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塑化劑、鐵氟龍……你日常吃進多少?這一檢測掌握體內環境毒素

隨著日常生活中化學物質暴露風險升高,「環境荷爾蒙」(EDCs)與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健康關注焦點。這些物質可能干擾內分泌系統,進而影響生殖、神經與免疫功能。

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已有約800至1000種化學品具內分泌干擾風險。而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與瀚仕功能醫學研究中心檢測發現,3500份樣本中,近四成民眾體內塑化劑濃度超標,而塑化劑正是最常見的環境荷爾蒙之一。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欣診所院長 顏佐樺醫師 提醒,這類物質長期累積,恐對身體造成多重影響,特別是內分泌相關疾病,建議及早關注並適時檢測。

塑化劑、鐵氟龍……你日常吃進多少?這一檢測掌握體內環境毒素

環境荷爾蒙干擾內分泌,長期累積效應不可忽視

環境荷爾蒙(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 EDCs)是一類來自環境的化學物質,因其化學結構與人體荷爾蒙相似,能干擾內分泌系統而得名。這些物質雖不是真正的荷爾蒙,但會「假扮」荷爾蒙與受器結合,擾亂內分泌訊號傳遞,進而引發荷爾蒙失衡與相關健康問題。常見環境荷爾蒙來源包括塑膠製品、食品包裝、部分個人清潔與化妝品(如含防腐劑、特定合成香料、塑化劑的產品)、農藥等日常用品。

臨床觀察發現,有些生活習慣或亞健康狀況在檢測中,有環境荷爾蒙風險偏高的現象。若生活習慣中經常熬夜、飲酒、壓力大者,會因肝臟解毒功能受損,導致排毒效能下降;有便秘或腸道功能不佳者,因腸道蠕動不良、毒素易累積;體脂肪較高者,因脂溶性毒素傾向儲存於脂肪組織;有婦科疾病或內分泌失調病史者,荷爾蒙波動與疾病交互作用,也會增加暴露風險。

近年也有研究指出,兒童神經發展問題如過動或自閉傾向,可能與環境荷爾蒙有關。若有相關疑慮,可諮詢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需進一步檢測或改善環境。此外,有些臨床情境中,例如當性荷爾蒙異常經過評估,若已排除內分泌疾病,以及避孕藥、類固醇等藥物影響後,也可考慮環境荷爾蒙檢測,作為釐清原因與調整生活的重要依據。

值得警覺的是,環境荷爾蒙的影響並非短期可見,多數為「長期累積型」,與乳癌、子宮內膜異常、男性攝護腺肥大、免疫功能低落、神經情緒障礙乃至不孕症高度相關,不可不慎。

永久化學物質──PFAS 難以代謝的健康威脅

另一類不可忽視的隱形威脅,是近年全球高度關注的多氟烷基物質(PFAS),因其化學性質極為穩定,難以分解,又稱永久化學物質。PFAS廣泛存在於不沾鍋、防水衣物、鍋具塗層、熱感應紙(如發票、速食收據)中。常聽到的「鐵氟龍」正是PFAS的一個子類,常見於不沾鍋塗層。

塑化劑、鐵氟龍……你日常吃進多少?這一檢測掌握體內環境毒素

PFAS主要透過腎臟排泄,但代謝能力有限,易累積於肝臟與腎臟中,因此肝腎功能不佳、代謝疾病、高膽固醇族群需特別留意。此外,經常外食或接觸防水、防油產品者,也是高暴露族群。

三步驟守護自己,遠離環境毒素

面對這些環境中的「隱形毒素」,許多人可能尚未察覺,其實身體已悄悄累積風險。務實的自我保護行動,包含以下三大方向:

第一步,功醫檢測,了解毒素累積風險

面對這些環境中的「隱形毒素」,建議透過專業檢測,了解自身體內環境荷爾蒙與PFAS的累積狀況,特別是高風險族群,更應及早掌握,作為後續健康管理依據。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的功能醫學檢測「肝解毒代謝評估套組」,整合環境荷爾蒙與多氟烷基物質(PFAS)檢測,涵蓋PFOA、PFOS、PFNA等常見項目,協助高風險族群全面掌握體內負擔,規劃個人化健康策略。

第二步,減少日常接觸

PFAS一旦進入人體,幾乎無法快速排除,會在體內長期累積。因此,減少暴露是目前預防PFAS健康風險的關鍵。選擇無塑化劑、無PFAS產品,避免防水、防油材質與高風險鍋具,並注意美妝、清潔品成分。需特別提醒的是,熱感應紙也是較少留意到的暴露來源,建議接觸後務必洗手、避免邊接觸邊進食,以降低攝入風險。

第三步,提升代謝與排毒力

透過規律作息、均衡飲食、攝取高纖蔬果、適度運動、促進流汗,有助身體排毒。必要時,可諮詢專業,進行營養調整或功能醫學介入。

塑化劑、鐵氟龍……你日常吃進多少?這一檢測掌握體內環境毒素

雖然我們無法完全隔絕這些環境風險,但只要正確認知、主動檢測、調整日常習慣,依然能大幅降低環境荷爾蒙與PFAS的健康威脅,為自己的健康多添一層保護。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編輯部 諮詢/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欣診所院長 顏佐樺醫師

以上資訊由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醫周刊提供

全文轉載自:塑化劑、鐵氟龍……你日常吃進多少?這一檢測掌握體內環境毒素


看更多文章:
痠痛貼布竟讓肝臟解毒指數變紅字!2大關鍵避免身體問題找上你
身體重金屬中毒還不知情? 要靠這個方法!
發芽食物能不能吃 營養師帶你一圖看清!
2025-09-01 22:05 發佈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要有便利的塑膠製品,卻難免化學物質傷身。
真的要處處留意才可以
很多地方要注意
除了樓主說的那些,最近被較多人討論的是「塑膠微粒」,已充斥在人們生活中,連自來水中也不少,有甚麼辦法解決?除非你願放棄現在生活的便利,到深山裡過著原始人的生活,否則多少都會吃進那些毒物。
感謝分享&介紹,又吸收了健康新知
這些真的都是看不到的慢性毒素啊
想想都恐怖
沒關係,這世界已經不可能減塑,人體接觸到的毒素只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
反正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天生比較耐的了塑化劑的人,
會自然繁衍出一樣體質的後代繼續活下去。
相反地耐不了塑化劑的人,
因為受到毒素影響不容易生育,無法繁衍後代,
這種人就會逐漸在地球淘汰。

生命自然會找到出路。
看了數據很恐怖的
但認識就會知道危害點
只能說健康是自己的
怎吃入口也是自己選擇
滿微妙的......
我們為了日常生活的便利使用了這些東西
但總為了錯誤的使用方式來擔心是否會對自身造成危害

像是常見的PVC材質保鮮膜
缺點是不耐熱,所以應該是使用在生鮮食品或者降溫後的食材
它有好的延展性以及包覆性,很輕易就能達到食物保鮮的目的
不像其他材質的保鮮膜有可能因為密封性不佳造成食材變質
這種情況只要遇到個幾次,變質發霉的東西吃下肚,對人體的危害不小於塑化劑所帶來的

PFAS的議題也是,聽起來有點冷門,有點危險
但這東西卻是散佈在你我身邊的各個角落,食品、醫療、化工、汽車、電子等產業它都有它的存在
因為它有著同性質材料也無法取代的特殊性,即便環保團體對於PFAS這個話題已經爭吵了20多年,仍然難以撼動它的地位

光是最廣為認知的鍋具來說,可以參考下面的文章內容 :
陶瓷不沾鍋比較安全?專家揭陶瓷及鐵氟龍塗層差異和使用壽命

如果以沒有不沾塗層的材質來說,因為食材沾黏過度加熱,就算沒有將焦黑的物質裝盛到碗盤中,裏頭的PAH物質量也是不容小覷了
如果已有不沾處理的陶瓷材質來說,在"正常人"的摧殘下,壽命不如鐵氟龍鍋那麼高
塗層退去依樣會有沾黏的問題,另外是替換率高,生產報廢的循環提高,隱藏的碳足跡也就跟著提高

就像核能跟火力發電的關係,停用表面上看起來是減少一種威脅
但是否有可能帶來更大的危害也是必須思考的
很難擺脫對他們的依賴,那就找出能夠和平相處的方式而已
piyopiyo765 wrote:
天生比較耐的了塑化劑的人,
會自然繁衍出一樣體質的後代繼續活下去。


這就是化學汙染 跟 空汙PM2.5一樣
沒有甚麼耐不耐 適不適應的問題
對所有人的傷害都是一樣的
也沒有甚麼繁衍出依樣體質的後代活下去

後代也是繼續受到這些汙染物的傷害 只會多不會少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