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安寧病房,並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安寧.

joshwang wrote:
在美國如果醫療無效就直接放棄,曾經看過一位腦癌末期的病人8天活活餓死,不給任何藥物、食物、營養補充劑和水,只用棉花浸水後沾嘴唇。當初醫生估計4天就...想不到他生命力旺盛竟多活了8天才斷氣。

難怪看紀錄片說美國某些州已經安樂死合法化,預計活不超過半年並得到醫師認證的,可以買藥服用死亡
這樣子實在太悲慘了
Lisa_Hsu

美國安樂死只是花錢買瓶藥,耗費不多。傅達仁是因法律限制才花那麼多

2022-03-15 9:52
10203040

如果可以自己買  怕有心人士拿到手 亂害人

2022-03-18 13:35
長知識了....
感謝分享.
joshwang wrote:
在美國如果醫療無效就直接放棄,曾經看過一位腦癌末期的病人8天活活餓死,不給任何藥物、食物、營養補充劑和水,只用棉花浸水後沾嘴唇。當初醫生估計4天就...想不到他生命力旺盛竟多活了8天才斷氣。


安寧病人如果無法進食, 大概就會碰到類似的狀況
joshwang

水也不給...

2022-03-08 19:25
esniader

醫院不管制食物或水, 但已無法吞嚥, 怎麼讓病人喝水, 只能棉花浸水後沾嘴唇

2022-03-21 9:23
感同身受,經歷過照顧老人家後,真的要善待自己,有捨才有得,平安最好。
cchan wrote:
安寧病房是給臨終的人用的,不是給重病的人用的,一間大型醫院,裡面附設的安寧病房就幾間而已,裡面基本上不會有呼吸器等急救設備,最多就是醫生會開麻藥減低死亡前的痛楚。

臨終該怎麼定義?

院方同意讓病患轉至安寧病房,當然都是病情已到末期,繼續治療只是讓病患痛苦著
拖延時間.

安寧病房,顧名思義就是要讓病患,較少遭受痛苦的離去.

但人體很奇妙,停止治療,只打點滴及止痛藥之類...病患體內似乎有種韌性被激發,許
多患者屢次發病危通知,就是吊著一口氣,仿佛賭氣般,幾天,幾星期的硬撐著.




---------------------------------
1.
的確,安寧病房不會有急救設備.

但基本的醫療設備仍然存在,很多非致命因素的併發症,為讓病患舒適,依然得治療.

譬如:
進食困難,排泄困難,裝導尿管引起的尿道發炎,皮膚病,褥瘡,傷口感染...

尤其,嗎啡打多了,一堆類似排泄困難,肌無力的副作用.




2.
基本的維生措施,"除非家屬簽字拒絕使用",否則院方為避免醫療糾紛,一定會主動執行.
例如:供氧,鼻胃管灌食,吊點滴,止痛...

總不能讓病患不是因病而死,反而死於缺氧窒息,飢餓,疼痛...


供氧設備更是一定會有...床頭牆上接出來的"氧氣管",屬於被動輔助呼吸.
(輸氧量可調整,讓院方/家屬彼此不必為難)

強制讓病患呼吸的"氧氣機",與被動輔助的床頭氧氣管,倆者是不同概念.
joshwang wrote:
健保規定病患住院限28天其實並不奇葩,如果療程超過28天代表無效的醫療,只能先出院...

在美國如果醫療無效就直接放棄,曾經看過一位腦癌末期的病人8天活活餓死,不給任何藥物、食物、營養補充劑和水,只用棉花浸水後沾嘴唇。當初醫生估計4天就...想不到他生命力旺盛竟多活了8天才斷氣。

台灣以前的觀念就是不管如何都要搶救,但新觀念是沒救就不要浪費資源做無謂的搶救,但再怎麼樣也比美國好,至少不會讓人活活餓死。

安寧病房的患者多是藥石罔效,並不存在具有實際救治意義的療程.

上篇文有提及,在安寧病房進行治療的,都是些非致命因素的併發症,
目的純粹為讓病患減少痛苦,而非救命.


因此,只能住28天,似乎是健保為管控成本,而特別制訂的規則?

但家屬每28天就轉院到另一家醫院的安寧病房,這種人盡皆知的事,
健保局從沒阻止,讓這規定形同虛設.



------------------------------------------------
開篇的文中有提到,頗年長的癌末患者被斷水斷食.

據說輾轉幾家醫院的安寧病房,這次家屬終於崩潰,簽字斷水斷食.

活活餓死,是什麼感覺不得而知,但所看到的...

一開始還能說話,可起身坐床上,最初親戚來偷塞片小餅干也能自己
咀嚼吞下,後來漸漸不太能動,到只剩眼睛還睜著,最後幾天陷入昏迷
...整段過程大約撐了20天.



天天待在安寧病房,對此倒沒有什麼恐怖感.

主要是很快就會被迫習慣,隔幾天就得與屍共眠,吃飯睡覺...

院方處理這種事有其既定程序,會讓往生者繼續留在病房內,照規定監測
血壓心跳幾個小時,以確定死亡...(人死後幾小時,儀器上還會有波動)

尤其半夜過世,因為要等家屬到來...值班的醫生/殯葬業者也習慣拖到天亮
才處理,整套流程完成,已大約早上10點了.
三腳阿喵 wrote:
在寵物區聊起寵物臨終...(恕刪)


在youtobe 看的影片想不到好大出入。

加上老年化人口
三腳阿喵 wrote:
臨終該怎麼定義?院方...(恕刪)


你可能不清楚安寧病房的真正功能。

臨終就是快死的人,快死的人大部分都會希望回家死亡,所以台灣才有留一口氣回家的習俗。

我當兵時在醫院,常常看到救護車送已經斷氣的人回家,隨車人員在車上緩慢的壓著呼吸幫浦,直到送回家為止。

通常會簽署安寧醫療的人,都會規劃好自己的後事,家屬也有共識,而放棄急救和安寧醫療的簽署需要去衛生署指定的醫院簽署公證,才能預先在健保卡註記,這樣醫院才能遇到的時候做正確處理。

所以你問臨終該怎麼定義,在醫院醫生量生命指數就知道了。至於要不要急救插管送加護病房,就看患者有沒有簽署放棄急救及安寧醫療,如果沒有的話就會急救,直到急救失敗。
cchan wrote:
你可能不清楚安寧病房的真正功能。

我會反問:"臨終該怎麼定義?"

是因為你質疑,那些進了安寧病房,卻一直出於身體本能的掙扎,遲遲不肯
過世的病患,並不算臨終,只是重症.


進安寧病房,並不一定得事先簽署.

只需住院後,醫生判斷已藥石罔效,再用藥只是拖時間,就可以轉安寧病房.



這是你最初的發言:
cchan wrote:
安寧病房是給臨終的人用的,不是給重病的人用的






-------------------------
1.
大多數情況...沒救,並不等於病患短期內就會死亡.

通常情況是,經濟狀況能支撐的話:
病情稍穩定後,出院,過一陣子又病危,進加護病房,轉一般病房,
不斷循環.


2.
但是
裝上讓病患強制呼吸的氧氣機,或者必須持續施打藥用嗎啡...

許多上述這類情況,出院後,有些機構會怕扛責任,就拒絕收留.

或者願意收留,但費用會高昂到一般家庭負擔不起!

走投無路,唯一辦法只有轉安寧病房,不論還要撐多久,至少是
朝著終結循環的方向走.
三腳阿喵 wrote:
我會反問:"臨終該怎...(恕刪)

是是是,您說的是,

麻煩有空去安寧基金會查詢安寧病房的條款再來討論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