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168 wrote:繼人口紅利理論破功之後,E大又有新發明,
人口紅利理論哪有破功,準確度很高的。
不要再誤導別人了,重點是在幾歲以後人們會想釋出或不得不釋出自住、投資的房子s。
2010年台灣,男性的健康平均餘命為65.8歲。半數以上的男性65.8歲以後,就有嚴重健康問題 ,失能 失智 中風 癌症 ..很多可能沒辦法住原來的房子,不適用、多出的房子就會被贈與子孫、被賣出,市場上這樣的房子正快速增加,然後呢?漲不動以後會發生什麼事?
empirepenguin wrote:
2010年 台灣男...(恕刪)
都提醒你用"安養院"這個名詞要注意了
人老了不住家裡有幾種狀況
1.身心健全,能自理生活
2.身心不健全,僅能部分自理生活
3.身心不健全,完全不能自理生活
安養院能收哪一種有哪些設置要求你先去查查法規
再告訴我你看到的"安養院"是合法?還是不合法?
不合法的是來講心酸的嗎?
不清楚就不要一直搞笑
另外
大多數人都誤解,以為台灣人口已經老化嚴重。事實上,人口老化才剛開始加速,長期照護 安養需求大幅增加。往後這幾年,繼承和贈與移轉的房子會更快速增加。未來的房地產市場將有重大變化。
~~幫你整理一下~~
往後幾年(幾的定義是個位數)
安養的需求增加---繼承與贈與會加速
繼承與贈與會加速---房地產市場產生重大變化
贈與尤其是分期贈與是節稅與財產安排的一環
跟所謂平均餘命~健康平均餘命無直接關係
故這裡先不討論
已繼承而言
繼承近幾年每年不過成長二仟餘棟
去年成長還不到二仟棟
這樣要推論"幾年"(幾的定義是個位數)要因為繼承而產生重大變化
簡直癡人說夢
要變也是其他的原因
2011年,國健局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卻指出,國內65歲以上長者當中,女性有高達5分之1、男性也有8分之1,完全無法自理生活,在進食、洗澡、穿脫衣服、上廁所、上下床與室內走動有任何一項有困難,失能比率為17.4%;且隨著年紀增加,失能情形也跟著嚴重,較年輕長輩(65至74歲)的失能率不到1成(8.3%),但85歲以上長者的失能率已達近5成。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