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自己的車,現在馬上去處理!
(引用內文:出處)
https://www.taisounds.com/news/content/90/200938 【深度報導】隔熱紙新政「打假球」 透光率標準偷換概念「看不見」交通安全 2025-07-14
【深度報導】隔熱紙新政「打假球」 透光率標準偷換概念「看不見」交通安全
2025-07-14 08:00 / 作者 洪敏隆
透光率低反應力變差 不規範等同放任酒駕
交通部稱訂定的隔熱紙透光率規範,宣稱是考慮我國屬副熱帶氣候,但《太報》記者查詢東南亞熱帶國家的官網或新聞報導,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及印尼等國,均規範車輛前擋玻璃的透光率要達到70%以上。上述部分國家訂定標準時也曾經遭遇業者或民眾反彈,例如馬來西亞汽車音響、配件及空調商協會曾要求政府將前擋放寬到60%,避免原本車輛前擋就72%透光率的車主無法買他們的隔熱紙,但該國政府並未妥協。

在澳洲,汽車及隔熱紙業者過去也一直遊說,希望將汽車透光率度降低到35%,澳洲交通部為此委託該國阿德雷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汽車安全研究中心做研究,這份報告也成為國際各國訂定汽車前擋總透光率70%的準則依據。報告指出透光度過低產生兩大影響:第一,駕駛對於車外動態的觀察能力降低,對於其他用路人造成潛在風險。第二,其他用路人無法透過車窗觀察駕駛情況,難以判讀駕駛行為。
韓國也曾爭吵放寬車窗透光率,當地《朝鮮日報》與(TV Chosun)幾年前也曾委託三星交通安全文化研究所實驗,分別以前擋窗透光率70%及32%的汽車,在時速60公里行駛時,當發現一輛車從右側小巷駛入主幹道時,踩下煞車後測量兩車之間剩餘的車距。各重複30次實驗結果,70%透光率車輛完全停止後與前車的平均距離是23公尺,32%與前車平均距離僅剩6公尺。
設計並監督本次實驗過程的三星交通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張澤永表示:「透光率為32%車輛駕駛者對突發狀況的應對能力,與喝了3、4杯燒酒的人差不多」。(韓國燒酒的酒精濃度介於16%到25%)。實驗結論是「如果不規範車窗透光率,等同於是在放縱酒駕」。

澳洲阿德雷德大學汽車安全研究中心實證,汽車前擋總透光率70%跟減半的清晰度有很大差距。畫面截自該項報告

澳洲阿德雷德大學汽車安全研究中心實證前側窗的總透光率70%跟減半的視野清晰度相差甚大。畫面截自該份報告
林美娜說,交通部訂定此指引政策,曾經委外做研究案,應該跟其他國家的調查一樣開誠布公,讓數據說話,到底為什麼其他國家可以達到隔熱又透光,台灣就做不到?甚至在指引中還沒有傳遞隔熱紙選擇的正確觀念,究竟是為了業者的庫存還是車商的建議,交通部應該要說清楚講明白。
透光率≠隔熱率 揭開隔熱紙的科學與誤區
「很多車主都以為隔熱紙透光率越低、隔熱效果越好,這其實是錯誤觀念。」販售隔熱紙的業者小莊告訴《太報》記者,太陽熱能主要是由3種不同波長的光線組成,包括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其中以紅外線為主要熱能來源,透光率高低不是隔熱效果的保證,民眾要挑選時,應該要看隔熱紙的「太陽能總隔熱率(TSER)」,才能知道隔熱紙阻擋多少的太陽總熱能進入車內,及隔熱紙本身吸熱後的功效。

小莊說,僅規範隔熱紙的透光率是「很瞎的事情」,他猜是因為車商銷售新車都把隔熱紙當作標配贈品,成本考量會以透光率低,但隔熱效果較差的產品送給消費者,這是交通部跟業者妥協的結果。他認為此指引最大問題是,政府非但沒有宣導正確的觀念,甚至助長隔熱紙「劣幣驅逐良幣」,呼籲應該針對不同的駕駛人,有義務提醒挑選更高標準的透光率隔熱紙,像前陣子大家在吵得沸沸揚揚的高齡駕駛,本身反應力較差,或者是視力較差的駕駛人,他都會建議挑選至少80%以上的透光率。
台北市今年推動「我看得見您,您看得見我」交通安全運動,其中有一項,在車輛方面的作法,就是建議隔熱紙要高透光率,台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就先把公務車前擋隔熱紙撕掉,並測得前後透光率數據是18%及78%,駕駛跟他說,明亮多了,下雨天也可以看得比以前清楚。開車起來比較有把握,比較沒有壓力。他在思考,買車的時候,隔熱紙好像是業務員的贈送品,如果不貼,針對隔熱可以換些什麼?

台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將其公務車隔熱紙撕掉,駕駛視野清晰度有很明顯提升。照片取自謝銘鴻臉書

台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撕掉公務座車隔熱紙前後的透光率。照片取自謝銘鴻臉書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