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終於有人將基礎中醫精要寫成了武俠小說! (#可參考第8樓之閱讀心得#)

wwind wrote:
有賴群嗎??大家可以(恕刪)

看了故事,學了知識,雖沒有賴群可討論,但分享一個《五行 經脈 命門關》讀友交流的連結

https://5xibook.wixsite.com/website
venus3201 wrote:
讀友交流的連結(恕刪)

看完第四冊後曾搜尋此著作相關討論但都沒結果,沒想到......
感謝同好告知,已加入待準,有興趣的讀友不妨前去瞧瞧,剛看了一下,能想到用接龍分享中醫藥,以這樣當作複習,蠻有意思的!
開設這一樓即是隨著一標榜內含正統中醫知識的武俠小說而來,直到看完了完整五冊,還是非常欣賞此作能藉各主要人物的體質與際遇來介紹經脈,更由各橋段的故事鋪陳,好讓人記下數百傳世名方的臨證應用!

以下即是針對各冊章回出現的方劑做出總整理,一旦想複習哪一方劑,即可前往該章回,回顧故事發生的前後內容以助記憶。至於此作提及的針灸穴位實在太多,有興趣的讀友不妨自行整理囉!

《五行 經脈 命門關》之章回方劑整理

第一冊方劑:

(1)桂枝湯,芍藥甘草湯

(2)茵陳蒿湯,小建中湯,黃耆建中湯

(3)調胃承氣湯,小承氣湯,大承氣湯,葶藶大棗瀉肺湯

(4)麻杏薏甘湯,防己黃耆湯,麻黃加朮湯,補中益氣湯,四妙丸,附子理中湯

(5)七日黃

(6)獨參湯,瀉白散,四妙丸,小青龍湯

(7)四物湯,白虎湯


第二冊方劑:

(9)附子理中湯

(10)香薷飲,川芎茶調散,桂枝湯,三金排石湯

(11)白虎加人參湯,複方丹參片,烏頭赤石脂丸

(12)四逆湯,真武湯

(13)酸棗仁湯,四逆湯

(15)知柏丸,麻黃湯

(16)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補肝湯,四君子湯,四妙丸,四逆湯


第三冊方劑:

(18)貝母瓜蔞散,大承氣湯,仙方活命飲

(19)烏頭桂枝湯,生脈散,大承氣湯,三物白散,通脈四逆湯,白通湯

(20)二至丸,旋覆代赭石湯

(21)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孔聖枕中丹,交泰丸,芍藥甘草湯,豬苓湯

(22)小陷胸湯,桂枝湯,麻黃湯,瓜蒂散,承氣湯,抵擋湯,理中湯,四逆湯,梔子豉湯,白虎湯,小建中湯,炙甘草湯,抵擋丸,大小柴胡湯,半夏瀉心湯,黃連湯

(23)甘草附子湯,桂枝附子湯,白朮附子湯,參苓白朮散,當歸四逆湯,四逆散,桂枝茯苓丸,甘麥大棗湯,龍膽瀉肝湯,天麻鉤藤飲,鎮肝息風湯,甘桔湯


第四冊方劑:

(24)補陽還五湯,甘草瀉心湯,赤豆當歸散,苦參湯,升陽益胃湯,三仁湯,栝蔞桂枝湯,葛根湯,大承氣湯

(26)磁硃丸,四逆四逆散,柴胡龍骨湯湯牡蠣

(27)奔豚湯,小柴胡湯,芍藥甘草湯,清震湯

(28)補陽還五湯,鱉甲煎丸,金匱腎氣丸,左歸丸,右歸丸,芎歸膠艾湯,天王補心丹,生脈散,通脈四逆湯

(29)半夏苦酒湯,啟膈散,桃仁四物湯,四逆散,血府逐瘀湯

(30)乾薑附子湯,通脈四逆湯,白通湯,四逆湯,真武湯,附子湯,梔子豉湯,大陷胸湯,硝石礬石散


第五冊方劑:

(31)大黃硝石湯,梔子柏皮湯,桂枝湯,麻黃湯,銀翹散,桑菊飲,三子養親湯,百合地黃湯

(32)玉屏風散,甘草乾薑湯,麥門冬湯,葶藶大棗瀉肺湯,桔梗湯,越婢加半夏湯,白頭翁湯

(33)失笑散,甘桔湯,麥門冬湯,當歸四逆湯,當歸龍薈丸,黃耆桂枝五物湯,大秦艽湯,還少丹,地黃飲子

(34)豬苓湯,赤小豆當歸散,槐花散,竹葉石膏湯,七厘散,小活絡丹,大黃蟅蟲丸,新加香薷飲,生脈散

(35)二神丸,四神丸,四君子湯,五味異功散,六君子湯,七味白朮散,香砂六君子湯,四逆湯,歸脾湯

(36)越婢湯,防己黃耆湯,防己茯苓湯,越婢加朮湯,甘草麻黃湯,麻黃附子湯,甘草綠豆湯,苓桂朮甘湯,腎氣丸,十棗湯,五苓散,小半夏加茯苓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葶藶大棗瀉肺湯,厚朴大黃湯,澤瀉湯,木防己湯

(37)天台烏藥散


上述方劑乃順應故事發展所記錄,只因諸多症狀仍可用”四逆湯”、”承氣湯”等等應對,故有某些方劑重複出現!

如欲與此作讀友討論故事相關,或可造訪先前01同好分享的該著作論壇(小弟已加入)

《五行 經脈 命門關》讀者論壇

此著作富含中醫知識且爭鬥過癮,但最終仍未脫離以中醫術語作為總結,相較多數中醫小說出自內地,如此用心之本土創作,真的值得大家口耳相傳!
a1h2o wrote:
開設這一樓即是隨著一標榜內含正統中醫知識的武俠小說而來,直到看完了完整五冊,還是非常欣賞此作能藉各主要人物的體質與際遇來介紹經脈,更由各橋段的故事鋪陳,好讓人記下數百傳世名方的臨證應用!

謝謝樓主、各位版大的分享,找個時間去翻閱。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請問樓主,這書出到第四冊,已是完結篇了嗎?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費姆特 wrote:
請問樓主,這書出到第四冊(恕刪)

《五行 經脈 命門關》一共有五冊,最終完結的第五冊剛於上個月(6月)上市而已。

此作除了上述小弟所列的186方劑外,還有眾多單味草藥未列出,還望同好自行領略,能藉由閱讀故事來認識中醫,希望費姆特兄也能受惠得到!
a1h2o wrote:
《五行 經脈 命門關》一共有五冊,最終完結的第五冊剛於上個月(6月)上市而已。

此作除了上述小弟所列的186方劑外,還有眾多單味草藥未列出,還望同好自行領略,能藉由閱讀故事來認識中醫,希望費姆特兄也能受惠得到!

謝謝樓主告知,費宅已買整套作為家父的父親節禮物!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費姆特 wrote:
謝謝樓主告知,(恕刪)

費兄智舉,老人家能藉由故事而增進中醫養生之道,這算一舉數得,希望閣下也能受惠!

自從小弟懂些中醫知識後,看中醫門診都會再三注意所領的藥方組合。常聞“藥是三分毒”,多吸收些醫療知識即可明辨藥之毒性,才不致如新聞所提因不明瞭“硃砂”、“鉛丹”而亂服誤用。
最近試著讀溫病學,但對其中提到的“濕熱病”與“濕溫病”有些混淆,雖是一字之差,卻又有些雷同!請教一下此二者在辨證上有何明顯差異?治症方藥上能互用嗎?
濕溫病參考

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6%BF%95%E6%BA%AB%E7%97%85

濕溫的病因,是感受濕熱病邪。

濕熱病邪能否感人,感染後能否發病,還取決於脾胃陽氣的勝衰。
(應該是盛衰,而非勝衰)

醫砭:濕溫
http://yibian.hopto.org/shu/?sid=2845
----------------------------------------------------------------------------
濕熱病參考
https://jichhttps://jicheng.tw/tcm/book/%E6%BF%95%E7%86%B1%E7%97%85%E7%AF%87_1/index.htmleng.tw/tcm/book/%E6%BF%95%E7%86%B1%E7%97%85%E7%AF%87_1/index.html

醫砭:濕熱
http://yibian.hopto.org/diag/syd.php?sydno=115

兩者共同點都有濕,所以可以去濕的方式,可用相同方劑,或加減

去濕的方式有:利濕、燥濕、滲濕、勝濕等,可同時google其中2個,會有答案。

以上供參考!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