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半月板受損後還能繼續騎車嗎?

分享我個人的經驗,
我是內側半月板撕裂,開刀後又再度撕裂的狀況,
後來藉由騎車讓我重拾運動的樂趣,也恢復了下肢的肌力。

前提是要先去做出正確的診斷及必要的治療,
建議換一間醫院,找有運動醫學科、復健科的大型醫院再做診斷確認(至少要有超音波及磁振造影的儀器),
以及規劃適當的治療復健療程,沒有一定要立即手術處理(其實只有骨折大出血有一定需要立即手術的適應症,其他大部分都是選擇性的),
然後會造成不舒服的動作暫時先暫停,接受物理治療及肌力訓練一陣子後再逐步恢復。
以上。
~新竹阿哲
~新竹阿哲 樓主

看到您的回覆心安一些了,至少術後還有機會能繼續運動!

2022-04-14 17:42
有的毛病沒打開看不到
七到八年前我腳踝經常腫脹不適,發作時難以行走
嚴重時連腳背都明顯水腫積水
去了兩家醫院的兩個醫生,其中一家已先照過X光,MRI
但是除了一點碎骨之外,沒有發現足以引起我症狀的原因
醫師最後的意見是接受它(關節退化),或是用關節鏡來看

最後我當然是沒有接受它,想要解決
最後的最後,是偶然間發現腳踝角度與另一腳差異很大
這才發現是關節錯位了
猜想錯位導致關節內的軟組織經常受到壓迫而發炎
由於錯位時間太長,變形太多,腳踝無法一次回正
而且長時間下來軟組織發生物理性變化,像是肌腱長度已經不正確
所以無法提供支撐與穩定,腳踝關節難以固定
難怪之前到國術館推拿完也無法穩定下來

之後很有耐心,四年前開始,西(物理治療)中(推拿)並用一年多
這期間放棄運動強度,只做些簡單的運動去維持習慣
輔助護具也是在運動或疼痛時經常性帶穿戴
一方面是保護,一方面是固定
加上後來自己也知道該做那些復健動作,按摩方式
定期會用一點時間做正常運動來檢驗腳踝恢復程度
如果恢復不足,我會降低強度,
復健到腳踝恢復,再繼續
前年開始恢復運動
去年動作的還原度接近50%
今年約可達到原本70%
體能的部分,暫時還不是重點
如果不用上班,專心復健
應該會快很多

時間會這麼久是因為拖太久才找到病因
找到病因以前還是勉強單腳運動
我以為降低強度,延長間隔時間可以延緩
但結果還是導致其他部位代償,承受不必要的負荷
這些部位的肌肉長時間下來
似乎也反覆發炎,沾黏,導致僵硬不利運動
目前其實都是在處理腳踝以外的部分
以上,希望對樓主有點幫助
http://caf677.pixnet.net/blog
rucifer444

你可以嘗試增強腳底力量、放鬆腳背,拉伸後小腿,然後用比較鈍的湯匙輕輕刮腳踝腹肌的肌肉試看看。:)

2022-04-14 10:43
caf677

rucifer444 謝謝你的建議,腳踝附近的筋膜也是沾黏僵硬的,周遭的都處理過了,時間太久,到腳踝以上都有問題

2022-04-15 9:52
deleted
~新竹阿哲
~新竹阿哲 樓主

目前繼續多休息一陣子,之後會先換成普通踏板,減少扭腳拖卡的動作。

2022-04-14 17:40
~新竹阿哲 wrote:
這半年來月里程從200km...(恕刪)

騎車是興趣
不是博生死
沒有非一定要騎車的理由
休息一陣子不好嗎???
~新竹阿哲
~新竹阿哲 樓主

已經在休息了>< 畢竟人生還長,不想40歲就退化性關節炎阿

2022-04-14 17:32
放心,我左膝半月板破損,關節鏡治療才發現破損,而且手術過程修護,三天就可以出院,正常行走了,現在還是一樣在騎車,只是跳躍會覺得彈性,避震感覺跟以前比差了很多而以,其他都沒什麼差別。
有問題就快治療吧!
~新竹阿哲 wrote:
這半年來月里程從200km...(恕刪)

今天早上我也去看804骨科,醫生好像也是說半月的問題
X光今天照了,MRI要等到5月才有做,我也是左膝外內側會悶及不舒服
2/28到今天,之間我也去做了中醫針丩,情況也是好很多,但4/4去騎個東眼山又不舒服了
就上來看單車,就看到這一則順便也可以做參考

其實,一堆人怪說醫生講的不聽,樓主上網路來發問的這個問題很奇妙
樓主,也是想多發問意見及相關訊息,是人不都這樣嗎?
或者說醫生都不會有誤判之情形?畢竟會上來問問題的我們都不是專業人士。

多問問題是好的,總比後續開刀完白挨刀,在回到家中才在想為什麼當初做判斷時不謹慎一點
建議樓主先聽醫生的話,先休養一段時間,回復時間拉久一點再慢慢考慮後續該如何做
~新竹阿哲
~新竹阿哲 樓主

謝謝你的回覆,我是下周有約813的骨科,多幾間評估一下,我真的怕白挨刀,目前只能靜一靜了。

2022-04-14 17:34
泉水

聽說804的骨科還不錯,我昨天看的醫生剛好也是有騎車的

2022-04-15 8:12
最後不要了吧,膝蓋損傷很難補救,別再虐待它了
找找別的興趣吧,別再折磨自己的膝蓋了
以下言論僅個人想法,
可當作笑話看待。

在01談的是心肺談的是迴轉,
話題本身沒有錯誤,
但對象錯了,
初新者、入門者、假日騎士,
真的有缺心肺嗎?
有正確良好的騎乘姿勢踩高迴轉嗎?
如果沒有肌肉的保護,
踩得越輕越快越容易受傷有想過嗎?

輕踩高迴轉沒有01大大們講的那麼簡單,
身體要有一定的素質,
核心要可以穩定軀體,
對踩踏產生阻抗才能穩定的高迴轉,
反而是稍微的重踩才比較適合初新者、入門者、假日騎士,
因為踏板的重量彌補了身體不足的阻抗,
腳踩踏時自然會徵招肌肉保護關節。

至於心肺只不過是運動耐受性不足而已,
多騎習慣了初新者、入門者、假日騎士真的不缺,
畢竟沒幾個人練車路線是在高海拔,
騎車的這些年,
除了氣喘發作外,
我真的沒有因為心肺不足騎不下去的,
頂多就降迴轉緩一下就好了,
我騎車都會口罩戴好戴滿,
每次騎都是腳好痠心好累人好廢。

兩天不同的踩法各都兩趟可比較穩定度:

爬坡踩踏齒比:大盤/42飛輪26.23 迴轉約80



爬坡踩踏齒比:大盤/32飛輪26.23 迴轉約100

高迴轉比較穩定但並不一定比較輕鬆。
瘦的狠 wrote:
以下言論僅個人想法,(恕刪)


迴轉要先求順再求快 其實我的巡航均轉速也只從77-78進步到85

數字上沒差多少 但整體就順很多 自然省力很多

例如我去上飛輪課 看到班上舊學員 踩的歪七扭八的

上半身晃的很誇張 尤其是男性同學 連屁股都晃 這代表迴轉是不順的

反正團課老師也不會個別指導 所以下一期就不報名了

迴轉技巧有點像游泳技能 學上手了身體就不會忘記

即使我一陣子沒騎車打回原形 迴轉起來也是順的 只差心肺跟不上而已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