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外食真的避不開
前陣子報導有提到,平均每週會吃下「一張信用卡」的塑膠
所以我現在通常會選擇溫或冷的為主
太燙的食物我就不會選
但如果必須要外食,為了避開塑化劑
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方式?
台灣人體內塑化劑是外國人2至7倍!紙碗裝熱湯、保鮮膜覆蓋加熱都錯了
除了飲食會接觸到塑膠外, 腳踩pvc地板、雙手以及呼吸也會吸收到塑化劑汙染物。
約十年前,好像台北市有禁用4號塑膠食品容器(杯蓋), 只能用5號(PP 材質) 。但我有發現在小吃店的塑膠餐具
幾乎看不到PP 材質, 已經沒有標示了,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塑化劑目的是要使塑膠柔軟, 食品容器還不見得會有塑化劑的問題,而是環境荷爾蒙、類似雙酚 A 等,可能比較嚴重,就算是最安全的PP 材質,在高熱下也可能會有" 塑膠微粒" 我想這才是您所謂的吃下肚的東西
以下是個人的看法請參考:
自備餐具是上上策
餐廳如果使用玻璃磁器最好, 如果使用免洗餐具,食物餐點就要選擇溫度低的,不要吃熱湯。另外,油脂會增加有毒物質的釋放
如果小吃店是使用美耐皿餐具: 會有"三聚氰胺" 。美耐皿使用越久, 食物越油越熱的三聚氰胺越多,
換句話說 : 小吃店使用美耐皿就是拒絕往來戶
以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