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

全民運動...告醫師!!


sea_learn wrote:
很多行業都有被告的經...(恕刪)


誰說醫生不能被告?

只是誰有那麼多時間跑法院阿

光是要湊出時間去跑法院 就夠恐怖的了

一天上班10多個小時, 扣掉通勤以及最少的睡眠時間, 可以陪家人的小時數已經所剩無幾..

然後還要花時間去準備法院的東西跟上法院? 這樣還不夠恐怖嗎


家人跟醫德, 我一定是選擇家人
kaiend wrote:
來來來,我們來玩個遊戲

找個絕對不透光箱子,找隻貓,找個放射性高到可以殺死一個成人的物品

然後把貓、放射性物品都丟進那個箱子然後封死

在不能打開、不能接觸到箱子的前提下,你可以用所有任何儀器來偵測

5分鐘後,來,告訴我,那隻貓死了沒?

我要100%正確的答案喔.....

原來醫師判定病人病情是用亂數決定,不需要專業,謝謝指教

回歸正題,以統計來說95%的正確性是可接受的,也就是出錯機率5%

那連續五位醫師誤判的機率是(0.05)^5五次方

機率有多低就不難想像,何況錯誤有很多種,偏偏是同一種錯誤,機率就更低了

比較合理的可能性,是台大非常官僚,後續檢查醫師不方便推翻前一位醫師判斷,以免產生醫療糾紛,所以產生如此荒謬的醫醫相護現象,法官每年做檢查可以說是做心酸的

法官告他們是好事,如此官僚早就該改革了

Lisa_Hsu wrote:
原來醫師判定病人病情...(恕刪)


不管機率多低,都不可能為零,這就是風險,
如果搞不懂誤差容許值的意義,就不要拿統計來說嘴,
回去把統計學概論再讀個三遍吧

連幾千萬分之一的機率都有人中樂透了,
居然還有人以為零點幾的機率應該要等於零?
Lisa_Hsu wrote:
比較合理的可能性,是台大非常官僚,後續檢查醫師不方便推翻前一位醫師判斷,以免產生醫療糾紛,所以產生如此荒謬的現象,法官每年做檢查可以說是做心酸的


更合理的可能性,是依據超音波顯像,那五位醫師根本沒有誤判.
超音波檢查都有相片為證,要捏造很難的,比起本論壇上某人動
不動就捏造自己的親屬朋友得了某某癌症而言,這五位醫師的專
業判斷還是比較令人信服的.
辨定有沒有瘜肉,是用超音波照出來的,有照片的,不是用文字報告就可以了,連續四個人照到那個照片,還有什麼好說的,就表示說現在的機器還是有些微不足,例如:99%的病人照出這張相片都是有瘜肉的,那大家照出這相片就會跟病人說有瘜肉…就這樣而已啊…所以除非四位只有一位照出這相片,否則我不認為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或醫醫相護的情況。就算誤差率只有千分之一,但這表示做了一千個,就有一個是不對的,是醫生不對,還是單純機率問題?只不過「造化弄人」,這個人剛好是「英明又鐵面無私」的法官而已…

Lisa_Hsu wrote:
後續檢查醫師不方便推翻前一位醫師判斷,以免產生醫療糾紛,所以產生如此荒謬的醫醫相護現象,法官每年做檢查可以說是做心酸的恕刪)

Lisa_Hsu wrote:
一個人會有失誤正常五...(恕刪)


當五個醫師都失誤時
不一定代表醫醫相護
而是真的是這個診斷......
discoby wrote:
顯然很多人都沒有搞懂...(恕刪)



提供一個連結, 非醫療工作者可以看一下
https://www.facebook.com/netter.ou/posts/375869469126826?ref=notif&notif_t=share_comment#!/notes/%E7%8E%8B%E8%96%8F%E5%A9%B7/%E6%B6%88%E5%A4%B1%E7%9A%84%E8%86%BD%E5%9B%8A%E6%81%AF%E8%82%89-%E7%82%BA%E4%BB%80%E9%BA%BC%E4%B8%8D%E6%98%AF%E8%AA%A4%E8%A8%BA/468862739794408

今天超音波檢查有問題而且有變化
就是開刀的適應症了
之前是息肉是縐折是結石是醫師的專業判斷是機器檢查的極限
它就是個不正常的組織而且存在
所以不是誤打誤撞開了正確的刀

Lisa_Hsu wrote:
原來醫師判定病人病情...(恕刪)


大膽假設一下,這5個醫師
每個都從超音波發現了膽囊壁上有不正常的東西
這東西可以是很多種,可以是結石,可以是小瘤,可以是膽腺腫大,可以是慢性發炎造成的膽壁變厚
最重要的是,它們都看起來一模一樣,你不用肉眼看或做病理切片根本不可能知道是什麼
然而最普遍的我想應該是息肉,所以醫生就跟他說是息肉
問題就來了:怎麼可以光憑超音波就斷症,這就是一個醫生的經驗和這個疾病的普遍性,醫生可以做合理的猜測
很剛好這就是一個特殊的例子
又或許假如醫生說這 "可能 疑似" 是個息肉,又有可能是其它東西,但不論它是什麼,開刀拿掉是最一勞永逸的做法
會比較沒有爭議嗎?
如果覺得醫生這樣說比較可以接受的話
那我覺得醫生是犯了說話溝通技巧上的錯誤,並沒有誤判

很多人都以為一定要有百分之百的正確斷症才可以開始治療
其實並沒有
大部分都是由合理的猜測來進行相對的療程
像你細菌感染醫生開抗生素給你,但他不會先把你身體裡的細菌分離出來
放到實驗室去培養,等到確定是哪一種細菌再開特別的藥
如果每個病人都這樣治的話,會浪費多少醫療人力和資源

中醫也是如此
把脈和某些藥草並沒有科學實驗支持
靠的就是中醫師的經驗和推論
也沒聽過一天到晚被告
制度還是很重要的問題.我不認為醫師以及醫療人員就得完全除罪化,譬如說之前麥可傑克森的私人醫師也面臨謀殺罪名.但是甚麼樣的情況歸刑事案件甚麼情況歸民事案件,又如何兼顧讓這些訴訟不會影響正常醫療服務.這些台灣都很不成熟,變成醫療人員得獨自面對刑事或民事訴訟.

在美國醫療訴訟之多,遠超過各位想像.所謂的醫療奧客,在美國這種社會裡更是很常碰到.連我這種不算第一線的醫療人員,最近學會也開始提供第三方專業保險服務...因為被捲入糾紛的案件越來越多...

但是大部分的醫療人員並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和金錢在訴訟上面.因為醫院會有律師團,如果判決真的得要賠償,也會由保險公司負責.保費則根據不同的風險和過去的紀錄等等來計算,高風險的保費由醫院支付一部份等等制度..
我只覺得
事前醫生如果有正確溝通
就醫的也願意配合
事後就不應該跟醫生爭吵

當然處制過程中有錯誤的地方
是可以去爭取的

只是
動不動就要告醫生
我看過幾年
台灣應該就沒外科醫生了

唉`
  • 3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