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物質極度豐富的時代,我們幾乎不缺食物,便利商店、外送平台、營養補充品隨手可得。然而,許多慢性疾病卻越來越普遍: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失調……。這正揭示了一個弔詭的現象——我們看似營養過剩,卻其實深陷營養不良。
這種「隱性營養不良」並不是指熱量不夠,而是指**身體雖被餵飽,卻沒有獲得真正需要的營養品質**。加工食品、精緻糖、過多動物性蛋白與油脂構成了現代飲食的主流,它們提供大量熱量,但缺乏纖維、植化素、維生素、礦物質與天然抗氧化物。結果,我們的細胞雖飽和,卻無法正常代謝與修復;免疫系統疲弱,體內慢性發炎反而成為常態。
T‧柯林‧坎貝爾博士在《救命飲食3.0》中指出,真正的營養不在於「補進多少營養素」,而在於食物的整體性。人體並非靠單一營養素維持,而是依賴自然食物中成千上萬種營養成分的協同作用。當我們把食物切割成粉末、膠囊或「功能飲品」,就失去了這種整體智慧。
「越營養,越生病」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們把健康交給工業食品與補充品,而不是交還給自然。真正的營養應該來自**全食物與植物性飲食**──吃原型的蔬菜、水果、全穀、豆類與堅果。當食物越接近原貌,營養越能被身體辨識、吸收與運用。
營養不只是科學數據,而是一種與自然合作的生活哲學。當我們停止追求「高蛋白、高鈣、高鐵」的數字迷思,回歸食物的本質,身體才會重新找到平衡。真正的健康,不在於吃得多,而在於吃得真。
分享摘自《救命飲食3.0‧越營養,越生病?!(暢銷紀念):全食物蔬食在對抗病毒、逆轉疾病有驚人的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