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痞 wrote:
我女友也有這種症狀已...(恕刪)
這個症頭要好靠吃藥很難,醫生的藥只能救急,止癢,自己的經驗是這樣啦。
下面是我的經驗
------------------
我以前毛病不是只有汗泡疹,同時還一併有其他的問題
汗泡疹+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玫瑰疹+過敏性鼻炎結膜炎+嘴角舌根口腔破洞(超痛,長期反覆性發作),
毛病真是多(沒仔細回想還真漏了不少)
去看醫生吃藥是很有效,可是有吃才有效,也有給我打那種什麼超怪的藥,
打下去效果幾天內就出來,幫助也很大。
不過日子一久又跑出來,只是沒之前那麼嚴重,的確是有幫助的。
那麼,後來怎麼好的?就不吃藥不擦藥,
自己翻中醫的書,看看書上怎麼說,怎麼做,書上說的作息方式
我就盡量照做、心境方面盡量照做,音樂補瀉,買CD回來聽、
穴位補瀉,自己用手指頭按,食物補瀉,就查查食物屬性,
自己配著吃,剛開始時是症狀不再嚴重,接著是症頭慢慢的一個一個不見了,
皮膚上就找不到那些奇怪的疹、鼻子也不再當氣象台…

我是認為這症頭,吃藥只能治標救急綏解症狀,病根要除得靠自己,加油囉!
------------------
能冒昧問一下你女友是純粹只有「汗泡疹」這一項,
有沒有其他那些阿里不答的,像是濕疹、過敏之類的?
------------------
另外,我也肯定那些幫助我的不管西醫還是中醫,他們確實是有療效的,由其是西醫,
可以說效果神速幫助很大,有需要還是要找醫生,自己也要下功夫除病根
tatsuju wrote:
想請教一下Wachi...(恕刪)
請問您是劉醫師本人嗎?
關於這個所謂的汗泡疹討論的話,我經驗把他區分1.上、表2.下、裏兩種方法進行處理。
概述如下:
1.上、表類的人
此法的原則即以汗法發其汗,運用各式汗法標準方劑(不是一般人認為的草藥)適當加減,按照當事人的證狀深淺,調整方劑類別與劑量,但要先排除病人有咽、淋、瘡、衄、血、汗、寒、尺脈遲和尺脈微等現象(關鍵字:麻黃九禁)。有前述九種現象的人就不屬於上、表類的汗法治療對象,要改用下、裏類。
補充:汗法藥劑要配合飲食協助發汗及補充養分(不是靠喝水)。
2.下、裏類的人
有這種疹的人我所看到的都有一定的虛證,講比較現代的講法就是免疫較差、有消化、婦女或腎功能方面功能性不良的居多,多數為女性,而這類人通常也不適合用汗法處理,或許一開始前兩三天用,但後來會改成利小便方式處理(不是用利尿劑,此利尿非彼利尿)。此外有咽、淋、瘡、衄、血、汗、寒、尺脈遲和尺脈微等現象的人,就直接考慮用此法進行處理。
不管是第一或二種方法都是治標,也就是可以很快緩解,但無法治本(一段時間還是會復發)。按照所看到的中西醫發表的文獻都指出他會不斷的復發,所以治標之後的治本才是主要的目的,但也是困難所在。
因為這類容易復發的人,多數生活不平衡所以造成生理出現此狀況,因此改變觀念、作息及飲食才能適當用藥調整,否則持續性的用藥補養,會對身體造成很大負擔。
最後是患部的復原,有些人長年患部潰爛,組織液流得到處都是,或是長期使用某些藥物,使得皮膚增厚變硬或脫皮等,會用中藥的皮膚藥膏進行修復,這部分大概兩三天效果就很明顯,一般而言一週左右會好的差不多。但是外用藥物不會一開始就使用,會先把體內的狀況處理到一定程度之後,才會進行修復患部工作。
這是我用的方法,有些中醫或同道用的方法可能不同,這就要多方詢問了。
bestwishes wrote:
我姊和我之前都有汗疱...偏方聽說是吃薏仁(恕刪)
每次稍微晚睡,或壓力大
汗疱疹就會一個個冒出來
個人不喜歡看西醫
感覺醫生對這樣的症狀就用個霉菌感染
隨便開個藥膏就把我打發了
後來就自己煮薏仁來吃
感覺有用
真的有比較不會再長
不過薏仁聽說比較涼
吃的話要適量
avexgroup wrote:
小弟罹患汗疱疹已經...(恕刪)
百元 搞定 汗疱疹
小水泡 紅癢 刺破後比較不癢 對吧
皮膚避免接觸紅花油白花油之類 會加重
如果人在外面很癢 可先用綠油精緩解
只要100圓 20分鐘馬上解除症狀
方法1.:人生黃藥水+棉花 如果兩腳嚴重紅癢 可在溫熱水桶中加入2~4罐黃藥水 浸泡20~30分鐘
(五顆星):在患處舖上棉花片薄薄就可以 滴上黃藥水 讓皮膚吸收 快乾燥後再一次
方法2.:如果家裡正好沒有黃藥水.那就用蛋白+棉花 擦拭騷癢部位 等待乾燥
方法3.:或是白醋+鹽巴浸泡 效果也非常好
平常少吃炸類.燥熱食物.忌冷飲.酒.減少清潔劑直接接觸皮膚.保持乾燥
以上是老媽偏方 個人試過有效
另外頭皮有毛囊炎的朋友.可天天使用某OO德國洗髮精.有效 在此就不打廣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