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都一樣,只是佛教稱禪、西方稱冥想、道教稱...打坐。
以道教的解釋就是自身空了,才能由大自然補充生命該有的東西。
而這些是人類本來就具備的能力,不止人類,其他動物也都會。
只是人"想太多"了,所以還要問別人該怎麼做,還能夠開班授課賺錢,,,。
有什麼好處呢?
正確來說是沒有好處,更正確來說是人類日常生活將精神、筋肉、血管繃的緊緊的,代謝能力降低。
而在冥想這段時間,恢復到本來該有的狀態。
以我自己,之前因工作高壓力,血壓高、肩緊酸、失眠,需要定期按摩整骨。
現在血壓降到正常,筋肉也比以前有彈性(不是軟是有彈性)。
也不需要特別排斥宗教,只是要選擇自己需要的。
而入門功幾乎都一樣,目的也一樣,就是讓自己能掌握自己的注意力、思考。(宗教叫心神)
(道家太極的說法是先鬆柔了才能鋼強)
杏仁核:
杏仁核劫持」最可怕的是莫名的暴怒、敵意。
杏仁核體積不大,但對情緒反應十分重要,尤其是恐懼。當動物個體遭遇傷害性刺激,大腦杏仁核的特定區域會「因為學會害怕」,從而產生恐懼的記憶。
前額葉皮質:
是主掌情緒的重要關鍵。早期的研究將此區塊也就是人腦最新演變的部份, 定義為專門整合社會情感,例如同情、羞愧與罪惡感。 由於中風或者其它原因而導致這部位大腦受傷的人,會導致其同理心,同情心以及罪惡感嚴重降低。
--------------
大致了解後,對於冥想我的理解是(冥想有多種方式,好處也不同,只說我粗淺的想法)
觀察情緒呼吸方面的
假設外界刺激進入大腦的途徑:
一個會進入杏仁核 (原始腦 速度比到前額葉更快,失控會暴怒說什麼都聽不進去)
一個會到前額葉皮質(後期腦,具有安撫情緒產生同情同理)
因此藉由練習~
觀呼吸,察覺情緒,觀察感覺,意識身體感覺
讓你的前額葉皮質神經元增多,變厚,就像肌肉一樣去鍛鍊
而情緒來了~也習慣了,去動用前額葉去安撫杏仁核的暴動
那平常就能做的,不一定只有靜坐
走路察覺身體的感覺也算
跟同事不爽快,1.深呼吸 2.觀察感覺 (平常不練習,不會形成反射動作去觀呼吸)
****冥想 應該是讓你的情緒更能安定,較能控制,受創後回復更快****
但~不是讓你的感覺感受變少,有可能你反而會更容易感受 "悲傷或快樂"
只是你的承受情緒的能力因為神經元增多而變強
藉由 "主動意識到感覺" 讓情緒由前額葉主導而非杏仁核挾持
當你不害怕錯過什麼,你就有拒絕一切的本錢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