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有關於老人膝蓋退化問題

我爸是退化性關節炎,
但要注意,退化性關節炎是因年紀大了,軟骨素分泌不足,照理來說,應該是兩腳都會退化,
若不是這樣,則可能是姿勢不正、受傷、或其他原因造成的。

換人工關節,要審核後健保才會給付,
使用健給付的人工關節,含住院自付額約2萬,但15~20萬元左右是健保局幫你付給醫院,
基本上,連摳門的健保局都肯幫你出十幾廿萬元,就應該到達可以換的地步了!

我爸有吃一堆中藥,戴護膝,打雅節(玻尿酸),關節鏡,到最後還是去換人工關節,
其中最有效的就是戴護膝,若戴護膝沒效,就可能要換人工關節了!
別再死撐,也不要吃什麼軟骨素、葡萄糖胺什麼的,
健保給付人工關節+住院自付額才約2萬,保健食品吃一年可能就要2萬元,而且還沒用!

所以,我建議依序為:

0. 先確定退化性關節炎再說!
大多骨科照X光,軟骨薄了點,就通通講是退化性關節炎!

1. 戴魔鬼粘式的護膝,
魔鬼粘式的護膝1支2~5百元且可調鬆緊,不要用套的護膝,否則很難套就不會戴了!

2. 關節腔注射玻尿酸(健保給付),
直接打軟骨素到關節裡潤滑,比吃的有效吧? 若健保不給付就不用打,
代表你的關節並不是老到沒法產生軟骨素造成的,自費打了也不會有用。

3. 關節鏡手術(健保給付)
老到軟骨素分泌不足的退化性關節炎,不建議只是清掉破損軟骨的傳統關節鏡手術,
要類似林書豪因運動過度,才用關節鏡手術清掉修復破損軟骨,然後再自動長回來!

補充個我最近才知道的慈濟大林「膝關節內側縐壁切除」技術的關節鏡手術,可試看看!
也就是不止用關節鏡手術處理軟骨碎片,也處理關節內側縐壁,讓軟骨可以正常生長!
雖然同樣是關節鏡手術,但施作部份不同於傳統的關節鏡手術,要當白老鼠的可以試看看!
(但這種關節鏡手術是新的理論,不是每個骨科都會做,要找特定醫生。)

5. 換人工關節(健保給付)
若健保不給付人工關節,則可能不是軟骨破損/老化的關節炎,有其他問題要先解決。
建議微創人工關節,用健保給付的關節即可,非健保給付的高分子墊片要補4.5~6萬差額。
若用微創的,另一腳正常,只換一腳,正常是手術完隔天就可以下床走,

桃園中壢承安醫院/台中803國軍醫院/北榮總,都有微創人工關節,
大概軍醫院軍人多,骨傷也多,台中803骨科蠻強的!
(其實803有點小爛,但骨科強不代表其他科也強喔~~)

承安醫院是率先引進傳統型人工關節微創手術專科醫院,不是微創型人工關節的微創手術,
若是微創型人工關節的微創手術,健保應該不給付。現在大概也很少了~~
那個院長大概就微創換過2~3千個關節了吧?
因為可大幅減少復原期,且減少風險,到外縣市換微創也值得!
而現在會微創的醫院應該也不少了,也可找離家較近的醫院問看看。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膝關節退化有分嚴重度
如果是最嚴重的第四度退化,幾乎是骨頭磨骨頭
走起路來不協調,走一步痛一步
每個人對開刀都會畏懼
不過目前的醫療技術進步,才有人工關節可換
如果你家人身體健康,體力還夠,家屬應該鼓勵他接受手術治療
才有機會到處走走與遊玩
不然膝關節退化的老人家,幾乎足不出門
這樣還有生活品質可言嗎
不要再相信維骨力那種保健食品
人體的關節就像機器一樣
嚴重退化只有更換一條路
不然就選擇長期服用不傷胃的消炎止痛藥

一旦決定要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家屬也要有心理準備
,在術後的兩到三個月中,要積極協助,鼓勵病患進行
股四頭肌的復健運動.很多病患做完這項手術返家後
,因為怕痛或其他原因疏忽了這一點,導致錯過了黃金
時期,最後膝蓋彎曲角度受限,也影響了生活品質。

手術的成功不但取決於醫師的技術,術後股四頭肌的力量
能否恢復也是關鍵之一。
當兵時候摔到左膝蓋, 20 年後已經開始方生後遺症了,

有時候上樓梯都會痛又無法出力, 不知道以後老了會不會也要換,
always CoCa Cola wrote:
當兵時候摔到左膝蓋, 20 年後已經開始方生後遺症了,
有時候上樓梯都會痛又無法出力, 不知道以後老了會不會也要換,

你也一樣,先戴護膝再說!
林書豪也靠護膝撐了很久,後來運動量過大,且還要繼續打球,才要開關節鏡手衛,
若林書豪從此不打球,讓關節休息正常使用,軟骨可自行代謝修復,就可以不用關節鏡手衛。

戴護膝有保溫促進血液循環(新陳代謝)+支撐肌肉(保護)+修正筋骨位置(矯正)的功能,
因護膝戴久會熱,也可能會癢,所以要買穿脫方便魔鬼粘式護膝,還可適度調整鬆緊度,
同樣的東西,體育用品社可能賣得比醫療器材公司便宜...
戴護膝同時有這麼多功能,若還是沒效,靠吃藥吃補更不可能比護膝有用,就必須要靠手術了!

若不嚴重,軟骨還有自行修補的能力,可以開關節鏡手術清掉破損的軟骨,
關節鏡只是鑽幾個洞清創,只要2~4天,有時是今天開好,明天就落跑出去趴趴走。
微創換人工關節住院大約要6~7天。傳統換人工關節則是7~10天。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flycode wrote:
你也一樣,先戴護膝再...(恕刪)


感謝你的建議...
always CoCa Cola wrote:
感謝你的建議...

若連護膝、玻尿酸都不行或健保不給付之後...

再補一個是我最近才知道的關節鏡手術,也可試看看!
慈濟大林「膝關節內側縐壁切除」技術
也就是不止用關節鏡手術處理軟骨碎片,也處理關節內側縐壁,讓軟骨可以正常生長,
雖然同樣是關節鏡手術,但造成軟骨破損的理論不同,
施作部份不同於過去的關節鏡手術,要當白老鼠的可以試看看!

----
內側縐壁切除術的理論:
http://www.tzuchi.com.tw/file/tcmed/201006-78/18-27.pdf
如果膝蓋受過傷或是工作需要重複彎腳、蹲、爬樓梯等動作,讓老化的內側皺壁左右來回重複地與關節軟骨互相摩擦,內側皺壁就會因慢性發炎而變得越來越硬。......

第一期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成功率達到百分之九十,第二期為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第三期百分之六十到七十五,就算到了最嚴重的第四期,也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率。
---
因為你是外傷造成的,若護膝不行的話,可能早點開刀復原機率較高!
過去的關節鏡手術,對退化性關節炎才約3成的成功率...會不會好就只是靠運氣...

而不同骨科醫師,若沒專於那種手術,對於別人用的手術方式會有點排擠,要習慣點..
像關節鏡「膝關節內側縐壁切除」手術,換人工關節的骨科醫師會排擠,
只會傳統換人工關節手術的醫生,會排擠微創人工關節的方法。
(都會以自己的"專業",講競爭對手的缺點)

因為關節鏡手術時間短,傷口比微創人工關節更小,復原比微創人工關節更快,
若病情符合「膝關節內側縐壁切除」手術,是可以當白老鼠試看看!
就算沒效,也沒太多時間/金錢損失,而且風險比換人工關節更小。

但目前台灣大概也沒幾個專搞「膝關節內側縐壁切除」手術的醫師,
也不是找會開關節鏡手術的骨科醫院就行了,
沒住在慈濟大林院區(嘉義縣),恐怕要花點時間跑幾趟了!
反正健保給付,就算找高手,醫療費也沒較貴,台灣又沒多大,只是多花點車錢/時間而已..

為了還要再用幾十年的關節,花這些時間/小錢應該也OK啦!
畢竟自己的關節還是比人工關節要好! 而且也不用住院6~10天。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flycode wrote:
若連護膝、玻尿酸都不...(恕刪)


真是太感謝 flycode 大大了,,,,,,,,,,,,

資料我保留下來, 感謝感謝在感謝,,,,,,,,,,,,
慈濟的關節鏡手術,我有去聽過演講(看過手術的內視鏡錄影),主要是刮除軟骨發炎、沾黏的部分,的確比換人工關節傷害小很多,跟大多數人的觀點一樣,人工關節是到最後一期完全沒有其他方法時才考慮的,能不開刀就不開到,不然對身體很傷,尤其銀髮族的復原力較慢,後面復健工作也是一段身心煎熬的過程。
你有推薦的護膝嗎? 我想買來用用看但太多牌子了!
flycode wrote:
我爸是退化性關節炎,...(恕刪)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