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到八年前我腳踝經常腫脹不適,發作時難以行走
嚴重時連腳背都明顯水腫積水
去了兩家醫院的兩個醫生,其中一家已先照過X光,MRI
但是除了一點碎骨之外,沒有發現足以引起我症狀的原因
醫師最後的意見是接受它(關節退化),或是用關節鏡來看
最後我當然是沒有接受它,想要解決
最後的最後,是偶然間發現腳踝角度與另一腳差異很大
這才發現是關節錯位了
猜想錯位導致關節內的軟組織經常受到壓迫而發炎
由於錯位時間太長,變形太多,腳踝無法一次回正
而且長時間下來軟組織發生物理性變化,像是肌腱長度已經不正確
所以無法提供支撐與穩定,腳踝關節難以固定
難怪之前到國術館推拿完也無法穩定下來
之後很有耐心,四年前開始,西(物理治療)中(推拿)並用一年多
這期間放棄運動強度,只做些簡單的運動去維持習慣
輔助護具也是在運動或疼痛時經常性帶穿戴
一方面是保護,一方面是固定
加上後來自己也知道該做那些復健動作,按摩方式
定期會用一點時間做正常運動來檢驗腳踝恢復程度
如果恢復不足,我會降低強度,
復健到腳踝恢復,再繼續
前年開始恢復運動
去年動作的還原度接近50%
今年約可達到原本70%
體能的部分,暫時還不是重點
如果不用上班,專心復健
應該會快很多

時間會這麼久是因為拖太久才找到病因
找到病因以前還是勉強單腳運動
我以為降低強度,延長間隔時間可以延緩
但結果還是導致其他部位代償,承受不必要的負荷
這些部位的肌肉長時間下來
似乎也反覆發炎,沾黏,導致僵硬不利運動
目前其實都是在處理腳踝以外的部分
以上,希望對樓主有點幫助
http://caf677.pixnet.net/blog
~新竹阿哲 wrote:
這半年來月里程從200km...(恕刪)
今天早上我也去看804骨科,醫生好像也是說半月的問題
X光今天照了,MRI要等到5月才有做,我也是左膝外內側會悶及不舒服
2/28到今天,之間我也去做了中醫針丩,情況也是好很多,但4/4去騎個東眼山又不舒服了
就上來看單車,就看到這一則順便也可以做參考
其實,一堆人怪說醫生講的不聽,樓主上網路來發問的這個問題很奇妙
樓主,也是想多發問意見及相關訊息,是人不都這樣嗎?
或者說醫生都不會有誤判之情形?畢竟會上來問問題的我們都不是專業人士。
多問問題是好的,總比後續開刀完白挨刀,在回到家中才在想為什麼當初做判斷時不謹慎一點
建議樓主先聽醫生的話,先休養一段時間,回復時間拉久一點再慢慢考慮後續該如何做
可當作笑話看待。
在01談的是心肺談的是迴轉,
話題本身沒有錯誤,
但對象錯了,
初新者、入門者、假日騎士,
真的有缺心肺嗎?
有正確良好的騎乘姿勢踩高迴轉嗎?
如果沒有肌肉的保護,
踩得越輕越快越容易受傷有想過嗎?
輕踩高迴轉沒有01大大們講的那麼簡單,
身體要有一定的素質,
核心要可以穩定軀體,
對踩踏產生阻抗才能穩定的高迴轉,
反而是稍微的重踩才比較適合初新者、入門者、假日騎士,
因為踏板的重量彌補了身體不足的阻抗,
腳踩踏時自然會徵招肌肉保護關節。
至於心肺只不過是運動耐受性不足而已,
多騎習慣了初新者、入門者、假日騎士真的不缺,
畢竟沒幾個人練車路線是在高海拔,
騎車的這些年,
除了氣喘發作外,
我真的沒有因為心肺不足騎不下去的,
頂多就降迴轉緩一下就好了,
我騎車都會口罩戴好戴滿,
每次騎都是腳好痠心好累人好廢。
兩天不同的踩法各都兩趟可比較穩定度:

爬坡踩踏齒比:大盤/42飛輪26.23 迴轉約80


爬坡踩踏齒比:大盤/32飛輪26.23 迴轉約100

高迴轉比較穩定但並不一定比較輕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