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復健,拆鋼釘,肌耐力復健才是重點。
為什麼我會覺得復原的不錯呢?
從X-ray上來看,右邊的圖(也就是從正面看骨頭的圖)依時間軸來看,
骨折的間隙有越來越小的趨勢,
加上斷面有越來越平緩(smooth)而非一開始的銳利(sharp)
並沒有看起來接不好的情況發生。
另外一點就是,新生骨頭一開始在X-ray下拍起來是比較黑的,
並不會像原本骨頭一樣是白色的,
所以間隙是黑的並不代表沒有在復原,
所以我會以間隙的size來看是否有在進步。
復原的程度其實和身體狀態有很大的關係,
年輕人一般比老人復原快,
抵抗力好的人也比抵抗力差的人復原來的快,
骨折是個長期抗戰,定時回診,不要操之過急才是上上策。
有問題可以問自己的主治醫師,比上網問網友來的保險呀~~
至於換醫師看嘛,不建議也不反對,
不過以現在大家對醫療體系的不友善態度,
還敢亂看的醫師應該很少了。
以上言論僅供參考,有疑問還是得找醫師才行唷。
F100的感動,來自生活的點點滴滴
stingww wrote:
您好
如您所說, 看起來好像沒有接得很好
我是沒有斷骨的經驗,
只有一次腳踝遭到夾擊拉扯,
腳踝兩側骨頭凸起部份有碎裂,
小腿兩根骨頭也從腳踝處被拉開一些,
後來只去國術館喬, 貼國術館的膏藥
沒啥後遺症, 只是腳踝變比較大
不專業建議:
看起來沒接得很好,
不過已經打鋼釘了, 似乎也來不及了
看有沒有接骨功夫比較好的國術館,
拿X光片去問問吧
或是再詢求另一個外科醫師的意見也可
自己身體上的問題,
心裡有疑問就要去尋求解答,
至少讓自己安心,
多問幾個師傅 或 醫生 也值得
骨頭是活的東西,它"無時無刻不在"自我改變中
舊的骨質被蝕去,換上新的骨質
因此才會從嬰兒變青年再變老人骨
骨折後的手術復位,本來就是要故意留下一些空隙跟不對齊面
若完全將斷面完美釘回去
可能造成斷面壓力過大,以及局部血管新生不良和缺血
反造成癒合不良
況且給斷面施予過大壓力,則蝕骨作用大於成骨作用
結果恐造成一年後長短腳發生
骨折處的初期癒合大約一個月開始發生
兩三個月後強度還是不足
x光片下可看到原來的些微歪斜跟間隙會逐漸自我修正
但你可能會看到一包較大且顏色較黑的影像
稱為callus formation
三個月到半年間,骨頭會有remodeling的現象
原先較疏鬆的斷面callus處會變密變短
因此當初手術時才需要故意留下一點空隙就是這個道理
而非是什麼庸醫手術失誤技術太差之類的
肌肉扭傷了,找國術館可能沒大礙;
關節脫臼了,找國術館推拉可能會傷到神經
壓迫到血管造成關節壞死
骨頭斷了,找國術館比較像是請鬼拿藥
我們只聽過病人找醫生賠錢
卻沒聽過叫鬼賠錢的吧?
這就是善良純浦的中華人種特有的思維吧?
vic003vic wrote:
小腿脛骨兩處骨折4/...(恕刪)
小弟現在每天吃魚湯 吃瘦肉與深綠蔬菜及水果 ,這些沒鈣,要吃到一顆鈣片的量,一次要一碗小魚乾(魚骨才有鈣。
這些跟骨頭生長沒關〜還有買膠原蛋白及維他命C補充
所以我的腿上留著一條長達32cm的深色疤痕,
看起來就好像一條很長的蜈蚣趴在小腿上...10幾年過去了都沒變淡~
我的建議是除了勤復健、顧骨本之外,疤痕的外觀也要兼顧到...
老人家說盡量遠離醬油,醫生則說沒有根據,疤痕會變黑主要還是皮膚內的黑色素的多寡,
製造黑色素的活動力,與陽光照射時間的長短有密切關係,照射的時間愈長黑色素就愈多,
疤痕就會變黑,但是我自從受傷之後一次陽光都沒照射過...疤痕還不是黑得跟什麼一樣..

所以我是覺得寧可信其有,盡量少碰醬油吧...
像我現在外出都不太穿短褲,怕會嚇到人~

另外可能是稍微有點年紀了,有時候當天氣變濕冷的時候,當初斷骨的地方就會覺得悶悶的,
感覺不太舒服...大概是當初沒有多補充鈣質的後遺症吧...給你當參考囉~
P.S.補充說明一下,我斷骨的時候身高大概176cm吧,
之後幾年內又長高了7cm,目前身高是183cm,明明過了成長期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只是不知道兩者有沒有關聯就是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