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以為此二張片子均非三連片照法。
LAT VIEW(側面照)影像不良,為照射時小朋友恰巧身體移動導致。而非三連片,放射師接片品質不良所致。
AP VIEW(正面照)影像清晰,L2-L3略有位移,更非放射師接片品質不良或小朋友移動所致,而是真實、可信的影像。
證據:
一、LAT VIEW(側面照)
1、六歲的小孩身長沒必要使用到三連片,14*17片子即可完整涵蓋全部的脊椎。放射師不會多此一舉使用三連片。
2、側面照身體上段與下段連接處(三樓老炯網友圖示紅線處),身體上段下緣皮膚由黑慢慢變白(右邊紅箭頭處),此為照射時,病人身體移動才會有的影像特徵。
3、如為三連片接片不良的話,影像銜接處的皮膚會被直接切掉,銜接處影像會呈現銳利、明顯的高低落差。絕對不會呈現版主影像中慢慢變白的情況(大大可拿2張紙不整齊的倂排,再觀察2張紙的邊緣與其銜接處,即可理解此點)
4、側面照影像中鉛尺的長度標示為45公分左右,為14*17片子長軸的長度。
5、最明顯的證據,如為三連片銜接不良,鉛尺應當會隨身體影像呈現明顯的高低落差。然影像中鉛尺非常的直,此代表此為同一張影像,而非三連片。(大大可拿2張紙整齊的倂排,劃一條直線通過該2張紙張,再將2張紙略為移動,此時,該直線也會跑掉)
二、AP VIEW(正面照)
1、L2-L3位移處無明顯的銜接痕跡。
2、如為三連片接片不良的話,L2-L3位移處上下之肋骨、皮膚應會同步的位移,而呈現高低落差。然影像中並無此現象。(請注意該處身體最旁邊的皮膚線條,完全無高低落差)
故此影像應也為同一張影像,而非三連片。
結論
1.此二張片子應非三連片照法,理當為正常之正面照與側面照。
2.側面照影像不良,為照射時小朋友恰巧動到導致。
3.正面照之L2-L3略有位移,此非三連片接片品質不良或小朋友移動所致。而是真實、可信的影像。
4.目前之側面照診斷價值不高(影像之L2-L3處,恰好不清楚),無法與正面照搭配。如能重照,再與正面照配合,臨床醫師當能更精準的來判斷正面照之位移是否有意義。
5.此程度的位移,是否具臨床意義,還請交由骨科、復健科等等專業醫師再做一次判斷。
6.個人小小看法,與眾人看法相左,甚為惶恐。
7.最後,祝小朋友一切安好。
(個人無01帳號,借學弟的帳號發言,見諒)
來自彰化金馬路的電信經紀人(www.tecaa.com.tw)~熟知五大家電信資費優劣勢~歡迎來信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