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kuo wrote:
18年前我讀大一第一...(恕刪)
C型肝炎檢驗項目血液檢查
是否感染C型肝炎並無法由外觀或是症狀來判定,必需經由抽血檢驗才能確知。
1.C型肝炎抗體-Anti-HCV
判斷是否已經感染C型肝炎的方法是抽血檢驗血清中的C型肝炎抗體(Anti-HCV)。當人體感染到C型肝炎病毒之後,會針對C型肝炎病毒的蛋白質產生抗體;但是目前所能檢測出的C型肝炎抗體並沒有保護作用,所以檢驗出C型肝炎抗體呈陽性,反而表示已經被感染到C型肝炎了,這一點和B型肝炎表面抗體具有保護力是不同的。
2.C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
C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的檢驗,可以確認血液中是否有C型肝炎病毒的存在;C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檢驗結果呈陽性,就表示血液中有病毒存在。這項檢查可以幫忙評估是否應該接受干擾素等特殊治療,以及治療的效果,所以通常是在考慮是否需要治療時才會做這項檢查。這種檢查目前健保不給付,需要自行負擔。
3.肝功能指數-GPT
GPT就是一般人常常聽到的「肝功能指數」。事實上肝功能指數包括GOT與GPT,當肝細胞被破壞、死亡之後,細胞內的GOT、GPT就會被釋放到血液中,抽血檢驗的數值就會上升。GOT存在於肝細胞、心肌、肌肉及紅血球中,而GPT主要存在於肝臟細胞內,所以判斷肝臟發炎狀況主要是檢測血中GPT值。
雖然GPT值會因為肝臟發炎而升高,但是GPT在正常值內卻也不能表示肝臟絕對沒問題,還需要配合其它的檢查才能下診斷。
4.胎兒蛋白-AFP
胎兒蛋白本是母親懷孕時,胎兒所製造的一種蛋白質,孩子出生之後母親血中的胎兒蛋白數值就會下降至正常範圍。研究發現,胎兒蛋白是診斷肝癌的一項重要指標,而慢性C型肝炎和B型肝炎都有可能造成肝癌的發生;因此確定感染C型肝炎之後,需要定期檢測胎兒蛋白。
除了肝癌之外,生殖器官的腫瘤也可能讓血中胎兒蛋白上升;而肝臟發炎厲害時,因為細胞再生的原因,也會使胎兒蛋白數值上升,但是隨著發炎的情形消退,會慢慢下降。
胎兒蛋白數值正常,也不代表肝臟中就沒有肝癌,因為有部分的肝癌發生時,患者血中的胎兒蛋白數值仍然在正常範圍之內。因此屬於肝癌高危險群的民眾,定期追蹤篩檢時還應配合腹部超音波檢查才算完整。
5.腹部超音波檢查
腹部超音波檢查是近年來已經非常普遍的一種影像學檢查,可以偵測出肝臟內的腫瘤,即使小至一公分,只要醫師或技術員有足夠的經驗都可以將之檢測出來,所以腹部超音波已經成為篩檢肝癌的一項重要工具。
如果真的擔心,還是自費驗HCV RNA比較好。
若血液中C型肝炎病毒核酸陰性,表示你可能以前真的感染過C型肝炎,但目前好了,血液中沒有病毒,也不需治療。
但是由於C型肝炎病毒會侵入人體肝臟細胞中,因此,仍然有發生肝癌的機會,所以你仍要繼續追蹤檢查,約每半年檢驗一次肝指數(GOT、GPT)與甲種胎兒蛋白及至少每一年做一次超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