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tyus wrote:
以下文章轉自PTT ...(恕刪)
你只是道出其中的一部份
總額給付=健保局給醫院的費用
小總額=限制醫院給付藥品的上限
也就是說假設
健保局給醫院的費用=100萬
藥品只給你30萬上限
如果藥品申報了40萬
但健保局給醫院的費用=100-(40-30)=90萬
因此醫院還要控制藥品數量之外
還得控制成本
台製的藥品與進口的藥品成份都一樣
但價格可能差30-200%
但效果真的沒差嗎
如果沒差進口的藥品早就在台灣市場消失了
健保局:成份一樣.效能也一樣
醫院如何生存
小醫院因採購量小
價格無法down
因此只好一家家的改為診所
大醫院得利的原因:
1.採購量大.價格下降
2.儘量採用學名藥
3.因採購價格有發票.為了不讓健保局知道.就衍生出折讓.讓表面價好看
4.自費品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