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暈眩找不到原因?當心是體質惹的禍中醫點出「兩大類型」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

每到夏天,因眩暈症狀前來就診的病患不少,常見主訴是眼前突然天旋地轉,讓人相當難受。有些人曾在西醫門診接受多項檢查卻找不到異常原因,只能依靠藥物暫時緩解,但效果有限,還可能出現其他副作用。

夏天暈眩找不到原因?當心是體質惹的禍中醫點出「兩大類型」

眩暈也可能與低血糖、貧血或頸椎疾病有關,甚至可能是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的前兆;若症狀持續,務必儘早就醫,切勿輕忽。

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徐瑋憶分享,一名年輕上班族每到夏天就會出現眩暈情形。經過問診得知,因為天氣炎熱,她飲水量明顯增加,也常喝冰飲、吃甜食,加上久坐少動,導致體內痰濕水飲堆積,進而誘發眩暈。這類型的情況單靠止暈藥效果不大,反而需透過中醫方式來溫化水飲、健脾化濕,才能真正改善。

針灸搭配中藥 改善氣機、標本兼治
徐瑋憶醫師也曾治療過一位中年男性,因工作需要長時間走動,越忙碌越容易頭暈。雖然服用西藥可暫時緩解,但停藥後又會復發。醫師先以針灸調順氣機,再搭配疏肝理氣與通竅的中藥,一週後病人發作頻率從每天一次降至一週一到兩次,持續服用中藥兩個多月,進一步補脾益氣後,眩暈症狀完全改善,停藥後也未再復發。

從這些案例可以看出,中醫治療眩暈可以從不同角度切入,除了緩解症狀,也強調調整體質,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火熱型vs痰濕型 夏季常見兩大眩暈體質
根據《黃帝內經》,古人就已對眩暈有多種描述,如「頭眩」、「掉眩」、「眩冒」、「目眩」等。徐瑋憶醫師說明,現代中醫臨床會先區分是實證還是虛證,接著再判斷屬於風、火、痰、瘀、虛等哪一類型。其中,夏天最常見的為「火熱型」與「痰濕型」。

火熱型多因暑熱引起心浮氣躁、上火,適合用放血等方式來宣洩火氣;痰濕型則與貪涼、冰飲攝取過多有關,需健脾祛濕。若補瀉方向錯誤,反而可能加重症狀,因此辨證論治非常重要。

針灸助調體質 選對穴位更有效
針灸對不同類型的眩暈也有對應的穴位選擇。針對火熱型眩暈,可先「開四關」,也就是針刺合谷穴與太衝穴,迅速將頭部火氣往下引導;痰濕型眩暈則可選擇脾經的豐隆穴與陰陵泉穴,有助改善脾胃功能,排除體內痰濕。

食療對症調養 白木耳蓮子湯與黃耆陳皮茶入門推薦
針對不同體質的眩暈,徐瑋憶醫師也提供簡單實用的食療建議:

火熱型眩暈:推薦食用白木耳蓮子湯
蓮子不需去心,保留些微苦味能幫助清熱;搭配白木耳具滋陰降火效果。
材料:新鮮白木耳一朵、新鮮蓮子30克、冰糖適量
做法:白木耳洗淨去蒂切小塊,放入電鍋,外鍋加兩杯水蒸煮。跳起後加入蓮子與冰糖,再蒸第二回即可。
痰濕型眩暈:推薦飲用黃耆陳皮茶
黃耆可補氣利濕,陳皮調和脾胃,幫助痰濕代謝。
材料:黃耆5錢、陳皮3錢
做法:洗淨後放入鍋中,加入500c.c.水,大火煮滾轉小火煮10分鐘,過濾藥材即可飲用。
徐瑋憶醫師特別提醒,眩暈也可能與低血糖、貧血或頸椎疾病有關,甚至可能是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的前兆;若症狀持續,務必儘早就醫,切勿輕忽。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2025-06-30 9:19 發佈
夏天真的很容易暈
朋友有因為常常頭暈去看中醫
醫師說他是因為反覆感冒導致
鼻腔內卡膿發炎
進而引起缺氧及頭暈
後來鼻子問題漸漸改善他就不再有頭暈的問題了
記得她是去高雄濟代看的
後來她好了以後也有在那邊看減重門診
我之前去看中醫,中醫說我是因為貧血引起的...
這間日本藥妝店下單後日本直送超便宜 【大阪BBY藥妝免稅直購店】 www.bby-osaka.com
現在中午出門一下就熱到快暈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