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聽podcast,一直聽到一個名詞,菌腦腸軸
大腦屬中樞神經系統、腸道屬腸道神經系統,聯絡兩者的網絡統稱為 "軸"
因為大腦跟腸道彼此互相影響。這兩者之間聯繫協調的網絡橋樑,稱之為 "腦腸軸"
菌腦腸軸是指腸道菌會經由與腸道神經、免疫、內分泌等系統互動,進而影響大腦,改變思考及行為
很有趣的名詞,但為什麼會引起我的注意呢
因為,吃益生菌有一段時間了
從有意識到自己會因為工作壓力大而無法正常便便
就開始了我身體力行各種可能讓自己身體回復自主運作的可能性嘗試
其實一開始真沒認知到自己有排便問題
從吃梅子排便,喝plum juice,運動,多走路,多吃青菜,按摩肚子
大概想的到的,只要能不吃瀉藥的,都努力過了
後來發現,最快的是吃瀉藥,因為其他的就算努力了,好像身體反應不大
最後,做了個選擇,離職
原本以為離職慢慢會好了......... 事實上也的確慢慢地比較好了
換了個工作壓力相對小很多的工作,生活規律了
每天下班回家就遛狗,經過快一年的時間,排便的狀況的確有往所謂的正常方向前進
然後換了工作......... 一年的努力就瞬間消失了.........
求快,就回到了吃瀉藥的日子,每隔幾天身體真沒反應時就吃
後來有人推薦了益生菌,就開始了各品牌益生菌的巡禮
以我的經驗,我覺得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換來換去吃
就算是增加腸道益生菌的多元性吧
嚴格來說,並沒有因定時的吃益生菌就讓我的排便完全的順利
還是搭配著運動課程,多吃青菜,補充高纖食品,盡量多走路等
雖然沒達到自己的理想,但肯定比吃瀉藥好多了
或許是因為自己長期有在吃保健食品
當聽到菌腦腸軸時,就特別想知道這是什麼
簡單講就是腸道內的微生物生態系統,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情緒
我呢,一直只是專注在便便的順暢與否
因為聽了podcast,又去看了些資料
原來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生態系
可以穩定情緒、增強免疫力、促進睡眠品質,甚至大幅改善憂鬱症、巴金森氏症、過動症等的症狀
而腸道內有數十種的神經傳導物質,就像大腦一樣,會思考、會感覺、會表達情緒
聽過多巴胺與血清素? 這兩個賀爾蒙都會影響大腦的情緒感知
人體中多巴胺的量,50%由大腦合成,50%由腸道及腎上腺負責產生
牽動我們幸福感的快樂賀爾蒙:血清素,腸道分泌了人體中95%的量
說到這,怪不得現在益生菌的產品越來越多...... 因為腸道健康真的很重要
提到了這些是要跟大家說,身體像一座小宇宙,喜歡固定、順暢的運行方式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有程度不一的便便問題
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與自己身體健康共處的方式
七成以上的免疫細胞都集中在腸道,
擁有數百萬個神經元,又被稱為「第二大腦」
排便不好,毒素出不去,睡不好吃不好,
身體很多機能都會被影響,
情緒跟大腦也會被影響自然是肯定的。
只是長期靠保健食品去保健你的腸道,
也只是換湯不換藥而已,跟離職有差別嗎?
你能一直離職下去嗎?你能吃保健食品一輩子嗎?
壓力與錯誤的生活帶給身體的問題不只有腸道,
心肝脾肺腎腦都會受到傷害,
每種問題靠吃個別的保健食品來保護嗎?
怪不得現在益生菌的產品越來越多
因為現代人除了速食生活,連健康也想要速食
業者當然投其所好罷了。
飲食作息運動心靈,這些都好了,才能真正對身體好
我們的身體需要的永遠不是保健食品,是愛惜與珍惜
含天然益菌的食物非常的多,
優格、泡菜、味噌、納豆、紅麴、
酒釀、天貝、醋和醬油、米酒葡萄酒等等
當然前提是天然發酵的,現在很多加工品是速成的哦
含豐富天然酵素的水果,例如鳳梨木瓜奇異果也很好
人體不能利用的東西就是菌的食物
比如植物纖維、寡糖,無法被我們消化吸收,
會被好菌拿去利用,菌的產生物質再反饋給人體
所以吃對東西真的很重要,比吃人工的益生菌跟益菌生重要太多了
也不用追求吃太多,在日常的飲食習慣中偶爾吃,
腸相好的話好菌就會自然地定殖繁衍,
吃太多了腸道未必有能力負荷,
減少攝取不好的加工食品、抗生素或藥物的使用也很重要
神奇的是心情好、快樂也能增進腸道菌的平衡,
悲傷、痛苦人體的細胞跟好菌都會大受影響,
「腦腸軸線」跟伴侶一樣是雙向關係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