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生酮飲食退流行了?還是出了甚麼問題?為何感覺沒有人在討論關心他?

曾經的當紅炸子雞,如今的門前冷落車馬稀。

我曾經執行 生酮飲食 + 168 +游泳運動;花了10年時間(前面6~7年有認真做生酮飲食),解決了我的三高問題;減重15公斤,中度脂肪肝消失,十年間,推估腎絲球過濾率 由66%穩步上升至去年初檢查95%。
當然其中造成三高的主因,是因為長期患有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年輕時就鼾聲震天嘎響,白天嗜睡沒精神,開車打瞌睡。
在我吃藥治療控制三高症狀的幾年後,2008年確診睡眠呼吸中止症,晚上睡覺時開始戴陽壓呼吸機治療,大概1年後發現血壓血糖降低,開始慢慢減藥;直至前年最後停掉降血壓藥,半顆4mg 博脈舒(在可吃可不吃藥的邊緣,在我的要求下,醫師勉強同意以觀後效)。
今年初體檢,發現冠狀動脈有鈣化現象,有斑塊存在;醫師評估很危險。目前沒有任何症狀。
醫師看見血脂數值,馬上立刻建議開始吃降血脂,降血壓,及防血栓藥(阿斯匹林)。
在醫師的諄諄教誨下(感覺比較像黑道恐嚇 );立即遵命照辦。

最近兩年,飲食有點放鬆,處於脫酮狀態,運動還是在做。
我回顧最近三年體檢報告,發現糖化血色素在6.3~6.0,稍差些,早幾年5.5左右。
體重回升6公斤。尿酸在7.8~7.2;這個指標一直沒有被關注;十年來都偏高,都在7以上以上。
這幾年尿酸問題在網路聲量高漲;不只是痛風問題,更是引起代謝紊亂的主因之一。我有多功能機器,可買試紙驗血液中尿酸看看。順便研究一下如何控制降低;多喝水看來是目前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據說20世紀初期的尿酸標準是3;因為這段時間以來世界性的醣類攝取過多,尤其是果糖會飆高尿酸值,不得不放寬標準;不然全人類都紅字,太難看也說不過去。
聽說尿酸一直大於7以上,很容易得痛風。聽說非常疼、、、、、

醫師極力勸說不要生酮飲食、、、、、深惡痛絕,(居然血液檢查可以達標,要求不吃藥?!)

目前配戴CGM兩周,嚴格飲食控制,加上努力運動,已經進入持續生酮狀態,每天驗尿酮(++);偶而驗血酮(最近一次1.7),目前應該可以更高。
我想目前先 生酮飲食 + 168 + 努力的運動,目前維持每天游泳一小時,2公里,偶而超慢跑30分鐘,曬曬太陽,吃吃健康補品 + 吃藥
6月份回診看報告;如果不達標(LDL 小於 70~55;好像是?)、、、可能要吃藥加打針哦?針劑好像是PCSK9,更厲害的還有一種單克隆抗體,已經核准。再不行就、、、

我一直有種看法;人體是一座精密的生化工廠,只要原料用對了,工廠運作生產就會正常。
製程參數隨意調整(吃藥調控荷爾蒙),長期而言副作用難料,會得不償失。
藥可以短期吃,以藥試症;確認問題所在後,還是要對症治療。
方法應該是減法原則優先;去除不良生活習慣,包括飲食(斷精製糖(尤其是高果糖玉米糖漿,玉米精糊),加工食品,反式脂肪,精煉植物油)睡眠差、久坐不動、熬夜不睡、、、、
目前從結果來看,都還不是完整完美的答案;還需要繼續推敲。
首先要釐清的是得病的原因、、?

不良生活習慣慣出來的毛病,當然要靠正確的生活習慣來根治解決才對,不是嗎?

有想法的,請發言提意見。
謝謝。

以上討論不是醫療建議,只是個人經驗分享。
請諮詢你的醫師。
2025-04-11 21:42 發佈
你跟醫生討論就可以了(把飲食做個紀錄,讓醫生知道)

高估自己的病痛,是ㄧ般人都會犯的錯(最後才發現生命,經不起幾次的消耗就走了)

是什麼樣的錯覺,讓你覺得不吃藥可以恢復健康?(這種行為,等同放棄治療等死)

多方嘗試身體不習慣的中高強度運動(例:拳擊有氧與重訓,相互搭配)
williamwu1107
williamwu1107 樓主

病因與病症應該分別對待。找出病因才能促進健康;治療病症只能暫停病痛,藥還是要吃,支架還是要裝;就好像打地鼠遊戲一樣,沒完沒了。這是目前健保制度治療慢性病的困境。醫師醫術高明,病人治好了又來、、直到、、

2025-04-11 23:36
williamwu1107
williamwu1107 樓主

"高估自己的病痛,是ㄧ般人都會犯的錯(最後才發現生命,經不起幾次的消耗就走了)是什麼樣的錯覺,讓你覺得不吃藥可以恢復健康?(這種行為,等同放棄治療等死)"。也是我的憂慮。所以上來問問聽聽想想、、、謝謝

2025-04-12 7:29
目前健保醫療有幾個困局。
1. 醫院醫師只針對治病,不關注健康。因為健康不是病,沒有疾病編號,所以沒法"治療"。
2. 醫師分科太細,每位醫師目光如"炬",只照亮眼前。專精"鋸箭療法",沒有整體醫療能力。病人經常遊走在數 個專科醫生之間。相互之間用藥可能交互影響,多增加的藥可能要解決其他藥引起的副作用。沒有找到共病的源頭或者抓大放小的智慧抉擇;病人很快被藥物淹沒,而醫師被來回游走治不好的病人搞到舉足無措。讓醫師及病人焦頭爛額,原地打轉。
3. 受制"大藥廠指引"約束綁架;這些用藥指引基於偏頗論文及臨床報告,藥物對降低特定生化指標效果優異。用藥指引也恐流於先射箭再畫靶。就好像專注於LDL數值的治療指引;治療及預防效果不明;只因他汀藥物降LDL效果卓著,一條路走到黑。
生化指標壓下來了,但是相關疾病造成的死亡率排名也沒有降低。 或許醫界也甘之如飴,因為照本宣科不會有責任。病照看,藥照吃,錢照花,死亡率排名鰲頭照樣高掛。
忽略了以人為本,病人是獨立個體,沒有一體適用的療法。
尤其是越來越多的慢性病患,困在這個漩渦之中、、、、、
該要停下來,好好思索思索。

要如何解決此困境呢?
我也不知道。

Game-Changing Study on Heart Health and Cholesterol: New Insights Revealed
改變心臟健康和膽固醇的研究:揭示新見解


觀看次數:82,434次2025年4月7日 #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 #生酮飲食
它終於來了!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發表了開創性的、首創的前瞻性臨床數據,為以下問題提供了寶貴的見解:身材瘦削、代謝健康、高 LDL 和 ApoB 且採用生酮飲食的人是否患心臟病的風險很高?研究結果在科學上令人震驚,毫無疑問地將挑戰人們對心血管健康和膽固醇管理的傳統觀念。對於任何對心血管疾病預防、LDL 和 ApoB 研究、生酮飲食安全、心臟健康、血脂狀況、膽固醇測試和代謝健康優化感興趣的人來說,這都是必讀內容。這是一次重要對話的開始。分享此論文:https://www.jacc.org/doi/10.1016/j.ja...

有關更多參考文獻的書面分類,請參閱相關的《保持好奇心代謝通訊》:https://open.substack.com/pub/staycur...

繼續醫學教育 (CME) 學分!我很高興與代謝健康倡議合作,為我精選的內容提供繼續醫學教育 (CME) 學分,包括在代謝倡議平台上觀看此影片和閱讀其附帶的論文!請造訪https://membership.metabolicinitiativ...以了解更多資訊。您在該平台上的前 7 天是免費的,註冊時輸入代碼“StayCurious”可享受每月會員費 15% 的折扣。非常適合希望在營養科學和個人化醫療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的醫生、研究人員和健康專業人士。代謝健康倡議將此持久活動指定為最多 1 個 AMA PRA 類別 1 積分™。代謝健康倡議獲得了繼續醫學教育認證委員會 (ACCME) 的認證,可以為醫生提供繼續醫學教育。有關脂質和膽固醇的更多信息,請參閱此播放列表: • 膽固醇與脂質

主要參考文獻 基線研究,PMID:39372369 統合分析 41 RCT,PMID:38237807 LEM,PMID:35629964 章節
0:00 – 心血管疾病的突破性新研究
0:52 –生酮飲食對膽固醇的影響– LDL和 ApoB 預測斑塊進展
5:47 –舊有的斑塊產生新的斑塊
6:10 – 這對心血管風險評估意味著什麼
6:58 – 瘦體重超反應者是獨一無二的
9:29 – 個人化心血管健康:重新思考一刀切
12:28 – 我的總結研究的關鍵要點
14:33 – Soto Mota 講授
12:28 – 我的總結研究的關鍵要點14:33 –講的


'24.10.14【名醫On Call】宋晏仁醫師:LMHR追蹤報導5-KETO試驗正式論文出爐 再探LDL-C膽固醇與粥狀動脈硬化關係的爭議

經宋醫師的解說,更容易理解。


觀看次數:22,630次 串流直播日期:2024年10月14日 #宋晏仁醫師 #名醫OnCall #News98
主持人:宋晏仁醫師
主題:LMHR追蹤報導5
KETO試驗正式論文出爐:再探LDL-C膽固醇與粥狀動脈硬化關係的爭議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日 11:00am-12: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4.10.14

說明: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普遍被認為是造成粥狀動脈硬化(容易導致心肌梗塞、腦中風)的原因,現在甚至只要單純LDL-C超過130 毫克/分升,就有可能被醫師指示服用降膽固醇藥物。但是過去一直也有很多論文,發現完全相反的結果,有些族群(尤其年長者)的LDL-C越高者,總死亡率越低,而且心肌梗塞的住院病人,約50%的人LDL-C並不高。降膽固醇藥物的副作用也讓很多人無法耐受,甚至有增加糖尿病、失智症、性功能障礙的研究報告。近年來,有一群人原本LDL-C都在所謂正常範圍,在採行低醣飲食數年後,發現LDL-C膽固醇飆升到過去認為只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人才有的高度。這種非基因遺傳的表徵,成為「表現型」,這群人有一些公共特徵:較瘦、愛運動,除了LDL-C之外,一切健康。因此他們暫時被稱為LMHR—瘦體超高反應者(對低碳飲食有LDL-C飆升的超高反應)。如果LDL-C是造成粥狀動脈硬化的原因,那麼這群人長期暴露在這麼高的LDL-C下,其動脈硬化情形如何呢?這群LMHR會不會為我們了解LDL-C的代謝生理學打開一扇窗子呢?本集是LMHR研究追蹤報導的第5集,追蹤的目的是為了探討科學真理,不提供任意醫療建議。


'25.04.14【名醫On Call】宋晏仁醫師:大神們請至少看一眼這研究「膽固醇不是動脈硬化的主因」!舊有斑塊才是:Plagues beget plagues!


開始直播時間:11 小時前2025年4月11日 #名醫OnCall #News98 #宋晏仁醫生
主持人:宋晏仁醫師主題:大神們請至少看一下這研究「褶皺不是動脈粥狀硬化的主因」!舊有斑塊才是:瘟疫生瘟疫!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日 11:00am-12:00pm 本集講述日期:2025.04.14


#News98 #名醫OnCall 8.1 ▏仁醫師

這篇論文不論是從成員及發表的期刊來看,都屬於重量級程度。
發表在 JACC 美國心臟病學院雜誌;直接插旗在別人的大本營上,有夠囂張。

有一群人代謝正常,屬於LMHR群體;改吃低碳生酮飲食、、、、、
論文中的結論是
LDL及APO-B與冠狀動脈斑塊及鈣化無因果關係。
及冠狀動脈斑塊的成因是,舊有斑塊會產生新的斑塊。
當心臟影像檢查出斑塊後,斑塊會隨著時間繼續長大及更普遍化;進展程度與原因還不明。


血脂三聯關係;這種情況下檢測結果是健康無害的。
以下參數都必須是檢測出來的值,不可用推估計算值 ;BMI 最好要小於 25
高LDL >= 200
高HDL >= 80
低TG <= 70

我覺得維護心血管及血糖、血脂、血壓的的健康重點應該就是;高HDL,低TG(三酸甘油脂);而低碳生酮飲食與適當的運動,恰恰滿足需求。
簡單地說;LDL與心血管疾病之間沒有明確的因果關係。

以上內容不是醫療建議,是論文分享。
請諮詢你的主治醫師。

https://www.youtube.com/live/dtyYfDkBuKw?si=SEYP3oyh62U8dsJG


觀看次數:440,939次 串流直播日期:2020年9月7日
主持人:宋晏仁醫師
主題:低碳高脂飲食的風險評估!低密度膽固醇(LDL-C)變高,要緊嗎?
過去一年來,宋晏仁醫師談了許多血糖與肥胖的議題,繞著糖類與脂肪的攝取、胰島素阻抗等,對當前的醫療常規有些省思與檢討。今天主軸講的是低碳高脂飲食的風險評估,低密度膽固醇(LDL)變高了要不要緊?究竟LDL是不是個好指標?該如何看待?請聽宋醫師怎麼說!
只因為昨晚吃了一份番茄炒蛋(加了約2湯匙(30g)的市售番茄醬,鐵罐裝,成分標示只有番茄,沒有其他成分),豆腐高麗菜海帶芽柴魚片味増湯及清炒美生菜;居然脫酮了。
看來食物中,尤其是水果或含糖"蔬菜"(番茄,南瓜、、)及加工食品及加工醬料都是生酮飲食的雷區,不可不防。

這是近2周的連續血糖紀錄,概要分析。實際的血糖值比試紙血糖機要高+10~ +30mg/dL

以下是個人經驗分享,不是醫療建議。
請諮詢醫師。

我應該不算是1,2型糖尿病患者,也沒使用藥物在控制血糖。
算是基礎血糖有點偏高,對醣類攝取後對於血糖上升比較劇烈的醣不耐症患者。
空腹血糖值100及糖化血色素稍微偏高,大概6左右。
我已經在實施低碳飲食很長一段時間,尿酮檢測時有時無;最近想更嚴格進入生酮飲食。
為確保斷糖降低胰島素分泌量至閾值以下,促進脂肪分解成游離脂肪酸,進入肝臟進行轉化成酮體及糖質新生,維持必要的血糖濃度。
酮體與血糖同樣可成為細胞能量來源。當人體血糖充足或胰島素濃度高時,就不會分解脂肪產生酮體。
酮體是乾淨能源,細胞使用他時耗氧低,產生的自由基少。心臟肌肉及腦細胞更偏愛酮體為能量來源。
因為高血糖及高胰島素分泌量是心血管發炎因子,靠生酮飲食是主要調節方法。
目前重點是增肌減脂,提高基礎代謝率。

從記錄中可發現自4/3號開始,每日血糖變化已趨平穩。
發現全脂奶粉會引起血糖快速上升。精製糖,米麵精緻澱粉也會。
如果吃米麵澱粉,記得要配上大量蔬菜蛋白質油脂,要細嚼慢嚥;飲食順序也很重要,水肉菜飯果(宋醫師建議),血糖上升幅度要盡量小。
主要目的是避免血糖急速上升,刺激急速大量分泌胰島素,會造成胰臟負擔受損及細胞對胰島素產生阻抗。維持細胞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是重點,可避免延緩很多退化性疾病發生。
這應該都是已知的事實,只是選擇性失憶,是人性的惰性使然;不見黃河心不死罷了。
4/6及4/8都是晚餐刻意吃了一碗及一大碗的紅油抄手,沒有搭配其他蔬菜及蛋白質。4/8號吃完紅油抄手後,血糖大概在2小時內,由127升至248,再約兩小時降至76;比吃東西前更低一些,再緩慢升至115。

目前人類的健康問題應該是精緻糖,尤其是果糖(大量加工用的工業化生產的高果糖漿玉米糖漿,大量用在手搖飲及所有加工食品,因為甜度高,便宜,液態易加工),精緻澱粉(米、麥去皮只剩核心澱粉及玉米糊精更糟),精緻加工食品(一大堆化學添加劑,不健康的油(尤其是反式脂肪,精煉種籽油)、鹽、糖、色素);只為了刺激你的味蕾,吸引你去買來吃。

目前尿酮數值都可驗出反應(+- ,+,++),最近一次自己驗血酮1.7 mmol/L。血酮試紙很貴不敢經常檢驗。
改變飲食增加運動是基本。
配合醫生指示吃藥是控制。
以上都是每天要做的沒有停下的時刻。
williamwu1107
williamwu1107 樓主

吃藥是症狀控制,只能治標。生活調整才是王道,恢復健康才是目的。最終目標是降低以致擺脫藥物依賴;提供分享。

2025-04-20 14:28
smithson wrote:
改變飲食增加運動是基本。
配合醫生指示吃藥是控制。
以上都是每天要做的沒有停下的時刻。


看起來這種做法似乎是四平八穩、、、、、
問題是醫師專注在控制LDL數值的好處並不確定;還要承受藥物副作用。
更何況,越來越多的論文及臨床報告,並不支持LDL過高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
我的看法是短期或長期低劑量吃藥控制,或許可降低血管發炎指數,長期來看,還是要透過更高端的血脂分析或其他心血管生理檢查找出病因,對症治療。
飲食生活習慣運動陽光空氣水情緒是該要持續改善精進。
williamwu1107 wrote:
smiths...(恕刪)

1、我的想法飲食運動是基本
並不是用來當作治療手段
低碳或是生酮飲食都要持之以恆

2、但看起來你沒吃藥控制數值
飲食跟運動結果也是不及格

3、不想吃藥控制但希望找出病因
這是指希望能痊癒,
以後就不用飲食運動跟吃藥控制?
williamwu1107
williamwu1107 樓主

應該說我吃藥控制的好處不多,與副作用比較起來,得不償失。如果胰島素阻抗為病因,那生酮飲食就是解藥。我不吃藥的血液檢查數值,除了LDL及總膽固醇及尿酸外,以我的年紀都算及格以上。

2025-04-14 13:17
williamwu1107
williamwu1107 樓主

從痊癒的嚴格定義來看,慢性病的確很難達到痊癒,或者說不可能痊癒。就好像老化不可能回復年輕,甚至停下來都不可能。至少逆轉應該是可能實現的,再退一步,至少緩解吧?。要求應該不高不難?長期吃藥對老年人不好。

2025-04-14 16:16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