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無聲無息?醫師提醒這些高風險族群要警覺

根據統計,台灣約每10位成年人中,就有1人身上有膽結石,由於平時沒有明顯不適,多數人往往都是在健檢或腹部超音波檢查時才意外發現。膽結石雖然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有症狀,但一旦發作,卻可能引發腹痛、黃疸,甚至導致胰臟發炎,帶來不小的健康風險,仍需留心。

膽結石無聲無息?醫師提醒這些高風險族群要警覺

膽汁不流動 結石悄悄生成

膽結石的成因,其實和「膽汁流動不良」有關。我們的膽汁分泌原本是幫助消化油脂的,如果長時間不進食,尤其沒有攝取油脂,膽囊就可能不收縮或收縮減少,就如同膽汁一直「存放」在膽囊裡,久而久之就容易變濃、沉積,形成膽泥、膽沙,甚至是結石。常見的膽結石類型有三種:

• 膽固醇結石(常見於西方人,與膽固醇過飽和有關)
• 色素結石(常見於東方人,成分以膽紅素為主)
• 混合型結石(膽固醇與膽紅素混合)

膽結石症狀輕則右上腹悶痛、噁心、打嗝,重則可能引發膽管堵塞、胰臟發炎、敗血症等,後果不容小覷。

不吃早餐、想斷食減肥 小心膽結石找上門

也許有的人會問:「醫師,不吃早餐真的會導致膽結石嗎?」這其實有其根據,這是因為長時間空腹,膽汁滯留在膽囊內,時間一久就容易濃縮、沉積,的確可能會提高結石風險。國際研究也證實,空腹超過12小時的人,膽結石風險高出30%。

臨床上也遇過不少客戶,只是因為健康檢查而需空腹時間較久,膽囊內膽汁開始變得濃稠,產生膽泥現象。此外,雖然間歇性斷食、168飲食在現代很流行,但其實有些人不適合,尤其曾經有膽泥、膽沙、膽結石家族史的人,千萬不要採取極端飲食模式,避免讓膽汁長時間處於「靜止狀態」,而導致膽結石風險增加。

膽結石無聲無息?醫師提醒這些高風險族群要警覺

除了空腹時間較長,某些族群也特別容易形成膽結石,包括40歲以上、女性(尤其懷孕或荷爾蒙變化時)、有家族病史、肥胖、快速減重族群,還有糖尿病、肝病或長期使用荷爾蒙藥物的人。這些族群的共通點,是膽囊收縮功能較差,或膽汁成分容易不平衡,讓膽汁更容易滯留,形成結石的風險也隨之提高。因此建議這些族群平時就應提高警覺、定期檢查。

我有膽結石 需不需要立即開刀處理?

雖然大約八成膽結石患者終其一生都不會發作,沒有症狀時,大多只需定期透過腹部超音波追蹤,或採取藥物治療,不必太過擔心。不過,若有持續性腹痛、吃油膩食物後明顯不適、噁心、嘔吐、黃疸或發燒等症狀,就應該積極就醫,讓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手術治療。

目前多數膽結石患者若真的需要手術,大多能透過腹腔鏡微創手術處理,傷口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然而是否需要手術,並不是單純看結石大小,而是依照實際症狀、整體健康狀況與醫師專業判斷來決定。

預防膽結石 關鍵6原則

須提醒客戶的是,預防膽結石的關鍵,是要讓膽囊有機會正常運作。三餐規律進食、適度攝取健康油脂,讓膽汁保持流動性,才是最實際的做法。日常生活中,有以下重點原則:

.三餐定時、規律進食:避免長時間空腹,讓膽囊有機會排出膽汁。
.飲食多元、均衡:多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與膳食纖維,有助膽汁代謝、腸胃蠕動。
.適量攝取好油脂:不必完全避油,選擇橄欖油、亞麻仁油、苦茶油等好油,有助膽汁排放。
.少吃高糖、高油炸、精緻澱粉:這類食物易讓膽汁變濃稠,增加結石風險。
.保持規律運動、避免久坐:促進代謝循環、維持膽囊收縮能力。
.避免極端減重或快速瘦身:攝取熱量降低時,脂肪會大量快速動員入肝臟,反而讓膽結石風險升高。
.適度補充抗氧化營養素:像含薑黃、兒茶素,有助降低慢性發炎反應,間接保護膽囊。

膽結石無聲無息?醫師提醒這些高風險族群要警覺

其實,預防膽結石的核心,就是讓膽汁適時排放,別讓它變濃變稠。與其擔心,不如從這些日常小細節開始調整健康的飲食習慣,讓膽囊維持規律運作,才是有效的預防方法。

另外,對於40歲以上、家族有膽結石病史,或本身有高風險因子的族群,定期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是相當重要的預防手段。比起發作後才處理,提前了解自己的膽囊狀況、及早調整生活,往往能避免大麻煩。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 超音波室主任 楊建華醫師

以上資訊由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醫周刊提供

全文轉載自:膽結石無聲無息?醫師提醒這些高風險族群要警覺


看更多文章:
經常胃痛可能有「膽結石」?! 醫師教您用疼痛位置、頻率區分
預防「肝苦」人生!五種常見肝病一次搞懂
夏季也會心肌梗塞?!預防靠這兩撇步!
2025-09-18 22:52 發佈
原來不吃早餐也會膽結石
感謝分享&介紹,又多了健康新知
媽媽就是膽結石,割掉後很不方便
天天拉肚子
Mobile01保健特派員 wrote:
根據統計,台灣約每10...(恕刪)


真的要注意身體
看起來要好好的注意
處處留心
沒膽的人真的消化系統差很多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