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勤上網查資料,才警覺極可能是梨狀肌症侯群而壓迫到坐骨神經,去看中醫針炙就不會麻了。至於椎間盤為何會壓扁變窄呢?又壓扁變窄,照理說應突出很多而壓迫到神經,為什麼沒有突出很多呢?這百思不得其解。最近才知道這應是退化。
由網頁http://docwglee.blogspot.com/2008/02/blog-post.html 可知腰椎退化跟下背痛的關係。退化性關節炎最常見的部位是頸部、腰椎、髖、膝、拇指基礎、手指遠位指節間等關節。後來在網路上有人說,要改善下背痛可吃葡萄糖胺及膠原蛋白。上google搜尋「膠原蛋白」,才知道極可能是長期營養失調而導致腰椎L4-L5椎間盤壓扁變窄。以下是搜尋的結果,提供參考。
膠原蛋白只有動物性,植物並無膠原蛋白,只有膠質。但與人體膠原蛋白排列結構不同或分子過大成份,人體並無法吸收利用。經研究發現,以同為雜食性哺乳動物的豬皮萃取提煉出的膠蛋白,最符合人體結構且最易直接被吸收利用。
關節軟骨間的膠原蛋白,能強化關節軟骨在活動時的潤滑度,降低關節炎的發生,預防關節退化及酸痛,及有強化筋骨及加速復原的功能。一般的膠原蛋白是由豬皮或牛皮提煉出來,所以有過敏的疑慮性;若是直接由食物攝取,一般民眾的選擇大都是豬腳、雞腳、豬皮、雞皮或牛筋等富含膠質的動物性食物,容易吃進過多的油脂和飽和脂肪,對身體反而會造成負擔,若攝取過量,則有血脂肪過高的疑慮。
另外,由http://tw.myblog.yahoo.com/jw!_Hf1WZWTAAebWUGValIYsUXhIw--/article?mid=59912 可得知許多人認為食用雞腳、豬皮、魚翅等食物可以補充體內膠原蛋白,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張靜芬提醒,這是一種錯誤迷思。雞腳、豬皮、魚翅等食物含有不完全蛋白質,這類蛋白質品質較差,其中所含的氨基酸為「非必須胺基酸」,人體也可自行合成,不需額外補充。因此這類食物攝取過量不但可能造成膽固醇過高,也會加重腎臟負擔。透過基因密碼、指令,人體自會合成所需膠原蛋白;但合成膠原蛋白的過程需仰賴維生素C。想讓膠原蛋白長得好,最好適量補充維生素C。健康成人每天應攝取100毫克維生素C,相當於奇異果一顆,大芭樂半顆、柳橙兩顆或小番茄一飯碗 。
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a68a050102drru.html 可以知道膠原蛋白是由甘氨酸、脯氨酸和羥脯氨酸等18種氨基酸合成的,其中甘氨酸、脯氨酸、羥脯氨酸含量比較高,是構成膠原蛋白最主要的氨基酸。豬皮與人體皮膚氨基酸模式相接近,人體皮膚的甘氨酸稍高一些。而甘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人體自身可以合成的。也可以知道吃豬皮對補充人體皮膚的膠原蛋白作用甚微。
因人體攝取的所有物質都需要經過消化,把大分子的物質水解成小分子的物質,通過血液迴圈進入肝臟,被人體重新合成自身所需要的組成物質。豬皮也是一樣,含有的膠原蛋白被消化成各種氨基酸後被人體所利用,並非是膠原蛋白直接被利用。從上表可以看出,甘氨酸、脯氨酸、羥脯氨酸是組成豬皮膠原蛋白最主要的氨基酸,而甘氨酸和脯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羥脯氨酸是在生物體內由脯氨酸合成的,而維生素C可以增強脯氨酸羥化酶的活性,促進羥脯氨酸的合成。因此,維生素C對膠原蛋白的合成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豬皮中的大部分氨基酸都是人體自身可以合成的,所以,吃豬皮能補充膠原蛋白就顯得太無力了。因此,我們只需要均衡飲食,補充優質蛋白如酵母、魚、蛋、奶、豆類等以提供足夠的氨基酸原料,補充維生素C如蔬菜、水果等以增強脯氨酸羥化酶的活性,補充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以保障各種生物酶對輔酶的需求。
我身高160 cm,體重73 Kg。外表看起稍胖一點,好像壯壯的;可是裡子卻是長期營養失調,有一句閩南話:「垃圾肥」就是這個意思。自認為過去幾十年來,對於從魚、蛋、奶、豆類等氨基酸原料的攝取還充足;可是維生素C就不足了,我很少吃水果。水果及蔬菜都含有維生素C,而蔬菜在烹煮時容易破壞流失維生素C,故吃水果最容易補充了。
腰椎椎間盤的軟骨潤滑液在日久後會損耗流失,如果營養失調沒能及時補充,就會壓扁變窄,導致椎間盤退化,才會下背痛也易得梨狀肌症侯群。
醫生檢查後發現我頸椎與腰椎都有椎間盤突出
也曾規矩地復建幾個月拉脖子 拉腰....可是完全沒有進展。
之後經介紹的一位具物理治療師與美國脊骨神經博士雙背景的張博士
經過徒手調理與運動之後 已經有幾年沒有復發...
運動上應該是因人因狀況有所不同
所以復健運動應該還是要由專業人士評估之後再做 免得越做越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