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健保給付的藥是否就比較沒效?

程伯老師 wrote:
常年在大陸,然後每次...(恕刪)


不一定。

原廠藥物過了專利期就會出現非原廠的學名藥,也就是「主成份」相同,但是由其它藥廠做的。

理論上「主成份」相同一樣的劑量應該會有一樣的效果,BUT...製藥好像不是那麼簡單,除了還有其它溶解輔助劑、安定劑或賦形劑…有的沒的外,製藥的方法也不一定能和原廠一樣,於是療效和副作用就會有點差別。例如:普拿疼一顆要十幾塊,我醫院開的學名藥一顆健保價0.5元… (我自己吃0.5元的還是有效啦)

原則上,要能上市的藥都要通過一定的品質,有時也會拿學名藥和原廠藥做療效相等性分析,看看是不是有差很多,所以通過認證的藥基本上是可以吃的。大多的藥健保都有給付,同成份的原廠藥和學名藥也都有,(除非是被健保砍價太慘原廠退出台灣市場就沒有了)。所以如果要關心的話,應該不是藥是不是健保給付,而是醫院/診所進了什麼廠的藥。

BTW,個人感覺是話術啦,感冒大部份都會自己好,除非變嚴重引起細菌性肺炎得用抗生素/流感吃吃抗病毒藥,不然感冒藥物就是症狀治療而已,藥用的重一點你就感覺比較舒服(覺得比較快好?),但是副作用也可能比較大,就自己斟酌吧…
健保藥的CP值高,
也就是價格低、治病效果好。

健保局希望民眾「少上醫院」,因為每看診一次,健保局就多花錢,
但民眾有狀況,一定還是會上醫院。
所以為了省錢,健保局訂了一些用藥規定,
你只符合輕微程度,健保給付輕微藥。
你符合重症,健保給付較貴的藥。
如果你輕症要吃重症藥,就只好自費。

例如帶狀皰疹的抗病毒藥物,效果很好。
但以前健保給付規定限於長在頭頸部、生殖器周圍等部位,或免疫機能不全者、癌友、器官移植者,
後來才改為不限發生部位及病患族群。

回歸主題,
有些病,吃健保藥就很夠用了。
有些病,吃自費藥會更好。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