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我有強迫症.衍生新問題.淚求各位幫忙

是啊
panda說的真的很好

版主啊
其實你很明白自己的問題在哪裡
是吧
其實你已有慮病的行為
每個人多少會碰到一些低潮或心理方面的問題
也常會遇到身體上的病痛
這是無法避免的
尤其是上了年紀後
更要學習與病痛為伍

至於妳身體上或許有小毛病
應該無大問題
有時神經大條點
相信醫生
放寬心
找點其他的事情來做
每天快走或慢跑30分鐘以上
做作腹式呼吸

該看身心科就去看
看了就相信醫生
該吃的藥要吃
有好轉後再考慮來慢慢減藥
不要到處看醫生

相信你一定是沒問題的
加油
手機的信號是數位的,而且與腹部超音波使用的波段不同,所以不會互相干擾影響。
而且你也說過,醫生已經判讀過你的腹部超音波圖像兩次,如果真的有被干擾,就一定會發現。

你的問題是焦慮症引起的。身心的不協調會引起器官失常的嚴重性,這種傷害會遠比你想像中來的大。也就是,很多器官明明沒有問題,但卻可能因為緊張、壓力,最後引起內分泌失調。

最好的方法,就是肯定自己的身體,規律的運動。久了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健康的活著。
其實我也有強迫症

你這密密麻麻的文讓人看得很痛苦

但因為內容有點有趣 我不得不讓自己痛苦的逼自己看完

看完後 給你個建議

你說手機會不會影響超音波的結果

可以請你直接跟醫生討論比較快 畢竟這種事情沒有甚麼不好意思開口問的

說不定醫生會告訴你:會的!會影響的 可以給你更好的建議再安排一次檢查
我到底看了什麼 你是不是除了學歷不高還專門問鬼打槍的蠢問題
樓主沒工作好久了,
是否願意先來談談你是如何維持生活而還沒餓死嗎?



sshaq33tw wrote:
就因為強迫症間接影響而強迫讓自己檢查了數十次.感覺就像生了一個找不到原因的怪病.就是肚子老是感覺悶悶的怪毛病.心理的恐慌...

西醫有個壞習慣,就是找不出疾病原因時,就歸咎病人心理有問題,不肯坦白說自己找不到原因。看"誰來診斷"這節目發生過很多次了

最新研究顯示,腸道細菌失衡會引發心理疾病,不論中醫西醫都有這種說法。可以參考這本書我們只有10%是人類-認識主宰你健康與快樂的90%細菌

或許你該做腸道細菌移植,但國內似乎無此手術。常吃些活菌發酵食物,如泡菜、味增、優格之類的,也有助腸道細菌平衡。但要吃活菌,超市賣的多半消毒殺菌過無效,所以最好自製,或買傳統市場小販自製泡菜也可以

平日飲食多吃高纖蔬果,也有助於益生菌繁殖


還好.只是強迫症..如果是憂鬱症或躁鬱症..
那就比較棘手了.找專科醫生治療吧...

確實人生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歷史名人很都是躁鬱症及強迫症...
想太多了.不妨去看看宇宙的故事吧..
就會覺得人生太渺小了.不須想太多..
一切都有一個無法解釋的主宰著的宇宙之手..
說宇宙之神也可....

強迫症.特徵就是愛乾淨及拜神明.
強迫自己作有的沒的...
每天訓練手就去做些比較髒的家事吧....
也許強迫症.不藥而癒....
強迫症的症狀
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曾經有過

強迫症屬於焦慮症的一種
是一種與「不確定狀態」的鬥爭
例如洗手、檢查門是否上鎖、要求物品以特定方式擺放、懷疑自己某個器官出問題等等
如果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
就算是強迫症

舉個例子
有人走路經過一個電線桿
看到上面貼一張紅紙條
當時沒仔細看
但走過之後
會想要回頭去確認一下內容
結果忍住了

回到家以後
有一股衝動想要再回去那根電線桿確認內容
還是忍住了
最後一直忍忍忍
忍到凌晨4點鐘
終於忍不住了
摸黑跑去看那張紅紙條的內容

但是
回到家之後
又開始懷疑自己看到的內容
恨自己為何當時沒用手機拍下來

如此反覆一個毫無意義的念頭(行為)
是強迫症的常態

------------------------------------------------

從樓主的提問來看
樓主還是在強迫症的無盡迴圈之中打轉

也就是說
腹部超音波、手機干擾、錄音這些無意義的東西
都沒有討論必要

該討論的
是如何讓自己走出強迫症的無盡迴圈

解決之道
學習用「理性思維」去化解 (雖然很難,但必須學習)
練習腹式呼吸 (註)
作一些有氧、有助於心肺的運動 (例如爬山)

在爬山時
腳步配合呼吸
會更好

註:
腹式呼吸不是很複雜的東西
把嘴巴閉起來
用鼻子呼吸
讓自己能聽到自己呼吸的聲音
那就是腹式呼吸了
(此時,把手放在腹部位置,可以明顯感受到腹部起伏)
sshaq33tw wrote:
就因為強迫症間接影響而強迫讓自己檢查了數十次.感覺就像生了一個找不到原因的怪病.就是肚子老是感覺悶悶的怪毛病.心理的恐慌
...

最新研究腸道細菌失衡會引起精神疾病,包括強迫症

你之前是否曾吃大量抗生素?有些缺德的醫師開抗生素劑量很重,導致病患腸道細菌失衡,失衡後壞菌產生毒素被吸收傳到腦部,進而引發如肥胖、精神問題等症狀

建議你可做些腸道細菌多樣性的測試,如果多樣性太少,就可能是吃抗生素之後造成細菌失衡

腸道細菌移植可解決這問題,但不知台灣有無醫院做這種新療法。比較傳統的吃益生菌或手工醃製發酵泡菜(非大量生產,須找親友自製或傳統市場攤位),也有幫助
大腦一旦形成某種固定思考模式後,其實很難改變,任何人都一樣!

有一部很有名的老電影"發條橘子"裏,是要開腦來治療的......

如果不願意,可能就必須試著建立另一行為模式,透過不斷重複,來

改變(取代)大腦既成的思考命令系統,

通常是極度快樂或痛苦,或較長時間的生活環境大幅改變,才做得到
埋冤國有35%低智失憶並集體罹患重度"失德哥爾摩症候群"的選民,投票率87%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