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羽 wrote:
老人家就想說每天都到醫院等等看,有就早點入院好安排開刀時間,每天就是早上第一班車,到了也不吵
服務人員只會跟學姐們交代"挖告阿"!然後就拖著一小車行李安靜的坐在椅子上等,等
到下午確認今天已經還是沒有床位才離開!...(恕刪)
看到這一段,突然有點難過...

老人家孤單一人拖著行李,不是為了遊山玩水...而是為了排床位.等開刀
從早上等到下午,說不定連用餐時間都犧牲掉了
小弟曾經陪伴家人在醫院待過一段時間,
常常看到在候診區或醫院內外的活動空間,那一雙雙無助.空洞.沒有靈魂.看不見未來的眼神...
有些是老人家...有些是父母幫忙推著點滴架的小朋友,
只能呆呆的坐在診間外的長椅,默默的看著診間門口的led記數器,等待著醫生能為他們帶來些好消息..!?
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希望不久的將來,也能在Moto GP的頒獎台聽到台灣的國歌!!
台灣的民眾,真的過的太幸福,幸福到自己享受很多就醫自由卻還在嫌。
在國外,有綁商業醫療險或是政府出資的健康保險的民眾,根本不可能讓你可以自由就醫還照樣有醫療服務。
要嘛是由基層醫師轉診至醫院,醫院醫師才會願意看病,不然就是得到保險公司指定的醫院才能接受服務。
像原發文者可以繳低廉的健保費和掛號費,然後想看哪個醫師就看哪個醫師,這麼自由的就醫環境,然後還嫌醫師不好,真不知該怎麼說。
再者,醫療的病歷紀錄本來就是參考,那是給下一個醫師當做一個治療的參考,但是所有醫師的教育都會告訴你,即使病歷上是這樣寫,你在看新病人時還是要把病人問題重新問一遍。這是因為病歷有可能紀錄錯誤(譬如說左右手寫反,上下寫錯邊),或是在治療過後有改變或新問題產生。所以當你看另一個醫師時他會重新問一遍哪裡不舒服,那是表示這個醫師很盡責,還會重新做調查。反倒是那種進去看五秒鐘只問:有哪不舒服?沒有,那照開上次藥物的醫師,才是很不盡責的醫師。
另外,醫師會去分病人,也是因為許多治療原則會依每個醫師習慣而不同。即使教科書或治療準則會寫在什麼環境下該用什麼處置,但是這不是100%的準則。就像高血壓的藥物有幾十種,每種都可以拿來用時,每個醫師有他用藥習慣(有些醫師可能會先用A藥,不行再用B藥,另一個醫師可能倒過來),他也會去記病人用藥後的不舒服狀況或是會不會定期服藥。當你跑去看另一個醫師時,基於尊重同事立場,他自然不會想去調整藥物,甚至寧可你回去給原醫師看。
還有,病房難等一事,遷涉到問題太廣。不過健保的實施絕對是重要因素。常遇到病人星期三就可以出院,但寧可等到星期六家人可以來接送時才願意出去,原因就在於有健保時多住三天頂多多花三百元,而家人來載他時則要花五六百元交通費。但是如果叫病人自費住院,一天花一千三百元,這些病人常常就馬上要求出院。一天花一百多人,有得吃有得住還有人保護你安全,就是有這樣不花白不花的心態,當然病房都處於滿床狀況。而且從上次有醫院叫病人出院結果病人出院不到一天就掛掉,醫院和醫師因此吃上官司後,醫師更不會願意一直推病人出院,就讓病人住到爽再出院,才不會被叫沒有醫德....
健保真的可以改變我們很多醫療行為。舉個例,七十多歲老人,肺炎+呼吸衰竭+腎衰竭+心飢梗塞+中風,死亡率大於80%以上,住院一天要三萬元,就算就回來也是植物人。在以上沒健保時候這種病人大概就被放棄了,但現在有健保的年代家屬就會要求要救到底,花幾十萬元經費(健保出錢,家屬可能出不到一千元)然後病人還是卦掉。這在加護病房就常遇到這種狀況。只是媒體沒興趣報,民眾也覺得理所當然,但醫療人員就會覺得很荒謬....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