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一位立委在醫師公會上的發言


xinchun1980 wrote:
完全正確現在困難的手...(恕刪)


這樣很好,讓真正有醫者心的人出線。

他不會去計較錢的多寡。當然也不會太差啦,

台灣若沒人進外科,就開放給大陸的學生來唸,但是規定要在台灣服務至少七年,才放人。(不然,就賠錢)

過去調查過,去唸醫的人之中,只有百分之16不到的人,

是真正為了服務人群而來的,其它人是為了賺錢,為了將來、為了生活。

stanphill wrote:
這樣很好,讓真正有醫者心的人出線。

他不會去計較錢的多寡。當然也不會太差啦,



只能說
醫療崩壞
不是錢的問題





很多好醫師都被告了
很多沒犯錯的醫生都被告了


你不知道

真正在醫療前線作戰的人
都知道



在這個沒做錯事都會被告的變態醫療環境
再熱血的醫生
都會心寒
stanphill wrote:
台灣若沒人進外科,就開放給大陸的學生來唸,但是規定要在台灣服務至少七年,才放人。(不然,就賠錢)




衛生署裡有些非醫學背景的高官也是這麼想
想增加醫學系學生名額來解決


令人傻眼


沒有上過戰場的指揮官
完全看不出真正關鍵所在





stanphill wrote:
過去調查過,去唸醫的人之中,只有百分之16不到的人,

是真正為了服務人群而來的,其它人是為了賺錢,為了將來、為了生活。



濫訴濫告
這招"無差別攻擊"
會讓你所謂的16%
成為永遠的期望值


真正在前線作戰的人
都看過台灣病患家屬大軍擅長的"無差別攻擊"
自己沒中過這大絕招
也一定看過同袍中過


躲在掩體裡
雖然不一定能活
但為了理想迎向砲火
一定死



xinchun1980 wrote:
衛生署裡有些非醫學背景的高官也是這麼想
想增加醫學系學生名額來解決(恕刪)

看來只會增加
願意看門診簡單病症的醫師
不會增加重症或急救醫療的醫師
panadol2004 wrote:
看來只會增加
願意看門診簡單病症的醫師
不會增加重症或急救醫療的醫師




賓果
然後製造出更多新問題
不知是哪個天才高官想出的妙點子




stanphill wrote:
這樣很好,讓真正有醫者心的人出線。

他不會去計較錢的多寡。當然也不會太差啦


大大少講了幾個字:「讓真正有醫者心而且有錢不怕賠的人
出線」
k4210 wrote:
大大少講了幾個字:「讓真正有醫者心而且有錢不怕賠的人
出線」



身家不夠雄厚的人
想做善事
千萬別來幹醫生這行





〔記者黃立翔/台北報導〕女書店創辦人、人稱「婦運女俠」的台灣婦權中堅鄭至慧兩年前罹患食道癌,發現後月餘即因敗血症辭世,夫婿台大數學系退休教授張海潮悲慟之餘,提告振興醫院腸胃科醫師陳昭富,指他化療後未及時告知家屬病況惡化,要求兩百萬精神賠償。刑事部分敗訴,民事部分士林地院昨判賠一百萬元,可上訴。










問個問題:台清交研究所的優秀工程師都跑去外商、大小M、公務員,只給22K的台資企業找不到人才。請問大幅開放設立大學資工系和資工所,人才的問題就會解決嗎?只給22K的台資企業就會因此有競爭力嗎?

答:不會,因為會多出很多工程師沒錯,但不等於每個都是台清交研究所的強者,台資企業只給22K,就只能請到22K水準的人。

醫生也是一樣,過去是醫界的強者都擠五大科,造就台灣一流的醫療水準。政府不去改善醫療環境,提升待遇。五大科走了一堆書卷獎,因為他們通通走小科或醫美,政府填補一堆波波陸陸等級的人,難道醫療問題就解決了?

高官根本是一堆白癡。

asdcxztreo wrote:
把問題簡單化吧

現在要做的,就是把"故意"、"過失"和"錯誤"三者分清楚,該負的責任明確化

"故意"
=>醫師"故意"致傷,這當然和一般犯罪無異
=>這點不用爭論,各界意見一致

"錯誤"
=>明顯和醫療常規相背,例如開錯邊,開錯刀
=>這點也不用爭論,各界意見一致

"過失"、"失誤"、"非預期性結果".....
=>這就是爭論的所在,主要有四大問題
=>"以刑逼民":司法制度是否合理?是否成為"濫訴"的主因?"濫訴"文化形成的利弊。
=>"風險責任":醫療的不確定風險全由醫療人員負擔,但又不淮醫療人員選擇風險來源"病患"?!
=>"損害賠償":醫療損害賠償明確化,算法明確化
=>"過失認定":醫療過失的認定到底是誰說了算?內行掩護內行?外行鑑定內行?


推!
說的很合乎情理!
高官會是白痴嗎?

怎麼可能

高官只是把百姓當白痴而已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