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問】求推薦「神經外科」醫生(台中)

0612 更新 :
媽媽目前先預約了榮總的鄒錫凱醫師

---------------------------------------------------------

媽媽手腳都會感覺無力(沒有著地感、不踏實)
末端關節(手指、腳趾)會感覺到僵硬
去了林新醫院神經外科檢查後
醫生說是頸椎有問題(第二三四五節)
並建議開刀治療
目前跟媽媽討論後想再去其他醫院聽看看不同的建議
想請問大家是否有遇過類似問題的經驗
有沒有推薦哪位醫師呢?我住在台中

上網爬文後也有想說是不是該看其他門診
因為媽媽比較沒有「麻」的狀況
但頸椎壓迫應該是會麻
不過也不知道該看哪一科
再請大家分享經驗
2023-05-25 18:47 發佈
中港澄清魏善華

m3jp6jp6
wrote:
媽媽手腳都會感覺無力...(恕刪)

若症狀還在忍受範圍,有考慮先復健一陣子(拉脖子兩三個月,一週拉2-3次,我是3次)看看症狀是否改善,中間時間多看幾個醫生後再來決定嗎?
我先前(2018)也是頸椎三節椎間盤突出,有天因為背痛無法起身跟手臂麻痛無力送中山急診,後來中山神經外科建議盡快開刀裝三個人工椎間盤,也到中國醫藥學院看神經外科也得到建議開刀的說法,後來繼續看骨科跟復健科,建議若症狀還沒到嚴重影響生活跟無法忍受,建議可以先復健一陣子看有沒有改善,若無法改善再來決定開刀。但若已經嚴重影響生活或無法忍受,就建議開刀。
我最後復健拉到規定的最大力量後,症狀慢慢減輕,現在偶爾輕微感覺某些姿勢會左手血液循環不好(可能還有輕微壓迫)其他已經都恢復正常生活。
除了拉脖子復健,我中間還有去一般健保中醫用針灸推拿緩解手臂跟脖子痛不舒服。外加自己做一些脖子保養的動作(YouTube 很多復健科影片,例如縮下巴運動,毛巾改善脖子曲度等)
2019年後我只維持一週拉1-2次脖子當保健(現在都一次)一直維持到現今,最後沒開刀
當然這是個案,可能我比較幸運,但也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又嚴重了
但我當初是打算除非萬不得已,不然不想走上手術一途,除了費用三個人工椎間盤就六七十萬還不含手術問題外,最主要是手術完會置入人工裝置不如天生的好且沒人保證能用多久,日後沒保養好還是要繼續手術,所以才先走復健一途。(年紀大的通常會用固定椎間盤的術法,較為便宜,但印象中缺點是會損失轉頭角度,一節好像影響左右3度?(有點忘了)
給你參考
m3jp6jp6
m3jp6jp6 樓主

謝謝您的經驗分享~~因目前媽媽沒有疼痛的症狀,是精神很差、感覺雙手雙腳無力,跟末端關節比較僵硬(Ex:握拳較沒力),所以才會有是否是其他病症的想法...謝謝您的建議我會和媽媽討論看看 !

2023-05-26 16:19
Jacky Wu

m3jp6jp6 當時其中一個醫生建議我先復健一陣子看有沒有改善再手術,有說過判斷要手術的其中一個要件就是手或腳失去力量,握或拿不住東西,或者常會掉下來,就是要考慮手術的時候

2023-05-26 21:00
脊椎包覆著強韌的韌帶軟組織,為何會產生壓迫神經的症狀,這樣的拉力,從何而來?消處把這脊椎拉偏的力道,脊椎就不會壓迫神經了,症狀就消除了,徒手調理薦、尾椎就可舒緩症狀,沒副作用
m3jp6jp6 wrote:
媽媽手腳都會感覺無力..

末端關節(手指、腳趾)會感覺到僵硬...

.(恕刪)


建議尋求關節整復的人員,將手腕關節及腳踝關節整復好,試試看改善的程度。
多打聽厲害的人員。
m3jp6jp6
m3jp6jp6 樓主

您好~您說的關節整復人員是像外面整復診所那種嗎?請問您是否有推薦的呢?謝謝您的回答🥹

2023-05-28 14:09
建議您去童綜合-神經外科檢查 推薦周啟文醫師。我幾個朋友都去給他檢查和治療。他為人很實在。不會亂推自費與建議。 希望有幫助到您
打過任何新冠疫苗都需要解毒


新論文:伊朗研究發現,所有類型的 covid 疫苗接種後都會出現神經系統不良反應

2023 年 5 月 25 日

一項對國際數據庫中報告的 covid 注射不良反應的研究發現,在所有類型的 covid 注射後都報告了不良神經系統影響,與第一次注射相比,第二次注射後報告的不良反應更多,女性在注射後神經系統併發症的發生率最高。

由於忽視了新冠“疫苗”的潛在副作用,來自伊朗的兩名研究人員著手對國際數據庫中 2020 年至 2022 年注射神經系統副作用的報告進行全面審查。研究人員在Google學術、PubMed 和 NCBI 數據庫中搜索了研究、評論和案例報告文章。他們的發現發表在2 月份的《歐洲醫學雜誌》上,包括 102 篇引人矚目的參考文獻。

“有很多關於接種 covid-19 疫苗後出現副作用的報告,”研究人員表示。“根據這些報告,疫苗接種可能會產生不良事件,尤其是對神經系統。最重要和常見的併發症是腦血管疾病,包括腦靜脈竇血栓形成、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出血、缺血性中風和脫髓鞘疾病,包括橫貫性脊髓炎、MS 的首發表現和視神經脊髓炎。這些影響通常是急性和短暫的,但在少數情況下可能會很嚴重甚至致命。”

作者強調,對於以前的疫苗,已經確定了不同的副作用,“例如,已經發現流感、肝炎和 HPV 疫苗與脫髓鞘綜合徵之間的聯繫,注射流感疫苗是發作性睡病的一個原因在年輕人中。”

在這項研究進行時,世界上大約 68% 的人口已經接種了四種疫苗中的一種或多種來預防 covid:基於核酸的疫苗(DNA-mRNA)、病毒載體(複製-非複制) )、活滅活(或減毒)病毒和蛋白質(刺突蛋白或其亞基)。

研究人員指出,根據 VAERS 數據庫,covid 疫苗有幾種局部和全身神經系統併發症,通常在注射後一天到一個月內出現。“女性神經系統併發症的發生率最高,因為她們會對外來抗原產生更強的免疫反應,這可能導致自身抗原的靶向並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covid-19 疫苗的輕度神經系統影響包括虛弱、麻木、頭痛、頭暈、不平衡、疲勞、肌肉痙攣、關節痛和不寧腿綜合症,這些症狀更為常見,而震顫、耳鳴和帶狀皰疹則不太常見。

另一方面,嚴重的神經系統併發症包括貝爾氏麻痺、吉蘭-巴利綜合徵 (GBS)、中風、癲癇發作、過敏反應和脫髓鞘綜合徵,如橫貫性脊髓炎和急性腦脊髓炎。其中,由 covid-19 疫苗(尤其是基於腺病毒的疫苗)引起的最危險的神經系統併發症是育齡婦女的腦靜脈竇血栓形成。

mRNA與腺病毒疫苗副作用:頭痛——輕微到嚴重,感覺在頭部的前額區域,成因為壓力、血管痙攣和腦內或蛛網膜下腔出血。

基於腺病毒疫苗副作用:腦部血管併發症——血小板減少症、腦靜脈竇血栓形成、缺血性中風和腦出血,成因為抗血小板因子 4 (PF4) 的 IgG 抗體的合成。靜脈竇血栓形成和腦出血在 30 至 50 歲的女性中比在男性中更常見。

全部疫苗的副作用為急性神經系統疾病——橫貫性脊髓炎、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貝爾氏麻痺、吉蘭-巴利綜合徵、腦病和癲癇發作。成因為,刺突蛋白的合成和釋放。腦脊液中 SARS-CoV-2 刺突結構域 S1 抗體的存在可以解釋疫苗接種後的神經系統併發症,例如腦病和癲癇發作。

研究得出結論為,covid-19 疫苗接種的副作用在有免疫相關疾病病史或對年齡和生理狀況更敏感的人群中更為常見。

最重要和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腦靜脈竇血栓形成(更多關於AZ)、橫貫性脊髓炎(更多關于輝瑞、莫德納、AZ和強生)、貝爾麻痺(更多關于輝瑞、莫德納、AZ)、GBS(更多關于輝瑞、摩德納、AZ)關于輝瑞、AZ和強生公司),以及 MS 的首次表現(更多關于輝瑞的信息)。

論文網址:https://eurjmedre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0001-023-00992-0?fbclid=IwAR21zjgThcGO-EyahNljZ7W1H-9PFa49orPLUhCzEQgxWfnYvfAQFUXc3Oc&mibextid=Zxz2cZ

連結點
個人觀點喜歡就拿去用!用就是你的了!
樓主您好:
你google搜尋(請教台中榮總(中榮)評價如何?),這是我的發問,我的主治醫生是(台中榮總李崇新醫生)(google搜尋李崇新FB),上面有很多他的影片(含你的問題)。你参考看看。
m3jp6jp6 wrote:
0612 更新 : ...(恕刪)


在開刀前可以做增生治療!!

先參考我的文章,開刀是不歸路喔!!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653470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