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醫生在報告還沒出來就直接說是大腸癌

babyfish0226 wrote:
剛剛老婆說接到診所醫師的電話,說有熱心的版友轉發這篇文章給他看,
所以他私下來電說明我前面的疑慮與他的判斷依據,也希望我們能夠諒解。



醫師知道了

真是太神奇了

診所這麼多家

居然有網友知道是哪家????

你是說真的嗎?????????????????

哈囉 樓主跟各位關心這項議題的板友大家好,我是幫樓主太太作大腸鏡的那位醫師~

針對大家討論有關病情解釋的議題,我早上已致電樓主太太表示歉意~

在這裡我想跟各位分享一個真實故事:

我除了在聯合診所作內視鏡檢查,在桃園的某區域教學醫院也有作內視鏡檢查跟治療

曾經在該醫院,我幫某位中年男性作大腸鏡檢查,大腸內有病灶而且高度懷疑大腸癌

當下我跟他說是腫瘤,是良性或惡性要等病理報告確認結果,但實際上我內心基本上認定是癌症。

幾天後病理科通知說是癌症,醫院嘗試電聯病患結果病人留的電話是空號,病人後續也沒有回診。

一陣子後的某個早上,醫院的內視鏡室檢查同仁跟我說這個病人後來血便太嚴重貧血在路上昏倒

被送來急診一查才發現是之前連絡不到的那個病人

透過這件事我想大家可以了解,在病情解釋的時候,我們選擇告知的嚴重程度其實會影響病患的意向

也是因為這件事情,我在往後的病解過程中都會以我內心的認定直接告知病患。


希望大家可以了解我們醫療人員,在臨床上面對癌症的病情解釋其實有其難度

得到癌症已經是非常不樂見的事情,大家多體諒樓主~

透過這件事情也希望大家能了解我們臨床上的難處~

這件事情的討論希望可以到此就好,我們也祝福樓主太太接受進一步治療後能早日康復~
HermesParis

現在這個狀況你已經仁至義盡,更不需要道歉,因為不值得 ! [汗]

2024-07-12 16:34
babyfish0226
babyfish0226 樓主

本來不想再回應了,不過看到醫生您親自回覆,那我再表達一次,若這篇文章造成您的困擾,那我就再次正式跟您道歉,也謝謝您當日提早告知,就是多這十幾分鐘,我們才能順利第一時間排上住院與開刀,謝謝唷。

2024-07-12 16:34
都已經這把年紀的心理素質還只能接受寶貝乖乖聽話好好治療喔,這樣
笑死
是樓主該向您表示歉意才對吧!

UnknownNaoSei wrote:
哈囉 樓主跟各位關心這項議題的板友大家好,我是幫樓主太太作大腸鏡的那位醫師~

針對大家討論有關病情解釋的議題,我早上已致電樓主太太表示歉意~
AI會這麼熱門是因為找的一個能進步明顯的方向 且很可能未來有效 而不是現在已經各行各業皆進步到定位了
如果找到一個方法確定實用且無風險相信醫界會大力宣傳的
Scope都過不去其實蠻嚴重的,但目前治療成效卓著,也不用過份擔心,按照醫生的治療方案走吧!
我是一個在北部醫院服務超過10年的肝膽腸胃科醫師,帳號註冊那麼久,第一次回文,前陣子家人也罹患癌症,特別有感覺,有些話想說⋯⋯
1. 癌症這個疾病真的是人人都怕,我可以理解樓主的心情,焦躁,不安,為什麼是我,各種害怕,尤其是我自己掃超音波,自己診斷的壓力,還真的不小,從發現到開刀後追蹤,每次都感覺在判刑,我們不曉得樓主和醫師的溝通狀況是如何,有可能是溝通和解釋的技巧讓樓主覺得怎麼那麼武斷,但是不管如何,早點診斷和治療都是黃金準則。
2. 病理診斷一定是最後的診斷,但我必須幫台灣的腸胃內科講話,因為一個合格的腸胃科醫師在必須在內視鏡的診斷上,需要有病理科醫師和一些些外科醫師的能力,內視鏡和以前比較已經進步太多,我們終其一生學著內視鏡息肉和腫瘤血管的變化,不管是食道、胃、小腸、膽胰、大腸,分成好幾類,所以一個合格內視鏡醫師必須看到息肉或是腫瘤就要判斷他是良性或惡性,良性可以當場處理,手法也是需要長久訓練,惡性的話他是不是早期癌?可以用內視鏡處理?還是已經吃到黏膜下層,需要外科開刀?都些都需要知道,因為判斷錯誤,可能導致切不乾淨,病人需要多開一次刀。當然也有可能是其他地方轉移到大腸的癌症,我想,診所的醫師應該是看到典型腫瘤血管的表現才會這樣說的。

罹癌後是一個長期抗戰,先預祝樓主的老婆後續處理都順利,大家一起加油!
HermesParis

專科醫師養成不易。現在應該常面對谷哥大神拿著AI診斷當令箭當面質疑醫生,不懂得尊重專業,真的是辛苦了。

2024-07-12 14:34
其實大腸鏡裡面的光變一下顏色 就知道是不是癌了 去化驗只是要確定是第幾期 ai笑死
同業的我表示

沒有人希望給出壞消息 但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及專業

這樣認真肯負責給實際建議的醫師 我覺得應該推薦給大家
執業醫師路過,真的是看不下去。
醫師本著專業幫你家人檢查,本著多年來的努力與累積的經驗告訴你們最可能的診斷,難道是在害你們嗎? 難道大腸癌是醫師賣給你們的,這些診斷都是為了推銷大腸癌?
正常人的反應都會是尊重專業,如果內心還有疑慮就尋求第二意見確認。你以為醫師訓練這麼多年努力拿到國家認可的證照,只為了隨隨便便敷衍你或是騙你?面對想要幫助你家人的專業醫師抱著懷疑與質疑上網討拍企圖公審,坦白講這樣的行為真的很糟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