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0202 wrote:
口罩的確是保護不生病(恕刪)
那是因為當作麻醉或氣切時直接暴露濃度太高。
但是當一般必換戴口罩, 起碼降低他打噴嚏或是唾液程飛沫或是成氣膠機率。
能降低機率都還是要做。
但是因為醫療級呼吸器國內真的沒廠商,這是很大問題!
以2005左右估計的量 :
以下取自 吳清平 教授, 楊式興講師 推算:
台灣每年使用人工呼吸器的人數約20 萬人次,七天之內成功脫離約有 70%,
使用超過 21 天超過 10%,到 63 天還在使用者少於 3%,也就是每年約有 5000 人必須轉至 RCW 繼續使用人工呼吸器。而以2005 年北區健保局 RCW 的評鑑資料顯示26 家受訪的 RCW 醫院,共 2270 病人,一年的死亡率為 40.7%,成功脫離為10.1%,迴轉至醫學中心 ICU 有 17.1%,等於一年離開 RCW 的病人約有 70%。
因此全國 ICU 床數 x 呼吸器依賴床位比 = 6803 x 0.705 = 4799 (約 5000 爭議審議相關論述醫療爭議審議報導 系列 51 5人),離開率為 70%,預估床位需要為140%,約 7000 床, 4 - 5 年平穩。
你會很訝異平常需求就這樣多! 如果武漢需求增加, 這還真的會捉襟見肘!!!!
因為義大利對英國NIH提出建議,一項就是提早準備大量呼吸器。 國內醫師也呼籲 :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到,根據統計,國內有呼吸器設備的特殊病床計有1萬3000多床,以1至1.5倍乘數推估,認為國內呼吸器應有約2萬台。他說這些都是靠進口,呼籲政府及早盤點目前代理商在台的存貨,把呼吸器納入戰備資源。
工研院指出,急重症呼吸器生產掌握在歐美5家大廠手中。而國內生產急重症呼吸器廠商是0,有必要盤點一下做超前部署。』
macross_sato wrote:
台灣每年使用人工呼吸器的人數約20 萬人次,七天之內成功脫離約有 70%,
使用超過 21 天超過 10%,到 63 天還在使用者少於 3%,
也就是每年約有 5000 人必須轉至 RCW 繼續使用人工呼吸器。
而以2005 年北區健保局 RCW 的評鑑資料顯示26 家受訪的 RCW 醫院,共 2270 病人,一年的死亡率為 40.7%,成功脫離為10.1%,迴轉至醫學中心 ICU 有 17.1%,等於一年離開 RCW 的病人約有 70%。
親友老人家吸入性肺炎,急診時,戴上氧氣罩後, 血氧濃度仍只有 8x % 時, 醫生就說要 送加護病房,插管.
插管治療幾天後,呼吸穩定移除呼吸機, 但過了一周,又惡化,還是會氣喘, 又重新插管, 醫生這時就建議家屬要考慮 氣切!!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