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wu1107 wrote:
LDL導致心臟病假說,越來越多的論文說明這個論點偏頗有問題。
更何況當初的奠基巨作,脂質心臟病假說之父,安塞.基斯(Ancel Benjamin Keys)的論文內容存在研究資料刻意篩選造假問題。一個建立在砂礫堆上建築,怎能越蓋越高;沒有人害怕終將倒塌嗎?
更可怕的是,這些"公開的資料"被刻意忽視蔑視;連我的門診醫師都沒提過有這種副作用,病患的知情同意權呢?醫師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呢?
安塞.基斯的脂質心臟病假說的問題
安塞.基斯(Ancel Keys)提出的脂質心臟病假說(或稱「飲食-心臟假說」),主張飲食中的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會提高血清膽固醇水平,進而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和冠心病。
儘管這個假說在過去幾十年裡主導了許多國家的飲食指南,但它面臨許多嚴重的問題和批評:
1. 數據的選擇性披露(「六國圖」爭議)
基斯在1953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僅展示了六個國家(後來擴展為七國研究)的數據,這些數據顯示脂肪攝取量與冠心病死亡率之間存在強烈的正相關。
批評:當時有超過20個國家擁有相關數據,如果將所有國家納入,兩者之間的相關性會顯著減弱。批評者認為他選擇性地使用了支持其假說的國家數據,忽視了不符合趨勢的國家(例如,某些國家脂肪攝取量高但心臟病率低,或反之)。
2. 忽略反式脂肪和其他因素
基斯的假說將天然飽和脂肪與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混為一談。
批評:後續研究顯示,工業反式脂肪對心臟健康的危害極大,遠超過天然飽和脂肪,但基斯的假說及其衍生的飲食指南卻將重點錯誤地放在限制所有飽和脂肪上。
此外,同時期另一位學者約翰·尤德金(John Yudkin)指出,糖分(添加的甜味劑)的攝取量與心臟病死亡率的相關性可能比脂肪更強,但基斯低估或忽視了糖分的作用。
3. 流行病學研究的局限性
基斯主要依賴流行病學觀察研究(如七國研究),這類研究只能顯示相關性,無法證明因果關係。
批評:在這些研究中,一個飲食習慣與其他許多生活習慣(如吸菸、運動量、壓力、整體飲食結構)混雜在一起,難以單獨確定飽和脂肪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4. 隨機對照試驗(RCTs)結果不一致
一些後續的隨機對照試驗(被認為是更高質量的證據)在檢驗低脂飲食對心臟病的實際益處時,結果並不一致。
例如,有研究發現用富含亞油酸(一種多元不飽和脂肪)的植物油取代飽和脂肪雖然能降低血清膽固醇,但並未帶來心臟病或全因死亡率的降低,有些研究甚至顯示可能增加風險。
總結
基斯的假說雖然幫助人們開始關注飲食對心臟健康的影響,但其方法學上的缺陷和對脂肪類型(飽和脂肪 vs. 反式脂肪)的錯誤區分,加上對其他重要飲食因素(如糖分)的忽視,導致其成為幾十年來飲食指南爭議的焦點。當前的科學共識傾向於一個更細緻入微的觀點:比起單純關注總脂肪或飽和脂肪,飲食的整體模式以及脂肪的具體類型(例如避免反式脂肪、增加健康的單元/多元不飽和脂肪)才是心臟健康更重要的決定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