2000申請 訴願.. 最後似乎只能"靠關係"? 我真的覺得這棟樓的討論不為過。 當然 正確的流程還是要讓大家知道,以免以訛傳訛。 至於風險就自負吧。
Jason1327 wrote:
你貼的資料,裏面都...(恕刪)
Jason1327 wrote:
我當然是希望你是好...(恕刪)


那就提供本讓你參考自己思考的盲點 ,

大家討論是要求進步, 是要增進相關的常識, 而不是去質疑別人有沒有什麼企圖, 除非你是習大大

你的眼裡可能只有個人的權益 vs 國內廠商的利益 ,這種兩極間的線型思考, 但這中間可能還有其他配合參與的演員的想法是你沒看到的(醫生,基層承辦公務人員,海關人員等等),這些人是怎麼想的, 你可以試著以自己是當事人來角色扮演,來思考。本人曾經歷公務體系,很清楚公務科層人員的保守(反動)以及不要違反到法令的心態。(你想著別人很有人情味,這種人情味相對的可能是他擔著將來面對審計單位業務稽核挑毛病的風險,也得想到萬一遇到新來的不了解狀況的情形,不解人間人情).

本人可以很自在的說, 個人跟誰都沒有任何利益關係. 只不過看到一些網友發文在抱怨為何這些公務人員,醫生會去堅持一些有得沒得,大概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沒有去看看對造怎麼看問題.究竟法規是寫了什麼? 有沒有去了解法源依據? 就是法令卡人, 你能怪公務人員依法行政嗎? 以往的討論沒有一篇有明確聚焦國外購寄入或自行攜帶回國,關鍵是建立這部機器要進入申請補助時,如何在國家行政程序上建立合法地位。[準用]這張國家頒布的流程圖 , 圖尾寫著 [合法攜帶...回國]


通往地獄的道路是善意鋪成的, 本人先前好心提醒新同學相同價格如果要買S10 , 請買for Her (這應算是本人對這討論區的貢獻),也順便告訴新同學們,由於本人的好心,買的人變多了,造成通路的負擔, 所以,之後各位新同學去[堂口]買for Her, 可能就要負擔比一般版稍微高的價錢了(差700港元), 在此合先敘明. (先前買到的,算賺到),不過多花一點錢,買for Her還是比較划算及保險的. 多1個演算法, 就好像多了1台機器.
(參考)


謝謝Ritzen同學的補充說明,讓我們能更了解他們的SOP不完備的地方。

[食藥署的人會一直撞牆跟你要海關提領單, 海關會要你先跟食藥署申請個人自用許可後才可自行攜入。]....這就怪KP所講的凡事照SOP來, SOP,SOP 多少罪惡是假汝之名啊.

[食藥署的人會一直撞牆跟你要海關提領單, 海關會要你先跟食藥署申請個人自用許可後才可自行攜入。 所以對於醫療器材自行攜入這部分,其實有很大的流程瑕疵。]
從這裡是否可推論 , 自行攜帶回國要能進入程序 ,是要先跟食藥署辦好許可 , 再用這個許可於攜帶機器進關時報關 , 就會有海關提單嗎 ?

https://scontent-tpe1-1.xx.fbcdn.net/hphotos-xpf1/v/t1.0-9/13096213_1314624158553355_1531529101321286794_n.jpg?oh=844e6236c06b33ebaa7758f406806cbc&oe=57E309C6



vtriplev wrote:
共同觀點:台灣賣貴一些是合理的, 但不能接受的是貴到太離譜....(恕刪)


看了您的諸多發言,實在很難讓人相信您與國內這些賣貴的代理商無涉

給人一種司馬昭之心的感覺

這裡基本上算是自由的發言區,愛怎說是個人的自由

您覺得合理,我覺得不合理,各自表述囉

不可否認的是,最近政府審核國外購機補助的寬鬆度已大不如前了,後來的同學可能要有點心理準備

但就算沒有政府補助的2萬,花台票3萬跟國外買S10,還是狂勝花台票8~9萬跟國內代理商買,然後去申請2萬補助

結案~
新購Quest VR頭盔前用我的推介連結可領30鎂喔
  • 60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0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