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諮詢你的主治醫師。
***********************************************************************
2025/07/25
2025.07.16做了血液及尿液檢查。
驗證這半年的吃藥及生活習慣改善的成果驗收。 看結果很棒的。
先將這半年的執行成果放在前面,是希望能鼓勵你持續往下看。
************************************************************************
因長期睡眠呼吸中止症,已經戴睡眠陽壓呼吸機將近18年。
幾年前醫師建議先後檢查心臟超音波 OK,運動心電圖 輕微缺血,心血管鈣化指數 400(110/10/7),心血管灌流攝影 OK。
目前無任何症狀;最近(114/1/22)再做心臟斷層影像掃描;心血管鈣化指數731,多處20%~60%阻塞斑塊。
(2025/02中)現今又開始吃降血脂(atozet FC tab 10/20 Ezetimibe + Atorvastatin),降血壓藥(得安穩 160mg (Valsartan)),防血栓藥 安心平 腸溶微粒膠囊 100mg (Aspirin,ASA);同時監測血糖,想先穩定降低血糖。
(在此先提醒大家;除非有症狀,我不建議自費做CCTA心臟斷層影像掃描檢查;便宜的類似功能檢查有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超聲波檢查(CIMT,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更精確但風險更大的檢查有 心導管檢查)
大概二十年前(2002左右)就已經陸續檢查出三高在吃藥(血壓血糖血脂憂鬱症);2008年又確診睡眠呼吸中止症(這應該是我得慢性病的肇因),開始持續配戴呼吸機,2014年後又生酮飲食,斷加工食品,積極運動,換工作減低壓力;經醫師些許保留的許可(在我的要求下、、、),慢慢先減藥,後就陸續停掉所有藥物,最後高血壓藥也停了,持續每季回診。
每年公司有提供詳細的體檢;基本的血液尿液生理檢查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心梗、癌症血液篩查等。
主要問題是生酮飲食會引起的高血脂;近三年體檢報告 總膽固醇 220~280,LDL 140~200 ,HDL 60~70,TG 68~100,飯前血糖 100~110,糖化血色素 6~6.3,尿酸 7~7.8,血壓 130/90,體重78~79公斤,171公分,66歲,BMI 27.5。
近10年來靠執行生酮飲食 + 168間歇式斷食; 主要改善情況由體檢報告證實;中度脂肪肝完全消失;腎絲球過濾率 由66%逐年上升至去年95%;體重由92公斤降至72公斤,目前回升至78公斤。血脂一直降不下來,尿酸十年來一直偏高,每次體檢都大於7以上。
期間做過胰島素阻抗檢查 正常(優,空腹胰島素1.5~4.2 µ IU/mL),血脂電泳分析 正常,甲狀腺檢查 正常 ,可體松檢查 正常,脂蛋白a 正常,Apo A1 Apo B 正常
168間歇式斷食 + 生酮飲食,不吃早餐。
中午研磨咖啡(20克豆),無糖可可粉 5克,安佳草飼奶油 40克或橄欖油,椰子油20克,中鏈脂肪酸10克(2025/7),啤酒酵母粉 2克,奇亞子 10克,膳食纖維 10克,肉桂粉 2克 ,姜黃粉 3克+黑胡椒粉少許,綠茶粉2克,綜合胺基酸 1克,牛磺酸 2 克,支鏈胺基酸BACC 1克,L-胱胺酸A 1克,鉻酵母 少許(2025/7),白芝麻/黑芝麻 5克,南瓜子 5克,葵花子 5克。
1330~午後游泳1小時2公里,偶而會繼續在公園光上身曬太陽,赤腳在草地上原地超慢跑30分鐘。
游泳回來吃4~5顆雞蛋,豬油煎荷包蛋,花生及核桃;水煮蛋吃怕了。再喝些紅茶小睡一會兒。
晚餐 19:00 1小碗胚芽米飯及菜肉蛋豆腐,泡菜及納豆,常喝雞骨頭燉湯海帶芽紫菜等,其他不忌口;水果盡量不吃,老婆愛吃,陪她吃一點。
游泳時飲水補充加 蘋果醋10CC, 食鹽3克, 少許台鹽鹽滷水1cc 加清水稀釋至1000cc。
目前是被心血管斷層影像檢查驚嚇到(CCTA),鈣化分數731,斑塊阻塞20%~60%,目前無任何症狀及不適感。
現在有點心慌,是慌不擇路的慌,真的很驚慌;又吃藥,又生酮飲食(每天驗尿酮,有游泳運動就會驗出,微酮(+-,+),早期嚴格生酮飲食時有驗過血酮平均1~3居多,最高4.2 mmol/L(亞培越佳血糖血酮機));我擔心這兩種方法一起用(吃降血脂藥與生酮飲食一起?),是否會有衝突?
醫師一直要我停止生酮飲食,改吃藥控制,優先降低血脂(心臟內科醫師也只關注LDL;總膽固醇及HDL都不檢驗?),好像也不在意對血糖及肝腎肌肉的影響;我沒照醫囑做,持續生酮飲食,沒敢告訴醫師。
目前是我的新的心臟醫師第一季首月處方藥快結束,下次6月中回診看門診前的檢驗報告就要老實說了。
免得又要加重藥量,誤導醫師處方。
2025/04/30感覺肌肉痠痛及血壓過低會暈眩走路不穩會晃,已經持續吃藥近2個月,先找新陳代謝科醫師調整藥物項目及劑量。
感覺降血脂藥會引起肌肉關節酸痛,疲倦感,停掉血脂藥一周,症狀明顯改善;在家監測血液中尿酸值偏高(7.2~14.2),想先吃藥降低尿酸,目前沒有症狀。在家監測血壓有點低(105~91/73~62),常覺暈眩身體偶而走路會搖晃不穩。血糖有點高,空腹100~115。血脂藥的副作用在吃藥第一個月就有感覺,也告訴醫師;醫師說有可能是增加運動量後的結果,要我先持續吃藥。
沒敢再找原來的心臟科醫師,換了一位新陳代謝科醫師;醫師聽我描述後,協助藥物調整如下
平脂 Zulitor 4mg(Pitavastatin),怡妥 Ezetrol 10mg(Ezetimibe),安心平 ESPIN 腸溶微粒膠囊 100mg (Aspirin,ASA),得安穩 DIOVAN 80mg(VALSARTAN) 劑量減半後 。增加 庫魯化錠 Glucophage 500mg(Metformin),降血糖。
同一天再加掛腎臟科醫師複查我的左腎囊腫(水泡)4公分;發現膽囊有膽砂,持續觀察。增加 優利康錠 EURICON 50mg(Benzbromarone),降尿酸。
目標管控好4高。血壓、血糖、血脂、尿酸。
以生活型態控制為主,吃藥控制為輔。
持續監控,可以的話,再逐漸適當的減藥。
醫師說除非是已經得過心腦血管疾病得患者,其他未發病者沒有臨床統計數據證明,吃藥可以預防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
生活型態的控制才是疾病預防的方法。
斷醣,168間歇式斷食,斷加工食品,斷精煉種子油,吃天然食物,各種魚、肉、蛋、豆類蛋白質、海帶海藻、堅果、蔬果,天然低溫壓榨提煉油脂(EVOO橄欖油、冷軋茶籽油、草飼奶油、牛油、豬油、冷軋椰子油、冷軋酪梨油),補充Omega-3 (ω-3),適當充足運動,充足睡眠,減壓
我建議實施生酮飲食,好處多。記得要持續驗尿酮(便宜方便),偶而抽測血酮(準確、貴、要扎針取血);才能確保持續在生酮狀態。建議初期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器協助維持生酮狀態(FreeStyle Libre 2 瞬感 2 ,CGM 連續血糖記錄儀);排除會使血糖升高的隱藏升糖指數高的食物。
每周5天以上有氧運動,游泳1小時,或搭配超慢跑,心跳130以上。曬曬太陽,飯後散步15分鐘,降低血糖上升峰值。
以上是我的生活型態調整方法;非醫療建議,請諮詢您的主治醫師。
目前想先做些對比檢查,留下數據以供後續比對;挑選一些具代表性,容易方便檢測的項目;請醫師篩選。
1. 血脂分析檢查。TC、TG、LDL、HDL、LP (a)、APO-B、APO-A1、Lipoprotein electrophoresis、LDL-P
2. 心血管慢性炎症分析。hs-CRP、Homocysteine、LP-PLA2、MPO、GlycA、Ferritin、ESR、空腹胰島素/胰島素阻抗
3. 尿酸降低至5.5以下。尿酸、微白蛋白。目前在家檢測尿酸值7.2~14.2mg/dL,數值偏高。
4. 冠狀動脈發炎、軟斑塊、鈣化斑塊評估。考慮具可重現性、高可對比性,費用低及潛在傷害小,使用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超聲波檢查(CIMT,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每季可確認醫療及生活型態改變是否正確或需要調整。頸動脈的改善,代表全身動脈健康都改善。可檢查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變化及斑塊變化,做治療效果進展評估。等進展達標後,再做一次CCTA檢查,確認心臟冠狀動脈實際狀況如何。
5. 血糖控制。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主要要降低胰島素阻抗。
6. 血壓控制。
我希望找個醫師當教練;能配合我自訂的目標,提供訓練及執行方法,
提供體檢檢測數據,修正訓練內容方法,直到幫我達成目標。
2025/05/12 今天上午回診神經腦血管科,看上周一的頸動脈超音波內膜厚度檢查結果。
結果是有些"老化"增厚;沒有明顯斑塊及阻塞。
血管壁狀態與年齡相當。
醫師回答得很保守隱晦。
與醫師提出我的想法及意圖說明。
希望能透過生活型態的改變(飲食運動睡眠營養補充、、)及吃藥控制,使血管逆齡,,,,
經由下次頸動脈內膜厚度檢查結果比對出是否改善進步。
以驗證生活型態改變是否正確有效?
醫師回答說;目前的醫療介入都是針對疾病治療。
對於預防都只是生活型態改變建議;也不提供檢查追蹤。
所以檢驗結果內容,旨在提供醫師治療依據參考;是否需要積極醫療介入。
他不建議吃藥預防疾病;副作用及風險無法評估;沒有相關臨床資料支持。
對於已經發過病的病患(中風心臟病),檢驗報告有臨床參考價值,可推估出再發病的風險指數及吃藥預防復發的好處;對沒有得過病的人,沒有什麼參考價值(因為沒有這樣的臨床統計分析數據)。
醫師安慰我說,一般的門診病患都是一直反覆來檢查,或者只是靠吃藥治療;告訴他們要注意要做的生活飲食改變卻一件也做不到。
像我這樣努力在改變的很少,很不容易。
他建議我持續做,不用太擔心;CCTA報告參考就好,鈣化指數高不見得是壞事,有可能是早期的軟斑塊陸續鈣後,造成的鈣化分數變高,但是危險可能反而變小;只要動脈血管發炎指數降低,軟斑塊不破裂不再增加就好。老化是正常,不見得就會得病;正確的生活型態對於促進身體健康更為重要。
因為血管長期的慢性炎症持續發生,會引發軟斑塊持續增長;當軟斑塊的表面受損破裂,流出內部的脂肪膿液液,又會引發血栓形成,這些比較大的血栓,就會堵住已經逐漸狹窄的血管,造成心肌梗塞及腦中風;這才是最終造成猝死的原因。所以平常血管健康保養是很重要的。
引發血管堵死的現場原因,不是漸進的壅塞,而是瞬間的土石流--------借用自心臟醫師洪惠風
"主動調整生活飲食,遠離疾病比尋找身體上疾病重要;如果真的發現症狀,再積極治療即可"。
我想或許這句話能代表他的想法。
真是個暖心的醫師。
離開診間忽然感覺心情輕鬆,步履輕盈。
哎呀!忘了請他幫忙驗一下血管發炎指數、、、、、
可以的話,順便測一下驚慌指數、、、、、
也再次說明了目前的健保醫療制度只管治病;健康不是病,所以健保醫院醫師不關心。
想要依靠健保制度維持身體健康,需要智慧。
2025/05/16 今天將這半年來的求醫過程及生活型態的改善,做了整理,都放在首頁。
應該可以做一個階段性總結,提供有興趣的人參考。建議耐心仔細看完。
歡迎留言或私訊討論;交換意見及經驗。
提醒注意;我的狀況是因為長期睡呼吸中止症先引發的4高症狀(血壓血糖血脂及尿酸),也稱為代謝紊亂症候群。目前看來嚴重的隱患應該是會引起心腦血管動脈粥狀硬化,可能猝發心肌梗塞及腦中風。CCTA檢查發現,心臟冠狀動脈鈣化及斑塊阻塞嚴重;但是沒有造成不適症狀。
如果已經心腦血管發過病,開過刀,裝過支架、、、(中風,心梗);我的經驗及方法就不一定合適了。
但是生活型態的改善永遠有其必要,比開刀裝支架後的吃藥預防保養更為重要。
我的慢性病的起因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引起的。 分析起來最後造成的共病症源頭,還是引發了"代謝紊亂症候群"。
以上非醫療建議;請諮詢主治醫師
2025-04-19
針對目前CCTA影像檢查及體檢報告所顯示的問題; 經過網路上相關資料收集研讀後,暫時的醫療對策如下。 非醫療建議,請諮詢醫師。
2025/07/25
2025.07.16做了血液及尿液檢查。
驗證這半年的吃藥及生活習慣改善的成果驗收。 看結果很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